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风采

TOP

偃师市老促会工作专版
按:偃师市老促会自成立以来,连续七年实行“三个一”工作方针,即每年市委召开一次专题常委会,听取老促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老区建设工作;每年以市委名义召开一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如今老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老促会理事、有关乡(镇)负责人和老区村支部书记参加,共谋加快老区发展;每年由市委组织老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老促会正副会长等,对老区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察看和验收,对项目实施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大的老区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物质奖励。偃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工作的做法,不仅是对老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关怀,也是一种崇高的政治责任心,更是不忘老区,弘扬老区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老区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我们代表老区人民向偃师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学习他们的做法,以真情实感关爱老区,以实际行动支持老区建设。
偃师市老促会有一个鼎力支持老促会工作的市委、市政府,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做好老区工作中顺心、应手,老促会也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主动工作,积极工作。为了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今年第一季度组织人员对部分老区乡(镇)和村的发展作了调研,写出了三篇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对促进老区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现将偃师市的几篇文章印发专刊,请你们认真学习、借鉴,结合本地实际,围绕老促会的“三大任务”,切实作好老区工作,为加快老区建设做出贡献。


偃师市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4月7日,偃师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老促会汇报洛阳市老促会四届一次理事会暨“双先”表彰会议精神,以及偃师市老促会2012年工作情况和2013年工作意见。常委会领导分别作了发言,充分肯定了偃师市老促会的工作,对新一年的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市委书记刘尚进针对老区建设工作讲了七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肯定近些年开展老区建设工作的成效。老促会工作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努力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好事的作风给全市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老促会老领导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二是同意市老促会2013年工作安排意见,望积极开展工作,把洛阳市老促会四届一次理事会暨“双先”表彰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三是同意近期召开市老区建设第七次工作会议,望做好筹备工作,把会议开出成效;四是同意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老促会理事调整意见,由市委和市政府发文;五是市老区建设工作要紧密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相结合,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2013年要注重培养1-2个老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加以推广;六是同市委宣传部联合,加大老区宣传工作力度,形成支持老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七是市老促会妇工委主任要按照上级精神设专职,人选可在体制内考虑,便于开展工作。
4月10日,偃师市新闻中心在《西亳新讯》报纸上头版头条刊登了市委常委会对老区建设工作的要求内容,电视台在偃师新闻栏目中也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偃师市老促会召开第七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

4月11日,偃师市老区建设第七次工作会议在高龙镇政府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宋义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老促会会长丁朝龙,市委副书记、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于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老促会副会长章勇,市委常委、副市长、老促会副会长常黎,市政协副主席、老促会副会长郭玉森,市老促会副会长魏宏均以及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老促会理事、有关乡镇和各老区村党支部书记等参加,共120余人。
会议有五项主要内容:一是实地参观考察了高龙镇、高崖村道路建设工程。二是表彰先进。受表彰的老区建设先进村是高崖村、缑氏村、段西村、柏峪村;先进帮扶单位是财政局、党史研究室。对缑氏村奖励时代金刚车2辆、段西村时代金刚车1辆、布村健身器材20件、宋村社区钢制大门一组四扇四枢柱。三是印发书面材料。包括高龙镇、高崖村、段西村、柏峪村进行老区建设的典型材料和市老促会2013年工作要点,以及对2012年度老区建设先进村、先进帮扶单位的表彰决定。四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老促会会长丁朝龙做工作报告,总结了市老区建设2012年工作,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安排。五是市委副书记、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宋义林做重要讲话。
宋市长重点讲了三方面:1.怎样认识老区?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为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一定要抚今追昔,不能忘本。老区发展不平衡,我们要加大倾斜力度,力争同步发展。2.怎样发展老区?首先要发扬老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老区主导产业,扶贫攻坚,繁荣文化,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把对老区的关爱落到实处。3.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老促会理事单位要提高工作标准,积极贯彻落实洛阳市老促会四届一次理事会暨“双先”表彰会议精神和4月7日市委常委会对老区建设提出的工作要求,助推老区发展,引导老区发展,抓特色、抓亮点,勇于担当,为“偃师板块”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发挥优势   主动服务
