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西20公里,洛河南岸的孙洞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3326人,有耕地5260亩。由于该村特殊的地理与交通位置,1932年党组织就在这里组织群众以武装自卫形式进行抗烟捐斗争,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山底乡党委、政府关怀老区人民,曾两次上报孙洞村为重点扶贫村。帮扶过程中,孙洞人民逐步清醒认识到:不能把扶贫作为长期向党和政府要求扶贫的理由,脱贫致富要靠自身的创造力,要靠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老区精神;要立足本村实际,面向外部社会,选准着力点,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孙洞村在西山底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2300元上升到2011年的5130元,翻了一翻。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2009年,西山底乡党委、政府与孙洞村两委按照广大村民意愿,与河南农大协商,邀请河农大园林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孙洞村进行全面考察规划,设计院根据其川、原并存的地貌特点,对土壤取样化验,结合豫西自然条件,制定了孙洞村长期发展蓝图,定位为豫西丘陵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涵盖两个邻村部分区域,总规划面积14000余亩,按照高起点、现代化的发展观念,把园区分为洛河景观带、新品种繁育示范区、浆果生产示范区、林下经济示范区、设施园艺生产示范区、产学研中心、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交易区、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社区、鲜果区、干果区和丘陵生态养殖区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良好经济发展前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发展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引领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快村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园区建设,力求实现三大目标:科技示范,追求高科技成果的展示与科技知识培训相结合的社会效益;产业示范,追求农业结构调整样板的辐射作用与农民增收的市场效益;生态示范,追求有机无公害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生态效益。
园区成立管委会,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农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自愿参与的运行机制推进园区建设。
土地流转 稳步实施
实施农业园区建设的根本意义,就是要改变承包土地,分散耕作的小农经济运作模式,向农业规模经营过度,通过集约土地,逐步实施土地使用相对集中、农业园区建设相对集中、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真正实现“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目标。孙洞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力度,2009年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具体负责,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办法,本着“问政于民,群众自愿”的原则,全面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逐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修改办法,公布于众。其办法:1.在园区建设未全面实施前必须留足口粮田;2.川、原瘠薄土地先行流转;3.根据不同情况,暂定流转期为10—15年;4.亩价基础转承费800元,以洽谈签约为准,先交后租;5.承接方必须接收转让方剩余劳动力,安置适合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月薪不低于劳务市场用工;6.逾期,根据实际情况或续或止,群众自愿,土地农业用途不变;7.土地流转程序以组为单位与村委签约,再由村委与转接方签约,到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证,登记备案。目前,在保障群众享有收益权和处理权的基础上,已稳步实施流转集约土地近3500亩,引入园区建设企、户8家。
特色产业 园区示范
农村“三化”建设,农业是先驱。孙洞村两委积极探索,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思路中,以规划为引导,以特色为示范,以效益来带动园区建设稳步发展,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在农业示范园建成特色示范项目6个:一是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销路广的树莓栽培项目,树莓是一种新优特果品,属第三代水果,富含果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癌、美容、抗血凝、解热镇痛等药用功能,被世界上誉为“黄金水果”。现已栽植500亩,当年桂果,亩产鲜果2000—3000斤,亩平均产值1万元(按收购价,红莓5元/斤,黑莓2.5元/斤);二是已成功引入洛阳钰苑畜牧有限公司占地500亩,投资近亿元建设的良种母牛繁育和年出栏500头肉牛育肥项目,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竣工,项目运作后,可解决农民就业200余人,使周边农村农作物秸秆得到升值利用;三是已成功引入国家现代化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洛阳综合试验站,洛宁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属河科大科研推广示范项目,占地40亩,总投资1000万元,年底建成。通过“公司十农户”运作模式,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可带动周边山区3万个农户发展养羊业,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达到脱贫致富目的;四是在东汉鸭—沼—林(蔬菜)农业循环示范园,由东汉禽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大棚40座,蔬菜大棚100个,占地500亩的肉鸭养殖项目,今年已动工。建成后,年可出栏肉鸭150万只,蔬菜4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可使该村120户村民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园区从事养、种植业,年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五是集中连片开发优质、高产烟叶种植示范园5400亩,亩效益3500元,年产值达190万元;六是已获准县农业局投资400万元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明年可投入使用,逾期既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燃料,又形成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肥便资源化—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良性产业循环系统”示范。
农业特色产业放入园区建设示范,一是提升了产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吸纳了高科技新技术运用,三是有效示范促进了农民小农意识的快速转变,四是对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带动作用。
整合村庄 建设社区
解决农村农业产业效益低、面貌落后、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只有加快实施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建设,同时引导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激发自主创业精神,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让广大群众奔向小康社会。孙洞人民在西山底乡党委、政府的引导策划下,意识到逐步实现农业园区企业化还不够全面,还必须拥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享受要求建设新型社区。乡党委、政府顺应民心,聘请河南省国防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愿,于今年完成总体规划。该规划依托本村的地理、交通条件,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追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协调统一设计的原则,规划总面积230亩,总建筑面积185254.48平方米,居住1232户,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村民入住后,可节约村庄土地600亩。
新型社区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采取整合土地,楼房建设形式,为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注入了新的土地资源资本。环境美观、出行方便、购物便利的社区生活,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留住了劳动力。农民集中居住,避免了因土地和宅基地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上访案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
两委引领 奋发创业
孙洞村两委由11人组成,共有党员54名,这支先锋队占全体群众的比例还不到2%。2010年底,在人均收入调查中,全村还有218户,653人,处于贫困线上,党员帮带户为1:4,任务重,困难大,短期内难以使其摆脱贫困,村两委决定,在全面实施农业园区建设中,有种、养殖业能力的党员干部,要率先带领贫困户进入园区开展特色种、养业,并向他们承诺,小困难找村委,大困难由村委找政府解决,2011年第一批入住园区农户就达30余户。为避免在生产中出现失误,村支部书记李治民曾多次带领大家到外地参观学习,让群众开阔视野,掌握技能。仅5个月时间,就在示范园区建设东汉鸭养殖大棚20座,蔬菜大棚3座,种植树莓500亩,发展优质烟区540亩,并为他们协调贴息贷款150万元。通过一年的帮带示范推进园区建设活动,使广大村民看到了园区的希望,一股奋斗创业涌流随即而至,年底有望入住100户。
村域园区建设,起点高,见效快,管理是关键。规划到位后,就要确保一张图引领,不同园区建设,要一步到位不折腾,再用3—5年时间,一定要把孙洞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真正升级为洛宁县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推动作用。这是乡党委书记王效峰同志,对孙洞农业园区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与信心。孙洞村两委在乡党委和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现在正与一批企、户积极洽谈,年内即将入住不同园区,孙洞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