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老促会组织县(区)老促会赴信阳考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深入信阳视察时提出了“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为信阳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了能够进一步领悟习总书记“两个更好”深刻内涵,洛阳市老促会会长刘湖镜带领7县2区老促会会长,于5月23日至26日赴信阳考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以后老区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在老区建设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这次考察学习得到了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阳市老促会精心细致的安排。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市长陈志伟、市委副书记高义百忙之中接见了洛阳市老促会考察团。信阳市老促会会长王道云、副会长韩强毛,市人大副主任李灵敏、周哲,市政协副主席兰恩民及相关县(区)的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或陪同考察。

围绕着“红、绿、古、新”四个主题,考察组先后到平桥区、浉河区、新县、罗山县进行了考察学习。信阳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星璀璨的红色沃土、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阳倾力打造“中国毛尖之都”、规划建设“豫东南高新产业开发区”、力促“苏信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等宏伟杰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景广阔、活力充沛的希望之城——信阳。

考察组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许世友将军故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聆听了抗战时期李先念同志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大别山西部建立了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故事;感受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壮举;领悟了在白色恐怖和革命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英勇斗争,以悲壮牺牲造就苦难辉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上,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察组还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平桥区郝堂村、浉河区何家寨、文新茶村、田铺大塆村进行参观学习。郝堂村的“民主决策”、何家寨的“风情宿营”、文新茶村的“氤氲茶香”、田铺大塆的“创客小店”,让我们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生活在这里的老区干部群众,牢记先烈的夙愿,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励精图治,努力推动老区蓬勃发展、振兴出彩,为实现“两个更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在回程途中,市老促会会长刘湖镜对这次考察学习作了总结讲话。他说,今年3月份给市委常委会议汇报工作时,江凌书记讲到,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洛阳老区怎样发展,老区的发展怎样规划,怎样实现洛阳老区的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2019年来信阳视察以后,省委很重视,楼阳生书记多次亲自督导、研判信阳老区如何以产业带动振兴老区的发展规划,几年来信阳老区的发展朝气蓬勃、焕然一新。江凌书记提出洛阳如何做好“红色资源+产业开发”,我们要学习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信阳经验。我们这次是带着任务来信阳考察学习,回去后一定要认真研究“信阳模式”,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刘湖镜会长强调,结合信阳经验我们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年通过努力我们在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效,建成了包括县、乡、村在内的一大批红色场馆。下一步如何依托已有的红色资源开发成果,融合到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去,就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今年2月份市老促会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红色资源+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也都积极行动,有的县(区)已经把老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交到县委县政府的层面来决策,有的县(区)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通过这次来信阳考察,下一步就要理清思路,扎实推进。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部署,老促会的工作要服务大局,我们要把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贫困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重点转向老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扶持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上。通过产业发展增加老区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是每个县(区)要以“红色资源+产业发展”为抓手,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先集中力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典型,然后由点到面逐步铺开,以此形成老促会的特色,促进老区的乡村振兴。这次看到的平桥区郝堂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挖掘利用特色资源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使老区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农民富裕,幸福祥和。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按照“红色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路,集中资源扶持壮大产业经济,树典型、树标杆,示范带动,促进老区经济振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