努力推动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市辖9镇2乡1个工业区、214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其中老区乡镇3个,老区村66个,涉及16.3万人,占总人口的26.7%。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洛阳市老促会的指导下,坚持“关心老区、关注老区、支持老区、服务老区”的工作理念,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党政联手,全社会参与老区建设的局面,推动了老区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规模化建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为一体的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化组织形式,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12年,积极落实上级惠农政策,付给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949.0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776万元。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粮食种植面积70.4万亩,总产量2.69亿公斤,增产3.8%。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8万亩,累计达到13万亩。建立三季连作高效农业示范方1万亩,发展葡萄5100亩、花卉苗木11678亩、蔬菜6000亩,稳定小麦良种繁育面积6万亩。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总数达217家。被省、洛阳市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畜牧业发展强劲,牛存栏4.6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85万头,生猪饲养量125.66万头,禽饲养量600万只,其中肉鸡出栏量达243.7万只,羊饲养量4.31万只。全市肉蛋奶产量达23.6万吨,畜牧业产值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畜牧养殖等五个优势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巩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合作社建设取得实效,集群工作有序开展,品牌培育有了新突破。在66个老区村中,建成了缑氏葡萄、大口养猪、韩村蔬菜、翟镇土豆、顾县花卉等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种养殖基地;布村旺民饲养场奶牛存栏3000多头,位居河南省同行业之首;六和肉鸡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加工肉鸡2500万只,年产值8亿元;2012年12月7日,汉红葡萄产业化集群代表洛阳市迎接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巡回观摩组的检查考评。由洛阳市老促会和我市老促会联合撰写的“偃师市缑氏镇向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坚持走为社员服务的新型合作社道路’的调查报告”和“田中村靠‘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都在国家、省、市老区建设专刊上登载。市中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在老区大口乡马村的牛心山下,投资1000万元,建种养殖基地1处,一期工程包括500亩的中农短枝核桃改接区、500亩优质核桃种植区、10000只散养禽畜生态养殖区。同时采用以地养地办法,在核桃树下套种牧草、花生、黄豆、红薯、药材、香草等低杆作物。市农业开发办公室2012年在老区府店镇西口孜、东口孜、夹沟、府南等5个村投资964万元,开发1万亩土地,新打机井76眼,修沙石路18公里,维修渠道11.7公里,铺设地埋管道61.3公里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坚持把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整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一是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偃师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老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和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畜牧等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副组长或成员,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提升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先后出台《偃师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办法》、《偃师市关于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偃师市花卉苗木经济产业带发展奖补办法》,市老促会对市财政老区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使用也制定办法重点向当年连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100亩<含100亩>以上和当年新发展养殖项目在30户<含30户>以上,且户投入资金都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上的村进行倾斜。2008年,市政府一次性拿出资金133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奖励,市老促会从2010年起,每年都奖励有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老区村。三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和加强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年初听取一次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老促会的工作汇报,为全市老区建设工作确定思路,提出指导性意见。市委、市政府每年第一季度都召开一次全市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市老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老促会会长、副会长每年10月份都集中察看一次老区村重点项目建设。