近年来,伊川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福民强县”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全县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各乡镇因区位、资源、交通等因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乡镇各自优势,调动偏远乡镇干群发展积极性,成为摆在县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结合学习领会省委卢展工书记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精神,在充分调查研究,详细分析各乡镇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伊川县在对乡镇管理上实施差别化管理新模式,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差别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以前各乡镇任务、目标、考核、奖惩等一刀切带来的发展问题,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结合年度发展目标,设置重点发展目标、特色工作目标和公共目标三类,使各乡镇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更突出特色目标这一“自选动作”,形成了各乡镇充分利用各自发展优势,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积极发展重点目标。将各乡镇重点工作化分为产业化经营、林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基层组织建设四项内容。产业化经营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围绕“369工程”,重点发展生猪、特色土鸡、植桑养蚕3大养殖业和谷子、优质烟叶、薄皮核桃等6大种植业,大力扶持新大牧业、立华畜禽等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围绕建立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基地、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种植及道路绿化展开。新农村建设突出“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条示范路,建好一个示范村,打造一条精品街,新建或者完善一个集贸市场,开工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加强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以后进村整治为重点,推动空白村和党建示范点建设。
二是培育特色工作目标。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较好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综合竞争实力、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该乡镇的代名词,打造专业乡镇、特色乡镇,形成“一乡一特”的乡镇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关镇突出大型城市综合体招商项目、城中村改造;紧临洛阳的彭婆镇突出资金引入、苗木花卉和蔬菜种植;农业大乡鸦岭突出发展植桑养蚕和打造红薯生产加工基地;偏远山区吕店镇突出荒山造林、建设生态观光园和打造小米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措并举,实现了“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的目的。
三是全面推进公共管理目标。将各乡镇公共管理目标分为新型社区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环境保护四类。新型社区建设突出打造精品亮点,示范引领带动;安全生产突出监管体系建设,抓好15个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信访稳定突出创“三无乡镇”目标,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环境保护突出违法排污专项治理和秸秆综合治理,打造“碧水蓝天工程”。
四是实施实业奖励机制。实业奖励以产业项目为基础,以产业目标、经济效益、农民收入等项指标的增加值为计算基准,实施考核,考核实绩与干部奖励工资挂钩,从而出现了县、乡二级干部争相下乡蹲点,争包项目实施、包村、包项目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乡镇差别化管理目标引领,各乡镇紧盯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的热情空前高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各乡镇干群纷纷表示,实行差别化管理,让我们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动力更强,决心更大,信心更足。第一季度,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0.8亿元,增长9.3%;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23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7元,增长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