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 抓住机遇
多策并举 努力促进
——洛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召开老区建设工作座谈会
市老促会
新年伊始,洛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于2012年1月11日召开洛阳市老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副会长兼秘书长秦钰辉主持,会长张松涛、常务副会长杨中路、副会长于国清、朱玉清、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韩玲及各县(市)区老促会会长、秘书长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是传达贯彻“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会议精神,系统学习了省老促会会长胡悌云同志在“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修改了市老促会起草的《关于加大对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建议》;回顾、座谈了市、县老促会2011年促进老区建设工作情况;提出了2012年市、县老促会“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多策并举、努力促进”的工作思路。
会议认为,2011年市、县老促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老促会的关心、支持、指导下,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老区宣传、调查研究、老区项目建设上都有较大进步,特别是在关系老区民生的项目建设上,完成涉及水利、道路、学校、产业化发展项目29个,投入资金达969.7万元,为老区人民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在调查研究方面,市、县老促会深入老区乡、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达20余篇,其中《偃师市翟镇田中村靠“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住政策机遇 加快改革发展 努力实现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新跨越》、《东汉模式:“农业兴 农民富 东汉强” 为老区农民稳定增收开启了致富之门》三篇调查报告都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毛万春的批示。通过调研、领导批示,有效地宣传了老区,推广了老区致富的经验,特别是“东汉禽业”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种真正的公司+农户模式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目前这个企业有望从一个县,发展到三个县,规模将不断扩大,受益人群将不断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老区宣传上,抓住红色资源开发、村级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的建设这一主线,大力开展老区红色宣传,一是在“七一”建党90周年之即,《洛阳日报》系列报道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和军队带领老区人民英勇战斗、不惜牺牲的英烈事迹文章达20余篇;二是由市委宣传部命名20个村级革命历史展示室为“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和老促会四家联合召开了规模较大的命名授牌会议。据统计,全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达3万余人。参加学习的干部群众都深受教育,称赞说利用革命历史展示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亲近、最令人信服的教育形式。
会议针对2012年老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制定了策略,提出了目标。与会人员一致认为,2012年老促会要本着“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多策并举、努力促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的民生为目标,把大扶贫格局作为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促进各业协作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老区,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国家《十二五扶贫纲要》、市老促会《关于加大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建议》的有利时机,多策并举,努力促进我市老区建设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老区农民的纯收入基本接近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会上,各县(市)区老促会会长就本地2011年的工作和2012年的工作意见发表了很好的讲话,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杨中路就如何贯彻落实省委27号和市委23号文件,提高老区人民经济收入讲了话,他说,国务院批准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8460元,我们老区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4年时间里要使老区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任务很艰巨。老促会作为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我们促进的职能,广泛宣传老区,组织搞好调研,让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知道老区的现状,了解老区的困难,呼吁全社会主动帮扶老区。我们这次给市委、市政府上报的《建议》,就是给党委、政府提出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就是为老区群众呐喊,就是让社会各界不忘老区,回报老区。我们这些老同志,退下来后主动来做这项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作用,怀着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老促会工作的满腔热情,力所能及地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副会长朱玉清就妇工委工作向大会作了简要汇报,并就新一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副秘书长马忠合就项目工作执行情况和2012年项目申报工作作了安排。最后张松涛会长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1年取得的成绩,客观地分析了老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2012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讲话全文另发)。