如2011年,察看了高龙村的药菊花种植项目,2012年察看了段西村的苗木花卉和布村的苹果树种植项目等。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招商引资,龙头带动。我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引导、优质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依托优势产业,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引进涉牧龙头企业7个,总投资额达6.5亿元,其中洛阳众品食业有限公司猪肉加工项目投资3.2亿元,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产值15亿元;山东六和肉鸡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年加工肉鸡2500万只,年产值8亿元;山东六和饲料加工项目投资1.2亿元,年产优质饲料36万吨,年产值8亿元;山东六合金种子猪人工授精站项目投资550万元,年改良商品猪100万头;山东六和肉鸡标准化示范项目,投资1200万元,年生产肉鸡70万只;河南新大牧业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2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4万头。这7个龙头企业中,山东六和肉鸡加工项目、肉鸡标准化示范项目和一个大型养猪场都建在老区村,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
   (三)强化服务,普及科技。一是搞好技术服务。积极组织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市226个村和居委会建立了10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二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建设农产品固定市场,大力发展田间市场,切实帮助和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农业批发市场7个,其中葡萄批发市场5个。三是搞好流通服务。在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畜产品营销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充分发挥其联系农民群众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市畜牧局加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力度,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板报、会议和互联网等媒介广泛宣传,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畜牧科技送到乡村、农户和养殖场,不断提高全市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市老促会争取省、洛阳市财政资金38万元,对老区韩村无公害蔬菜种植进行大棚改造和扩大面积。市科技局组织省农业专家到老区唐僧寺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市农业局每年安排市、乡科技人员在春季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及时掌握全市麦田生产动态,印发《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资料,分送到各村和种粮大户,给农业生产进行具体指导。市陆灌局2012年投资300万元,对东一干渠缑氏镇段进行20年来的首次清淤,完成土方工程量22.7648万立方,新修和整修支渠30公里,改善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老区高龙镇高崖村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要求,2012年实现土地流转3000亩,种植花卉、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较大程度地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对口帮扶,攻坚克难。我市有省级扶贫重点村17个,其中有9个是老区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重点村23个,其中13个是老区村。这些村大多都座落在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慢,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差较远。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委、市政府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2010年,市委下发6号文件。把对口帮扶老区贫困村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专门召开老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与市直帮扶单位负责人的见面会,提出了帮扶要求和工作目标。府店镇佛光山区位于市东南部,是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创建的根据地。该山区有12个行政村,其中9个是老区村、5个是贫困村。由于山区内石材比较丰富,来往运输车辆较多,引起交通主干道不能正常行驶。2010年,市政府投资1430万元修通了大道,全长6100米,沥清路面宽9米,厚0.1米,水泥、沙石坐底厚0.6米。当中岳公司董事长听说修路的事情后,慷慨捐资100万元帮助修路,后来这条路被群众传颂为“中岳大道”。老区缑氏镇刘庄村,2011年由市老促会和市农机局从省老促会争取资金13万元,帮助该村硬化道路1500米长,带动投资42.8万元。老区邙岭乡申阳村,2012年由市老促会和市扶贫办从洛阳市老促会争取资金8万元,硬化了该村的出村道路1060米,带动投资21万元。市农业局为了改变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产业化,出资40万元,帮助修建蓄水池一座。市委组织部2012年对后进村开展整治,其中5个是老区村,即田北村、后周村、郜寨村、肖村、官庄村。田北村通过整顿,新发展土豆种植面积400亩,使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规模种植8亩以上的农户占全村70%。组织部还聘请洛阳农科院专家到村授课,讲解土豆种植知识和病虫害防治,让科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实行科学管理。2012年,市人社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发放小额贷款1481笔,10831万元,扶持1537人创业,间接带动就业8000人,有力推动了岳滩摩托车配件、翟镇针织、缑氏葡萄种植等产业的健康发展。老区大口乡袁寨村村民郭淑红的饲养场原有小尾寒羊30只,由于技术、资金短缺,一度陷入困境。2012年,得到了人社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创业贷款的支持,饲养场得到扩大,目前已拥有小尾寒羊70多只、黄牛12头,不仅及时还了贷款,还净赚20多万元。
