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越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人间奇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解放、走向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不仅雪洗了百年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顽强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抗日战争时期,偃师市地下党组织经历了发展、壮大、精干隐蔽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两个阶段。
1937年2月至1942年2月,为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偃师县委领导全县广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运动。通过运动的锻炼和考验,提高了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的觉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党员,壮大了组织。到1937年底,全县建有一、三、四区委,不少村镇、学校建立了支部或小组。有的学校还建有“民族解放先锋队”,多数学校都建有抗日宣传组织。偃师中学不仅建有教师支部,还建有学生支部,不仅有秘密的“民族解放先锋队”,还有公开的“读书会”、“学生自治会”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话剧团、歌咏队、宣传队,校外建有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等。1938年初,高龙村建立了老太婆剧团,在偃师、洛阳、巩县巡回演出,颇有影响,团长曾赴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38年12月以后,偃师县委根据刘少奇在渑池召开的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精神,迅速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到1939年春,全县党员发展到1046人,建立了58个支部或小组,是豫西各县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县,先后为革命圣地延安和确山竹沟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被誉为“模范县委”、“红偃师”称号。
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为第二阶段。1944年5月13日,偃师沦陷。党中央为了拯救河南人民,决定以太行地区七分区为主,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的率领下,于1944年9月到达偃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到偃师后,使苦难深重的偃师人民有了希望和靠山,长期隐蔽的地下共产党员活跃起来了,群众中蕴藏的抗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迅速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委和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偃师县独立团,在缑山、景阳、浮山建立了3个区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4月22日,县独立团和民兵配合独立支队三十五团拔掉了缑氏日伪据点,全歼日伪军1000余人,活捉了日伪浮山乡乡长秦敏修,缴获了大批轻重机枪、步枪和弹药。从此,洛河南岸的大片土地成了一块完整的根据地。又建立了德高、伊水、少林、洛南4个区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更有利于抗日工作的开展,在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农民协会和各抗日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开展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和“倒地”运动,发展生产,并积极筹集粮物,支援抗日前线。
掀开偃师人民的英勇抗日篇章,我们忘不了座落在府店镇佛光村北的一个山坡上,这里长眠的是1945年1月佛光峪战斗中牺牲的13位八路军战士。70年过去,尽管经过许多人的无数次寻访,始终无法确认这13名烈士的姓名。忘不了安乐村的抗日民兵李元寨用大刀劈死日军联队长梅协的故事。这个凶狠残暴的鬼子军官,做梦也想不到会死在偃师抗日的十四五岁的小英雄的刀下。忘不了牙庄村的“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张之朴,受党的指示,只身从南阳回到偃师,建立了一支抗日自卫武装配合皮徐支队主力作战,参加了登封白栗坪战斗和偃师口孜、佛光峪保卫战,攻打过缑氏镇的日伪军,围攻巩县邵寨据点等。忘不了西管茅村民兵自卫队英勇抗日,致鬼子伤亡惨重,自卫队战士胡亚卿等11人光荣牺牲,村里兴起了“十一月初一大会”,以便年年岁岁纪念抗日烈士,永远牢记西管茅人民抗击日寇的历史。忘不了一位年近七旬,双目失明的老人,名叫王三江,扒头村人,为了抗日,他让刚满十岁的孙儿王灼山朝夕相伴,四处奔走,宣传八路军的抗日道理,动员许多学生参加八路军。他挎着竹篮,让孙儿领路,挨户收集了一百多个手榴弹和几千发子弹,让人送往二郎庙前沿阵地赢得战斗胜利等事迹。
在整个抗战的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它成为凝聚、动员、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抵御外来侵略的共同意志。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优秀的民族品格经过抗日烽火的锤炼,不断演化进而升华为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并深深地融铸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历史如镜,丰碑不朽,精神永恒。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的精神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精神。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要以抗战精神大力推进建设与发展。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为偃师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打造县域经济排头兵,区域战略支撑点、文化传承核心区、城乡一体先行地、田园生态宜居城的新偃师,既需要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又需要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既需要壮大规模保持速度,又需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既需要保持传统动力,又需要培育新型动力;既需要加快发展,又需要强化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拼搏进取的抗战精神,树立科学态度,遵循规律,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应对挑战,克难攻坚,想方设法,推动偃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要以抗战精神大力推进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我市老区乡镇3个,老区村80个,涉及18.8万人,占全市总人数的30.8%。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区的发展与建设,始终把加快老区发展作为全市工作格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有一部分老区村还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基础设施较差,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与全市人民到2020年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突出规模引领,突出转变观念,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政策支持,以改善生产条件为重点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根本途径,以转移就业为脱贫致富有效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引擎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增强革命老区的内在发展动力,闯出一条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