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新安县青要山镇(原曹村乡)郭占村一处偏僻的山林里,长眠着两位沁阳籍烈士阎希山、阎希顺,当地村民已接力为他们守墓73年。
今年已61岁的村民樊作荣,日前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说,他从小就听父亲樊西坤和姑父武周德讲过,1947年的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设于青要山北麓郭占村的野战医院里送来一批伤员,当时27岁的闫希山和25岁的闫希顺是堂兄弟关系,均为河南省沁阳县人。两人因伤重不治牺牲后,遗体被安葬在郭占村西北方2公里远的宋家坪。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墓地未留下坟头,村民仅在烈士墓前设置石头供桌作为标记,墓地被当地村民保护至今。他的父亲和姑父生前经常念叨,要保护好两位烈士的墓地。他从十几岁时就跟着父亲和村民去扫墓,这么多年来,守墓、扫墓已经成为群众的习惯。自己已过花甲之年,由于村民们已搬迁移民,想把烈士墓的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希望相关部门能将烈士墓保护起来,并宣传烈士的英勇事迹。

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高保军接信后,立即查询了1955年版《新安县烈士英名录》,在非新安籍英名录中找到了两位烈士的名字,但并未注明墓地的具体位置。
为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高保军等人在樊作荣的带领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最终在宋家坪一块不起眼平地的山坡上找到了烈士的墓地。烈士墓坐西北,面朝东南方向,左侧为闫希山之墓,右侧为闫希顺之墓。
通过查询相关史料进一步证实,1947年8月14日,来自沁阳县的3000余名民兵集合,召开了南下支前誓师动员大会,跟随解放军奔赴支援前线。之后,支前民兵随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为领导人)渡过黄河,在渑池县段村乡石门沟口与国民党军队发生遭遇战,闫氏兄弟在战斗中共同光荣受伤,被送往位于郭占村的野战医院接受治疗,不幸伤重壮烈牺牲。
由于烈士墓比较偏僻,在目前还没有找到烈士家属的情况下,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计划先将其迁至新安县烈士陵园,方便群众祭扫。也希望能早日找到两位烈士的亲人,并大力宣传两位烈士的英勇事迹。
(新安县老促会 连平 建庄 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