    三、努力方向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在老区表现更为明显。一是优势产业的基地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二是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少名牌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然增加较快,但规范化建设落后,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较少,需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状大。  
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地规模。围绕农业“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五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翟镇小麦良种基地、大口蔬菜基地、缑氏、高龙葡萄基地、邙岭黄杨基地的规模;形成三个畜牧产业带:以310沿线和邙岭为主的养猪产业带,以顾龙路沿线为主的养鸡产业带,以207沿线和伊洛川区为主的奶业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充分利用我市的鲜食葡萄、偃师银条等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有规模、上档次、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我市,拉伸产业链条,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三是实施品牌培育。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大品牌、大企业合作,采用傍品牌的战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档次和品牌形象,加速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作为我市的老区村,更应该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务实肯干,敢于担当,为“偃师板块”的新崛起作出贡献。


把“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方针落到实处
——偃师市老促会对高龙镇的调查

偃师市高龙镇位于市区西南部,紧邻洛阳新区, 207国道、310国道、洛偃快速通道、顾龙公路和郑西高铁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辖16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58个村民组,3.8万人,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4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3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1795元。
高龙镇现有4个老区村,分别是高崖村、高龙村、郜寨村、大屯村,人口数量占全镇1/3以上。近些年来,高度重视老区村的建设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偃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坚持老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即“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方针,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2年,四个村在老区建设工作上投入资金总额达1.3亿元,其中,社区建设投资5000万元,工业企业投资7900万元,文化教育投资150万元,硬化道路投资181万元,村部建设投资8万元,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面积4200亩,以实际行动向老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更要牢记使命与责任,在改变老区面貌、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上做实事、见成效。该镇党委、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偃师市委、市政府〔2008〕11号文件,加快老区发展,首先认真总结回顾了本镇1937年10月以后曾是中共偃师县三区区委会、三北区区委会和1944年11月以后中共洛阳县工委、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偃师县德高区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光荣的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史实,决定把加快老区村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验收,并分工一名副镇长具体协调老区工作。偃师市市委办、政府办向全市转发市老促会第四次理事会议提出的“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方针以后,该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四个老区村都安排有专人负责老区建设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制订了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
二、狠抓典型,带动全局
高龙村是个大村,5600多口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在全镇工作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近些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进行老区建设年年有计划,岁岁有工程,从道路硬化到建设文化广场、集体卫生室、学校教学楼,以及安全饮水工程等都规模较大,投入较多,多次受到市老促会的表彰和鼓励,2013年元月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革命老区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典型,进行推广,发扬光大。郜寨村是一个后进村,2012年在进行整顿时,镇党委、政府抽出主要领导,深入该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了发展较慢的症结,在整顿领导班子基础上,大力开展老区建设,实现了大变化。一是筹资12万元修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处,安装了多套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投资8万元翻新了村委会大院,办公条件极大改善;三是流转土地1200亩由山东鲁花集团作为优质花生种植基地,使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收取地租的同时又可外出打工经商,全村人均年收入可成倍增长。
三、服务民生,着眼发展。