会议紧张地进行了一天,大家畅所欲言,共谋我市老区发展,分析制约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老区发展的“快速通道”,大家共同表示,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福民强市”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我市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我们的努力。
各县(市)区老促会对老区建设发展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为此,现将各县(市)区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简要综述,以便相互借鉴。内容归纳的各有侧重,不够全面,敬请谅解。
偃师市:
2011年为41个老区村实施了涉及道路、吃水、渠道硬化、学校、产业化发展等项目,共投资1094.628万元。同时还在引进项目上有较大突破。一是在缑氏镇刘庄村引进资金500万元,建设“正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是在大口乡马村牛心山建设种养殖基地,一期工程500亩短枝核桃改接区、500亩优质核桃种植区、10000只散养禽畜生态养殖区,采取以地养地,树上树下共同发展的模式,现已初具规模。该项目由河南新大牧业有限公司兴建,总投资达2000万元;三是争取偃师市财政老区特殊经费60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老区民生工程;四是每年由偃师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一次全市老区乡(镇)、市直委局和老区村领导参加的工作现场会,总结、表彰支持老区工作的先进单位和老区村自我发展的典型,提出次年工作目标。这种作法已坚持了三年,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应,达到了鼓励先进,促进后进的目的,有效地加快了老区建设的发展。
孟津县:
找准定位,加强调研,抓好宣传,促进老区快速发展。2011年,孟津县老促会按照省、市老促会的调研意见,对全县10个老区乡(镇)131个老区村全面进行了调查,摸清了老区现状,明确了工作方向,认识到老区的工作重点、难点在山区,老区贫困面貌的改变,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的发展。老促会帮扶的着力点,就是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结合各村的实际,选择好能让大家共同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调研,向县委、县政府建议确定10个老区贫困村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县老区建设领导小组采纳了老促会意见,印发了文件,提出县直有实力的10个委局与10个老区贫困村结成对口帮扶对子,并签订帮扶目标协议,统筹项目资金。由县老促会掌管资金使用,督促项目落实,使老区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小浪底镇李家岭村在市、县、乡和612研究所的帮扶下,投资50万元,已建成红薯深加工生产线。种、产、销一条龙服务,当年建成,当年见效。孟津县老促会针对老区工作提出的几条建议颇为中肯,值得借鉴。一是始终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产业化生产,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二是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抓典型、树样板、创名牌;三是多方筹措,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在政策范围内适当减免特困村的债务和财政支农配套资金,搞活农村金融,增加贷款资金来源;四是提高老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让老区青年有一技之长;五是切实加强老区的组织建设,要在各乡(镇)配备老区工作专干,选配好老区村“两委”班子,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新安县:
进一步把老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三年来,县委、县政府连续三次下发有关老区建设工作的文件。2011年专门组织召开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县四大班子领导、67个委局(包括县直属企业)、13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负责老区建设专干、57个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等参加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樊栋梁到会并讲话,要求动员一切力量支持老区发展,要把老区建设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好。在宣传老区上,主要抓了村级革命展示室建设,同时利用建党90周年之即,在全县老区开展大唱革命歌曲,掀起学红书,唱红歌高潮,鼓舞了老区人民的士气,弘扬了老区精神。在为老区群众办实事方面,突出抓好产业化扶贫工程,以种植烟叶、香花辣椒、养殖等项目为主导,积极帮助筹措资金,协助发展,全年为老区产业发展投入资金达200余万元,有效地支持了老区的产业化发展,增加了老区农民的经济收入。
伊川县:
一是早部署、早安排,推动社会帮扶,取得明显效果。年初召开了老区建设发展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老区经济建设发展。县加快老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9个老区乡镇的乡镇长、主抓副职、党政办主任、各种植杂交谷村的党支部书记和部分科技农户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县老区发展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郅书安、县政府副县长、老区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薛艳峰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2011年7月下旬,县直38个规划有老区帮扶任务的单位,有23个单位为老区乡镇村投入项目30个,投入资金9500万元,涌现出18个支持老区、向老区倾斜的先进单位。28个部门为老区乡镇、村安排项目38个,总投入资金1.7亿元。
