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县老促会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老促会的领导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系列讲话,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创新老区工作方法,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突出“宣传、引资、调研”三大任务,全力助推老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争取把红色文化纳入各级政府文化建设大格局
1.督促申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工作有效开展。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在2019年9月和今年6月,两批公布了“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名单,全国共有1400多个县入围,但宜阳县未在其列,这与宜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相称。获悉这一情况后,我们认为,本名单的确定,不亚于前些年申报“片区贫困县”,如若不成,将是宜阳又一损失,无论谁当领导,都无法向宜阳人民交代。于是,多次向县委、政府建议,向安书记、朱部长等主要领导汇报,主动和文化、党史等部门取得联系,阐明事实,明确意义,最终促成这项工作的落实。县委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由文广新局具体负责落实。在准备过程中,老促会积极配合,派出专人参与革命遗址普查和文字撰写工作。10月底前,县政府行文确定“伊洛工委(五地委)、伊洛军分区(五分区)旧址”等22处革命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请“列入全国片区县”报告已报送省、市文物局,可望通过国家审批公布。
2.力争“张剑石故居”等遗址建设列入洛阳市规划工程。今年10月,洛阳市发展改革委拟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洛阳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宜阳县红色文化建设内容未列入,洛阳市老促会及时通报了这一信息。得知这一情况后,县老促会主动作为,把洛阳市文件、宜阳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建议及时形成汇报材料,呈送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二天安书记就做出批示,后由县发改委牵头,会同文化、党史、老促会等部门,到洛阳市详细说明这一情况,争取列入全市规划。
二、挖掘红色资源,筹建“一厅一址一区”
“一厅一址一区”即宜阳县革命历史展示厅、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和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形成北有石村“抗日民族政府旧址展馆”,中有县城革命历史展厅,南有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
1.按照市老促会工作部署,积极筹建宜阳县革命历史展示厅。从今年7月开始,在到伊川、新安等地参观学习的基础上,遵照“突出图片效果、突出情景再现、突出实物展示、坚持高起点高质量”的思路,首先组织专人从事撰稿工作,之后聘请老文史工作者对文案进行研究论证,数易其稿。与此同时,交由郑州一创公司总体设计,经3次专家审核审阅,设计方案效果图已经通过。依据宜阳实际,经主要领导批准,决定将展示厅建在县博物馆二层530平方米,预计投资在100万元左右,近期和施工公司签订合同后,开始装修布展。
2.“南有红赵保,北有红石村”是人们对宜阳红色文化的总体印象。位于宜阳西北部的高村镇石村村,曾是“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宜北县民主政府驻地”,这里党的活动较早,革命事迹较多,红色底蕴深厚。在老促会的倡导下,结合高村镇实际,镇政府决心打造这一红色基地。拟先期投资80万元,采取“依旧修旧”形式,恢复修缮这一机构遗址。目前征收协议正在签订,总体规划也在设计中。
3.倾力打造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在上述展示厅和旧址修复两项工作确定之后,县老促会马不停蹄、兵不歇刃,9月初,及时督促县政府“赵保宜阳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在当面向县长汇报的同时,又撰写报告,书面汇报。10月1日,县长带队到赵保考察定点,确定在赵保建设“宜阳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同时恢复五地委五分区旧址、王震王首道旧居、伊洛区战地医院旧址等5处革命遗址。另外,更大规模的“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正在谋划实施中。该项目由中南煤炭公司投资、天津规划设计院设计、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负责总体运营。计划建设干部培训学院、纪念馆,修复文化一条街和25个红色遗址。总投资5.5亿元,分三期完成。今年11月20日开始,设计院等部门已在赵保勘察3天,初步方案已拿出,2021年4月有望开工建设。
4.继续抓好原有乡村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挖掘和丰富展示内容,注重讲解员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完善环境卫生、人员值班、参观须知等五项制度,使纪念馆管理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教育作用,不断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到纪念馆参观学习,据统计,2020年全县参观人数达20000人(次),赵保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举办万人扫墓大会,仅赵保纪念馆就有15000人(次)。
三、搞好老区宣传,传承红色基因
1.《宜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印工作如期开展。该书是目前反映宜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长、内容最丰富、图文并茂的唯一史书。从2018年6月开始,全会集中主要力量投入编写。经过2年多时间,数易其稿。现已经河南人民出版社修改完毕,计4编12章26万余字,印数1500册,2021年3月底前可出版发行。
2.开展老区精神进校园活动。从今年8月开始,结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老促会组织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分成3个组,到全县15所中小学开展“弘扬老区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宣讲活动。宣讲组每到一处,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讲述老区故事,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立志发扬老区精神,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场面热烈壮观,广大师生深受鼓舞。
3.积极撰写宣传稿件。一年来,通过转变宣传机制,在老区建设、老区网、宜阳电视台、宜阳手机报等媒体发表老区宣传文章较上年上升20%,采稿率在75%以上。全年征订《中国老区建设》杂志200份,老区宣传工作继续荣获全国三等奖。
四、千方百计为老区做好事办实事
1.抓好洛阳市特殊经费项目落实。今年,重点修建了樊村镇铁炉村出村道路。该路全长600米,路面宽4.5米,厚0.18米,总投资 31.1万元,其中争取市财政资金15万元,镇村自筹16.1万元。该项目7月开工,10月底竣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并落实了管护责任制。此项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有1500多亩土地可实行机械化耕种,带动土地流转500亩,1200多村民出行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2.资助老区贫困大学生。落实省老促会贫困助学项目,为老区村3名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计1.5万元,为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2名新生免除大学期间全部学费。县老促会还通过政府、理事单位等多方筹资4万多元,和盐镇乡、香鹿山镇联合,开展每年一度的优秀大学新生励志奖励大会,为65名学生每人发放奖金600元。积极牵线搭桥,向关工委、工商联、工会等单位推荐老区困难大学生,今年有33人取得了这些单位的资助。
3.发挥妇工委优势,积极作为。开展特色品牌培训,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全年开展足疗培训班13期375人,有就业意向的学员全部安排到河南郑远元分公司上班,实现就业146人,人均工资在5000元左右;开展艾灸师培训班21期392人,就业215人,毕业学员或开美容店、艾灸店,或直接到养生馆做艾灸师,她们既学习了技能,又学到了养生保健知识;开展月嫂培训班15期计478人,合格学员大部到郑州月子会所就业,优秀学员月工资在万元以上。这些学员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还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或创业,有了稳定的收入,真正使她们稳脱贫、真脱贫。积极开展泉项目合作活动。多年的实践,我县和泉项目基金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受师生和社会的好评。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我们主动和项目单位联系,每月到项目学校开展一次调研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挥泉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县老促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老区发展的讲话精神,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拓宽工作思路,认真谋划工作。全力搞好各类纪念设施建设,多举措开展纪念活动,特别是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在宣传老区、服务老区、为老区办实事上善作善为,为宜阳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