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老促会妇工委工作汇报
洛宁县妇工委主任 张鹏
洛宁县老促会妇工委成立于2009年,三年来,在市老促会妇工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县老促会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老区建设,切实关注老区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状况。几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主要工作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入老区开展调查研究,为开展老区妇女工作奠定基础。
洛宁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有18个乡镇,398个行政村,其中老区村就有240个,是洛阳市老区面积最大的一个老区县。由于老区村多数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县妇工委成立后,在会长丁魁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深入乡村调研、了解老区妇女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入手,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对小界、赵村两个乡6个村200户农村妇女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老区妇女群众的农业生产、家庭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经济、家庭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老区妇女在农业生产、家庭生活和义务教育等方面担当着双重角色,男劳力为了家庭生活外出务工,留守妇女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二是老区妇女生产技能水平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8%,并且很少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三是少数妇女维权意识低,对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知道的很少,只要5%的人表示有所了解,对于家庭暴力80%的妇女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一忍了之;四是医疗保健意识低,不少妇女从来不检查身体,基本上是小病不看,大病才到医院。现在新农合政策普及,给老区妇女的医疗保健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因保健意识低,其成果还不尽人意。我们将以上调研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后,得到了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10年7月县委组织相关单位专门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针对老区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县委副书记王全军同志在讲话中,要求县妇联、卫生、农业、科技等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认真解决有关问题。要把老区妇女工作当成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各项优惠政策向老区倾斜,并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县委领导同志的重视,联席会议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老区妇女工作提上了各有关单位的议事日程,在社会上营造了关注老区妇女群众、重视老区妇女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开展为老区妇女儿童办实事、送温暖活动。
1.2009年我们在市老促会妇工委的指导帮助下,实施了救世军希望工作坊活动,这是一个关爱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和孤儿学习生活的慈善项目。在开展活动做家访时,我们了解到西山底乡孙洞村的朱帅霞、朱小勇姐弟俩因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一直和8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中没有劳动力,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异常艰难。当时一起做家访的同志们看到他们住的土房子破烂不堪快要倒塌、吃饭是清水煮挂面加点盐时,心中十分不忍,当场就给他们捐款800元(其中省、市妇工委主任每人200元)。回到县城后,我们始终牵挂着这一家祖孙三人的困难情况,立即向县有关单位多次反映、反复沟通,最终得到县民政局和西山底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民政局给他们姐弟俩办理了孤儿救助金,西山底乡政府拨出专款1.5万元为他们修建新房子,施工中许多村民自愿出工出力,场面十分感人。当年祖孙三人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六一”儿童节那天,县总工会、妇联会和老促会妇工委,又给他们送去了精心挑选的书包、文具、衣服、棉被和300元现金。老奶奶和两个孩子感动的流下眼泪,奶奶嘴里不停的说着:“感谢政府,感谢好人啊!” 县电视台《静静观察》栏目对此事做了专题报道,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
2.2008年至2009年,在市妇工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我县大原、孙洞、长水、罗岭四所小学,连续两年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大家知道,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生活,和其他孩子相比,得不到父母经常的关爱,使这些孩子性格上越来越孤僻,不仅影响到他们学习,而且有的孩子还对父母心生怨恨。此项目主要是面向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苦衷,从小学会坚强、自立、奋发。这个项目由救世军机构提供资金,开展了三期活动,使四所小学的数百名留守儿童受益,并为60名贫困留守儿童发放了困难救助金。2010年4月,救世军又赠送了价值2.8万元的200件运动衣,发放给了这四所小学的200名贫困留守儿童。这些贫困学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个个精神抖擞,久违的笑容重新出现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他们的高兴和激动,我们的心里也很感动。这一活动不仅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也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他们十分感谢老促会妇工委的工作,感谢社会爱心人士的善举。
3.想方设法为贫困学生办好事办实事。洛宁县老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每年都有一些高考录取生为筹不到学费而发愁,面临着失学的困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妇工委总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生争取救助金,去帮助他们园自己的大学梦。
2011年8月,为了筹集助学资金,县妇工委利用老关系、老熟人,多方协调,争取到县统战部、总工会、民政局和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筹资2万元,资助了5名家庭贫困的高考录取生。其中,城郊乡坞西村的高中生梁东东,高考后被西安科技大学录取。但东东的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只剩他独自一人,平日靠孤儿救助金和亲戚邻居的好心相助,才能够勉强生活并坚持学习。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及时向有关单位进行反映,多方联系寻求资助,最后是合一集团、县总工会、民政局为梁东东资助了1.1万元,园了他的大学梦。还有小界乡王讲村的张裕星,考上了上海华东大学,也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我们知道后,积极和县委统战部联系协调,给他资助了3000元资助金,使他顺利跨进了大学校门。
三、认真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好市妇工委部署的各项活动。
1.成功举办了救世军希望工作坊的教师培训活动。2009年5月,按照市老促会妇工委的安排,在我县陈吴乡大原小学举办了为期四天的救世军希望工作坊教师培训活动。培训班聘请了香港的青少年心理专家仇雁清老师为大家授课,来自洛阳和平顶山两市的2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由于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准备工作到位,无论是食宿安排,还是教学活动,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效果很好,老师和全体学员都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救世军机构项目官员和市老促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精心组织安排了救世军香港中学生体验团交流活动。2011年4月27日,来自香港救世军中学生体验团的5名师生,在我县大原小学和师生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学交流活动,我们为体验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安排了两地学生的集体活动、到当地学生家中访问、体验农家生活等,从活动内容到生活住宿都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安排。通过两天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香港的师生感受到了洛宁的风土人情和热情好客,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2010年,通过市老促会妇工委引资8万元,在陈吴乡大原小学、赵村乡下陈小学实施了阳光操场项目,分别为两校各建标准篮球场一个、配备乒乓球台两个。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多次到现场检查督促,使该项目于2010年4月份顺利竣工投入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
四、工作体会
开展老区妇女工作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新工作,洛宁老区点多面广,开展工作的区域占全县389个行政村的60%,任务重、困难多,仅凭妇工委的力量是不够的。妇工委成立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妇工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协调县直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为老区做了一些工作,办了一些实事。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老区妇女工作要取得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经常向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老区妇女工作中问题和困难,把老区妇女工作安排在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开展,去实施。妇工委则要主动协调职能部门,引领职能部门把老区妇女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我们做好妇工委工作的关键。
二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老同事、老朋友、老交情的关系,想法设法宣传动员他们理解和支持妇工委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用实际行动为老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舍得放下面子,只要我们不是为个人谋利益,是为解决贫困老区妇女儿童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做工作。
三是要克服不思进取、不作为和能做多少算多少的消极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树立“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的意识,工作中坚持“感恩老区、回报老区”的理念,这是我们做好老区妇女工作的动力。做妇工委工作不做则已,要做就要积极主动,不畏困难,永葆进取的工作热情,努力为老区妇女儿童谋利益。
五、下步打算:
1、认真做好救世军对罗岭中心小学贫困生的救助工作。目前,摸底、推荐、上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步要严格程序、不折不扣地做好发放工作。
2、继续深入老区,搞好调研,为领导支持老区妇女工作提供依据,使老区妇女早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发挥才干,做出贡献。
3、围绕县老促会全面工作,继续做好老区妇女工作,尽可能地为老区妇女儿童多办事、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