二是始终把争取社会慈善机构向老区投入项目资金放在工作首位。全年争取的助教、建桥、修路等社会捐助项目5个,杂交谷种植、修路、水利等自建项目4个,两项资金共计109.8万元。
三是搞好老区经济现状调研,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打基础做准备。协调县直四个委局和有关乡镇,共20多位同志对白沙镇、吕店镇、彭婆镇三个镇9个行政村90个农户进行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老区的现状,给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是坚持不懈的宣传老区,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利用召开吕店镇温沟村、江左镇上王村、酒后乡酒后村三个村级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命名挂牌会议的机会,广泛宣传老区,全年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学习的群众达1万余人,有效地宣传了老区,使更多的人了解老区。
五是抓住机遇,促发展,努力做好老区建设工作,积极协调资金,选好项目,用好特殊经费,多为老区办实事、好事,力争尽快使老区农民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嵩县:
老促会的工作是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紧扣老区经济建设主题,勤汇报、求支持,勤沟通、谋全力,拾遗补缺,积极工作,搞好促进。
一、积极行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由县老区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对全县老区包村工作和老区基本情况调研工作进行了安排。县老促会共发出调研表格308份,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归纳为7个方面,提出了5条工作建议。8月份,同县扶贫办联合,在回顾嵩县十年来搬迁扶贫的基础上,对嵩县老区搬迁扶贫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做了介绍,为进一步做好老区搬迁扶贫工作,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多策并举,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是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入在村组道路(桥)、饮水工程、安置小区、学校房舍建设等方面,全县共投入资金达到1682.4万元。二是规划了4个搬迁扶贫安置小区,投入各项资金1050万元。
三、不分巨细,坚持做好助教支教工作。一是香港普洛斯公司捐助50万元建设的大坪乡竹园小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救世军为大坪乡中43名同学发放第一期奖学金34400元,50名同学每人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被。三是省宋庆龄基金会为黄庄乡南河中心小学捐赠电脑8台,价值4万元。四是洛阳伊众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每年为饭坡乡赵庄学校学生捐赠价值2万元成品肉食,连续三年,共计6万元。五是桂馨基金会对书屋运作情况进行了视察回访,带来3000册新书,并跟踪救助11名学生,从小学一直到考入大学(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高中每人每年2000元);北京建侬体育服务器材有限公司洛阳团购中心冯伟山先生也以同样方式资助了3名贫困生。六是县老促会组织了冬季献爱心活动,共捐赠棉衣棉被5700件,捐款3.4万元。
栾川县:
1.多种扶贫方式有机结合,加快老区群众脱贫步伐。以整村推进和搬迁扶贫为突破口,结合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扶贫等,促进老区脱贫致富。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老区群众增收。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入手,破解老区群众增收难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跳出农业以粮为主的圈子,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亦工则工,亦农则农,亦药则药,亦菜则菜,亦果则果,亦牧则牧,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观光产业、家庭服务、畜牧养殖、林果、药材等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格局。
3.加大对老区的投入,切实整合各类资金,倾斜到特贫老区村和深山老区村,使之尽快脱贫。
4.正视老区以村、以户纯收入低的现实,实施以村为单位增加农民纯收入工程项目,包括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实行“分类指导、合理规划、责任到人、扶持到位”的扶贫模式,对口扶贫实行“包村包户到人,年终实行目标考核,奖优罚劣”。
5.产业扶贫,特色扶贫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组织贫困户共同经营,充分发挥特困地区农民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典型,加快老区村的脱贫步伐。
宜阳县:
2011年引进各类民生项目40余项,特别是协调一些涉农项目落户老区方面,全年协调大项目2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项目在老区村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他们认为做好老区建设促进工作,关键是促进县委、县政府对老区工作的重视,重点是搞好老区的宣传和老区的调查研究,中心是培养老区人民自主创业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大力发展具有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宣传老区和调查研究方面,一是率先整理汇编了老促会14年来工作总结和调研报告,编印了《宜阳老区建设文稿选编》,系统地总结了老促会为老区人民服务的经验和体会。他们认为做好老区工作,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是关键,宣传和调查研究是重点,老促会的自身建设是源泉。要摆正位置,定准目标,促的有力,促的到位。二是参与收集、整理赵保乡的红色资源,协助出版了《红赵保》一书,大力宣传弘扬了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
洛宁县:
