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政策

TOP

整合资源 统筹发展 加快老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老区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老区、发展老区”这个中心,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和新机制,力争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6%以上。同时,力争实施移民300户1000人,实现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增加20%以上。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稳步推进移民工程上取得新突破。为进一步稳步推进老区移民工程,做活全市老区劳动力转移文章,加快易地致富步伐。2010年,将重点推进老区30户以下自然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小流域洪灾易发地区的农户向中心村或较大规模村转移,力争完成下山移民300户1000人。以老区农房“两改”出台的新政策为契机,重点把创新与求实有机统一起来,为移民服务、为稳定服务、为发展服务。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引导移民。推进老区移民工作,首要的是必须做好思想工作。要广泛深入宣传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移民的安置方式、补偿标准、办公程序等,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切实帮助老区群众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加快实施下山移民集中安置。结合老区农房“两改”移民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阳光操作,完成兰江街道西南公寓集中安置小区的移民集中安置工作。三是搭建就业培训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以市级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培训基地为依靠,多渠道开展山区移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山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服务工作,加快山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易地致富步伐。
    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取得新突破。立足老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为重点,按照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把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提升老区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围绕花卉、茶叶、竹笋等山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高端特色农业,打造品牌经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突出抓好绿色安全生产、市场流通和创建品牌。同时,把品牌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新型产业格局,扩大现代农业示范推广覆盖面,提升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并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上山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农业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向商品服务并举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发展,使山区传统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二是着力扶持生态休闲旅游业。利用四明山区境内资源优势,对现有农家乐的档次和规模进行适当的提升,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基地, 扶持农家乐相关配套环境的建设,增强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
    三是在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上取得新突破。我们将把欠发达老区作为全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重中之重,继续以“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为载体,抓住低收入农户发展经济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切实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力争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转化低收入农户700户以上。一是坚持“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要求,联系干部要根据所联低收入农户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订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既要在物质上给予低收入农户支持和帮助,更要通过提供致富信息、教会实用技术、联系就业岗位、落实脱贫项目等途径,努力促进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最终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超过 4000 元的预期目标。二是坚持全面惠及、户户受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的是帮助全市所有的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奔小康,在实施中都要把工作覆盖到所有的低收入农户,确保全市所有的低收入农户都能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增强致富能力,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户户小康、人人小康”。三是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程。通过新建或维修住房、调剂旧房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老区低收入农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受灾户的住房困难问题,让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计划完成300户的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
    四是在提升老区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围绕山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导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布局,加快老区经济融入长三角地区进程。一是进一步强化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和综合效应。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扶持建设资源型机耕路,充分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创造条件。同时,继续实施老区村级扶持发展项目,加强村级集体的“三资”管理,巩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重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大力扶持欠发达村建设村卫生室,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探索山区移民后山上老年人口集中居住模式。三是深化结对帮扶。加强与宁波、余姚两级出帮单位的联系联络,做到结对扶贫感情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坚持扶思路与扶资金相结合,扶发展路子与扶项目相结合,着力推进市级部门与欠发达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推进老区全面奔小康建设步伐。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央财政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 下一篇没有了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