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河作专题辅导讲座
洛阳网讯 昨日上午,市委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邀请著名作家二月河作“严以修身”专题辅导讲座。近年,二月河因其对反腐的论述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如何看待官员修养的重要性?为官如何深得民心?在昨日的讲座上,二月河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修身养性、正人正己等为官之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生动鲜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市广大领导干部畅谈了自己对文化发展与为官之道的理解和思考。本报摘要刊发讲座精彩片段。
-人物简介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建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也因此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谈洛阳情结——
洛阳有实力打造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人不能忘本,就我而言,“三阳情结”尤为重要——我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儿时随父母辗转南下来到栾川,随后又来到洛阳市区,小学就在老城区西南隅小学就读,随后我又到了南阳。因此,我一直对外面的人讲自己的“三阳情结”。
洛阳在历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既是河洛文化发祥地,也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核心区。我曾建言,应下大力气将洛阳打造成为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大家都熟知的五台山,不少信徒都一步一叩首、用身体“丈量”着到五台山去。而在我看来,洛阳比五台山更有这样的资格。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祖庭,龙门石窟也是佛教集大成者,用足用好这些资源,打造世界级的佛教中心,洛阳完全有这样的实力和地位。
●谈修身——
严以修身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三严三实”的核心是修身,严以修身是纲,其他的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因此,修身是“三严”之首、“三实”之基,严以修身是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礼记·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修身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伟大抱负的基础。
我们现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之前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等重点工作都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构建共产党人健康灵魂的一项重要举措。
●谈文化发展——
抢抓机遇解决“文化贫血”
如今,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挑战。从近年不断引发热议的“春晚现象”来看,很多观众表示,不看的时候会失落,看过之后却会失望。
现在的文化节目,越来越多的歌曲等创作采用“新瓶装旧酒”,很多小品等节目是在向观众要掌声,有的以别人的身材、长相甚至残疾人的缺陷为笑料,很低俗。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文化贫血”状态和文化饥饿现象日益凸显,希望文艺工作者多创作有营养的作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党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这也是全党、全国乃至全民族共同面对的宏大课题,将对解决“文化贫血”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产生无与伦比的巨大推动作用。
●谈文化力量——
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有软性
考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一个专家能提出一种全面的标准。
我认为,既然文化被称为“软实力”,就应该首先看其软化程度。如果它没有软性,看到弱小者被欺凌无动于衷,看到杀戮没有恻隐之心,那么这个人、这个民族的未来就值得考虑。其次,还应该看弹性,要像弹簧一样,被压迫后会再次弹起,这才是真正的内在力量。
二战期间,波兰备受凌辱。当时的国联组织了一个记者团去波兰考察,许多记者考察后都认为,这个民族完了。一个记者却说,波兰这个民族不会亡,因为他看到一对波兰老夫妻的窗台上,还养着一盆玫瑰花。瓦砾之中闪烁着希望之光,文化的软性和弹性一定能支撑这个民族再次复兴。
我们的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与西方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才可能产生更为优秀的文化。
●谈反腐——
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会导致必亡
我曾多次讲过: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会导致必亡。
崇祯皇帝最后沦到自缢的境地,不是说因为某人腐败,而是腐败蔓延至全社会,像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样整体发作。
经济水平高也好,文化程度高也好,都不代表你强大。腐败蔓延,经济再好、文化再好又能怎样?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历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但也是政治腐败、社会生活腐朽的朝代之一。
现在,有人在跟我交流反腐问题时,常把经济文化和治理腐败混在一起。我认为,政治腐败,不能拿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这些事去遮掩。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下狠心治理腐败问题,其他方面再强大,都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强大的国家。不管你有多高的GDP,多大的文化体量,如果腐败横行,必然会轰然倒塌。
●谈官德——
好好过日子,切好利益蛋糕
以前一些地方请我题字,我就题“好好过日子”。但是很多非常聪明、非常了得的人,就是不懂这五个字。
后来,又有人让我题字,我觉得光题“好好过日子”不像作家说的话,于是我又加了两句:好好读书,好好读报,好好过日子。好好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素养,好好读报可以了解国家大事,而好好过日子,就是严以修身的最低标准。我见到有的人,一旦有了权势,就不安分、忘乎所以了,就走错路了。
如果大家都堂堂正正做人,把事做好,大家都有这样的思维,尽管成绩有大有小,但不至于走偏。
我们的改革成果好比一个大蛋糕,谁来切这个蛋糕呢?是干部。作为一个官员要守住底线,找准位置,为老百姓切好蛋糕,不要偏心给自己多切蛋糕,安分守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也是对社会做了贡献。假如这个切蛋糕的人偏心眼,刀子偏一偏,往自己这边挪一下,就走上了绝路。
●谈做官——
做官分四等,最次的只会为自己捞利益
“官”本意就是“公”,讲公道,好比为老百姓切割蛋糕的人,分的时候不能有失公道。我认为,当官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生命、生存价值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是最高层次。在历史上,这个层次的官员不多,如文天祥,被捕后有活命的机会,但他“唯恐能活,最怕不死”;又如焦裕禄,把全部精力融入人民的事业当中,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称赞。
第二层次是把官职和光宗耀祖、为家庭尽职尽责联系在一起。虽不比第一层次,但这个境界也不低。如洛阳的董宣,做官做穷了,舍小家为百姓造福。自己做官的贡献和荣耀,使家人、好友都能感到光荣,同样是“高档次”的。
第三层次只懂爱惜自己的“羽毛”。他们珍爱自己的荣誉、洁身自好,但能够对得起政府发的工资,对得起上级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工作,这层境界虽比不上前两个层次,但起码不会“跌到负数去”。
第四层次的官,就是那些只会为自己捞利益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蛋糕”切偏,以权谋私,是人民的罪人。
●谈“三严三实”——
每个共产党员的新标尺
我身上有各种各样的光环,也收获了各类名利。但是我在心里始终给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一个普通的作家。这也是符合当前“三严三实”要求的。
现在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理解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干部内心惊醒,做官到底为了什么?要让党员干部的内心品质和人民的事业相匹配,树立公仆意识。
我认为,最早提出“公仆”一词的是柳宗元。柳宗元曾经讲过“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意思是,在当地做官,就是老百姓的公仆。做官要克己复礼,出有车、食有鱼、居有室,如果还要伸手去拿别人的东西,就相当于“官中之贼”。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为每个共产党员确立的新标尺和规矩,就是要让每个共产党人牢固树立为民思想。
●以史为鉴——
历史总是在提醒我们
明朝的朱元璋出身卑微,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直到临终时还在感叹:“朕早上杀掉一批,晚上又来一批,如之奈何?”腐败不只是个体的过错,要寻找制度的原因。
低薪肯定不养廉,但是高薪未必能养廉。在历史上,宋代的“公务员工资”最高,是清代的10倍、汉代的6倍,包拯的“年薪”相当于今天的650万元,但宋代没有涌现几个包拯,不乏蔡京、高俅这样的大贪官。
康熙雄才伟略,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又是农学家、数学家,还精通几门外语,作为国家统治者,如果康熙不禁海上贸易,西方工业革命可能带动中国同步开始工业革命,或许就不至于有鸦片战争。我们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却没有抓住机遇。历史总是在提醒我们,要抓住机遇,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