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栾川县老促会会长王延生一行到庙子镇调研老区建设工作。王延生会长就老促会近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围绕对庙子镇已实施的老区建设项目和今后的工作导向与庙子镇主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谈。

随后,老促会一行来到栾川县英雄纪念馆考察参观。该馆位于庙子镇英雄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7月1日正式开馆。该馆依托“七英雄六烈士”的光辉事迹,建设占地1100余平方米,上下8个主题展厅,以详细的文史资料,多元化的表现手法,生动展示着感人的历史,为我们缅怀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拓展了新空间。

“七位英雄,六人牺牲,神鬼可泣,天震地惊,保林万亩,千秋传颂”,这是栾川县庙子镇英雄村“七英雄六烈士纪念园”的一段碑文,真实记录了发生在1967年的一段感人故事。英雄村(原草庙湾村)依着霍香山,被包裹在一大片山林之中。1967年1月15日,霍香山突发山火,由于风势强劲,大火迅速蔓延,眼看数万亩山林就要毁于一旦。此时,民兵张栓、程五斤,教师杨青云,民兵营教导员杨安,民兵营营长马学六,大队会计娄金旺,村民孟麦娥在不同地点发现了火情,他们最先带着灭火工具向山上冲去。虽然当时的救火条件十分有限,只能靠人力一点一点运水救火,但他们丝毫不曾退缩,直面熊熊烈火,坚持守住山林,守护村民的家园。经过数小时的英勇搏斗,大火一度被扑灭,但很快就复燃了,大家又重返火场。为扑灭大火,先后共有2000多人上山救火。最终,山火扑灭了,山林保住了,最早到山上救火的七位英雄却不见踪影。原来,在他们七个人重返火场后,风向突变,火借风势,山林很快又变成了一片火海,六条鲜活的生命被吞没在火海之中,只有马学六活了下来,但身受重伤。为了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同年我省追认张栓、杨安、娄金旺、程五斤、孟麦娥、杨青云六人为烈士。随后,河南省军区又追认六位烈士以及马学六为“七英雄六烈士”。该村于1983年改名为英雄村,英雄村的名号由此代代传承。

考察参观后,在场的每个人都被那场富有年代感的跨时空对话投影剧目所感动,革命年代虽成为历史,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从未走远。会长王延生对场馆建设表示赞扬并提出完善建议。他说,“七英雄六烈士”的英雄事迹,正是红军长征精神和红色基因得到赓续和传承的结果。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可通过“红色资源+产业发展”,衍生多元化的文创产品,提升馆内“沉浸式”观感细节,升华“红色仪式感”,带动文化与旅游相关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