洛宁县老促会主动发挥自身联系面广、凝聚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积极争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职能部门资金倾斜,有力地促进了老区经济快速发展。他们的主要作法:
一是宣传老区,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形象。首先利用“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挂牌大会广泛宣传老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永平、副县长张建生等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界群众1000余人参加会议。副县长张建生在会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扬老区精神是人人爱国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县建设小康社会、和谐洛宁、富民强民的精神力量”,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老区精神武装老区人民的精、气、神,用老区精神引导老区人民的创业精神,用老区精神打造老区外部形象,用老区精神吸引社会各界投入,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其次是老促会和党史办合作共同编辑革命史实2万余字。制作彩色版面18块,在建党90周年之即,利用大型会议和公共场所进行展示,参观干群不计其数。
二是筹资引项,为部分老区村解决了实际困难。本着想老区人民所想,急老区人民所急这一根本宗旨,把老区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拿在手头,说在口头,落实在行动上,是做好老区工作的关键。近年来,老促会采取以各乡镇党委副书记为理事的首席负责制,由他们年初对老区村排查,摸准急需解决的困难,上报老促会平衡,并由老促会会同乡(镇)重新调查、立项,有效地提高了老促会办事求真务实的声誉。2011年,老促会共为老区村争取项目资金132万元,解决特殊困难项目7个;争取县财政特需经费26万元,解决特殊困难3处;协调县水利局支持小界乡史村红薯生产加工资金24万元,使该村的红薯生产可实现年利润20万元。
汝阳县:
汝阳县老促会心为老区所想,劲为老区所鼓,以老区村为主体,以老促会为动力,积极协调社会各界,把建设资金、项目向老区贫困村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社会经济建设,有力促进了老区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协调涉农部门把对农村建设的资金相对集中,宏观捆绑,尽量向老区村倾斜。今年引导扶贫、农业、人力资源、科协、文广新局、教育等部门,投入近200万元的资金,举办各种类型的中、短期技能培训,使老区青壮年3000多人学有一技之长。开展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投入扶持资金300多万元、贴息贷款2000多万元,使全县已形成烟叶、食用菌、小杂果、养殖业等新科技示范产业化项目。
二是协调“引”“促”职能部门的项目、资金向老区倾斜。协调发改委、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电业、电信部门捆绑项目资金,协调财政扶贫资金450万元,吸附其它部门资金1169万元,加之群众自筹430万元,使投入老区的资金总额达到2049万元。
三是利用世界银行扶持最贫困地区项目争取到老区建设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7774万元,项目惠及6个老区乡镇的28个行政村,总人口28743人。2011年已在老区付店镇的后坪和十八盘的登山两个村投入10万元开始实施。目前已通过国家和世界银行验收,后续二批10个村已开始项目安排。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对老区工作提出了七项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形成“思源目标”的意识,形成老区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制定扶持老区的倾斜政策。三是完善老区发展政策机制。四是扶持开发自然资源,形成加快地域性特色经济产业,形成区域性发展合力。五是扶持开发人文资源,使老区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七是着力改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攻克贫困。
吉利区:
认真贯彻省委【2007】27号、市委【2008】23号文件和市加快老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党委、政府是主体,老促会是动力”的原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能,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挥好老促会的联系协调作用:一是多向领导汇报,求得工作上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老区村和农业项目上;二是多宣传、多联系协调,使更多的单位投身支援老促会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为老区村经济发展作贡献;三是多办好事实事,使老区群众能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这三方面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了老区农村经济发展,老区村的面貌和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老促会的工作上,一是找准工作关键点,在寻求工作支持上下功夫,稳步推进老促会工作;二是找准工作结合点,在充分发挥老促会作用上下功夫,形成各部门支持老促会的新格局;三是找准切入点,在为老区村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确保促进老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各县(市)区老促会2011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在老区宣传、调查研究,还是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理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了老促会“促”的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和老区人民的认可。对2012年的工作,大家充满信心,充满激情,一致认为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挥老促会老同志的作用,心往老区想,劲往老区使,扎扎实实地为老区人民作些有益的实事、好事,促进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福民强市”的战略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