近几年的老区建设,高龙镇始终坚持以服务民生入手,着眼发展的工作思路,老区人民非常高兴。高崖村在2012年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实现土地流转3000亩,种植花卉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较大程度地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投资100多万元新硬化村内道路8条,宽4.5-6米,厚0.2米,总长3.5公里;三是投资20万元,新建幼儿园1座,可吸纳200名学前儿童入园;四是投资4万元在快速通道和该村两路口交汇处安装警示灯和警示标志4处,照明灯6处,方便群众出行安全;五是投资4万元维修篮球架3副、购置新篮球架2副,安装20套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文体活动,弘扬了该村爱好篮球运动的传统习惯。与此同时,该村又提供土地,投入资金,为绿景社区建设做出努力。目前,4幢12层电梯楼、9幢多层楼已全部封顶,投入资金达5000多万元。还和镇宝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该村新建龙华欢乐园一座,一期投资6000万元,于6月份开园,可供游人休闲、观光、享乐。大屯村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煤炭运输业依然稳步发展,办公机具的生产销售呈现良好态势,尤其是博雅堂扩建厂区投资400万元,不仅为该村群众提供了近110个就业岗位,也为该村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于缑氏镇化寨村开展老区建设的情况调查

3月18日,我们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到缑氏镇化寨村进行调查,重点了解该村近些年开展老区建设的情况。刚进村,就被紧张有序地施工场面所感动。一些村民正在开挖街道两旁的边沟,为铺设安全饮水地埋管道而忙碌着。据村委会主任张宏道同志介绍,该村今年计划投资70万元,集中解决全村的自来水管网入户工作。
化寨村,位于我市缑氏镇北部的丘陵区,辖化寨、陈河、徐圪垱三个自然村,620户,2300口人,耕地面积2200亩。大唐高僧玄奘就出生在陈河。1944年-1945年间,该村组织民兵抗日,配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攻打日伪据点缑氏做出过贡献,村民张振虎、张金虎、胡正祥等一批有志青年志愿加入皮、徐领导的抗日队伍,至今都传为佳话。
历史上,该村由于地处丘陵,80%的土地属于不能灌溉的“望天收”,耕作技术落后,种植单一,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当时大部分村民住的是土舍瓦房,走的是小道“羊肠”。解放后,尽管广大群众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处于生活还不富足的地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两委带领全村干群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拓奋进,艰苦创业,使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使全村形成以农业种植结构为主、加工业、畜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多方筹资和镇政府联合兴建开发了“玄奘故里”一期工程;三是水泥混凝土硬化村内外道路6000多米长,兴建7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四是打深水机井16眼,铺设地埋管道4000多米,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近些年该村进行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使当年的革命老区化寨村发生了新的更大变化。走进今天的化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一排排生机盎然的绿化带、一幢幢新盖的红砖小楼、从村中东西穿过的“唐玄大道”等都会让人精神焕发。
该村村民徐高峰,46岁,偃师市人大代表、洛阳市路大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年在外承包筑路、修桥建设工程。2003年回村一是自筹资金3000万元,带头兴建了一个慧泉奶牛养殖场,占地350亩,奶牛存栏在千头以上,专门为蒙牛、巨尔奶业提供鲜奶,日产鲜奶10吨左右;二是在奶牛场内投资400万元新建了一个有60个大棚的孢菇生产基地,年生产孢菇300吨以上;三是于2008年和山东六和集团合作,投资1.5亿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0亩的肉鸡屠宰厂,年加工肉鸡2500万只,年产值8亿元;四是2009年扶持建成现代化肉鸡养殖场1个,投资150万元,年出栏肉鸡30万只。今年计划新发展肉鸡养殖基地7个,每个基地占地50亩,10个大棚,其中在本村建设1个。徐高峰致富乡邻,连年来给本村社会福利、修路、资助贫困学生等支持达100万元。2012年年底又捐出16万元,给本村70岁以上160位老人发放补养金,每人1000元。在徐高峰的带动下,该村村民近年来又新建了5个养猪场,每场年出栏生猪300头左右。该村村民有200多人常年都在徐高峰的养殖基地和加工厂上班,月收入平均2500多元。
利用玄奘故里进行旅游开发,是该村两委从1991年开始大力进行的一项重点工程,2011年被洛阳市评为“十佳旅游行政村”,一年四季都有许多游人到故里进行参观。目前,玄奘故里二期扩建工程已落成,3月28日对外开放。由市政府主导实施的玄奘寺等建设工程计划投资3.5亿元,正在进行大殿装修,外部工程如大门、广场、水面、路桥、绿化等都已完工。一张崭新的旅游名片将会在今年年底展现在游人面前,给化寨村再增添一幅美丽的景象。
该村种植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在2200亩土地中,除了养殖、加工、旅游业的合理占地外,新种植葡萄200亩、药材100亩,其它面积是和镇种子站联合建立的小麦品种繁育基地,经济效益比过去粗放的种植模式有很大增长,村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
化寨村近些年开展老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党的基层组织完善、工作务实是根本。该村有中共党员65人,分布在各个村民组,多数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党支部活动制度健全,多次被评为市、镇先进单位,2009年获洛阳市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党支部书记陈小顺同志,66岁,1980年任职至今。用他的话说,“俺村这些年是班子稳定,群众团结,凡是想干的事都能干成。”
    2.能人效应。新时期进行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项目,需要资金,需要大量的物质条件,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人才。该村从2003年以来在畜牧产业化方面迈出的几大步,徐高峰总经理是功不可没,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能人效应要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3.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是关键。该村养殖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村两委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合力攻坚,化寨村才取得了今天可喜的成果。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革命老区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上台领奖 下一篇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革命老区建..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