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
报 告
洛阳市老促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张松涛
(2013年1月25日)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受三届理事会会长会议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来,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支持下,在省老促会的指导帮助下,依靠社会各部门和广大老区群众,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福民强市”的战略实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老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核心,突出抓住宣传老区、弘扬革命传统;调查研究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引资引项为老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好事三大任务,在促进老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老促会的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为党委、政府联系老区搭起了桥梁,虽然所扶持项目投资工程量很小,但都是群众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大事。诞生于九十年代初的老促会,终于从“老促会是老年组织的促进会,老城改造机构的老城建设促进会”等极具想象力的误读中脱颖而出。
老促会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认可,得到了老区群众的支持和赞赏。一所被扶持的老区贫困小学送给老促会的匾额上写到:“心系红土地 情暖山里娃”。被资助建爱心桥的贫困村的群众说:“老促会是为老区真心办实事,热心做好事,倾心做难事的老区扶贫志愿者。”
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与“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国家老促会表彰为“全国先进老促会”,并有8个单位和13名个人被表彰为国家和省级老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被省委、市委老干部系统评选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一、三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广泛宣传老区,配合市委“精神立市”的工作部署,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福民强市”的精神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铸就了辉煌的老区精神,这就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顽强精神;不畏困难、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党的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因此老区精神是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永远的精神财富。为了宣传好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主要办了几件事:
第一,组织建设了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有30个展示室被市委宣传部、市共青团、市关工委、市老促会联合命名为“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市老促会在组织、收集、编印《洛阳革命故事选》一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县(市)区党史资料中没被记载的史料广泛在农村传颂。在此基础上,新安、偃师、吉利等老促会根据一些老党员和群众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本着史料考证真实,符合历史背景的原则,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一些老区村组织建设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全市截止目前已建成50个展示室,经验收合格有30个展示室被命名为“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以亲人的革命事迹教育子孙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有效地宣传了老区人民的历史功绩,弘扬了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宣传了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营造了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政治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部分教育基地建成后,每年的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基层党组织和学校组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参观学习,学生们都说,“以前只在电视里、书本里看到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不知道咱们村还有这么光荣的革命历史”,都纷纷表示今后要“继承先烈遗志,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不少老年人指着认识的烈士图片动情地说:“只知道当时他们是学校老师,是帮助过我们穷人的好人,不知道他们是地下共产党员,我们真的不能忘记他们,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驻洛部队听说后,也组织官兵参观学习,他们在留言薄上表达心声,“缅怀革命先烈,不忘老区人民”。此活动洛阳日报在2012年深读版以“村史展示室:村民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为题作了报道与评述,引起了强烈反响,已有省内外不少老促会到我市参观指导。
第二,组织“老区记者行”活动,开辟《红色记忆》专栏。从2008年开始,以每年的“七一”建党节为契机,在“老区宣传领导小组”的组织下,会同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深入老区采访报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老区的关怀和扶持,大力宣传老区的发展变化,大力宣传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老区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大力宣传老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几年来,在报纸等新闻媒体,共发表宣传老区的文章40多篇。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宣传老区好新闻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通过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老区意识、回报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洛阳晚报》从去年开始,开辟了《红色记忆》专栏,专门宣传老区英烈、老区斗争史、老区人物、老区故事等,为宣传老区,激励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老区宣传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宣传老区一等奖。
第三,宣传党和政府促进老区发展“向老区优先倾斜”的方针、政策,建立老区项目对接制度。市、县老促会不断通过“老区建设”简报形式,宣传国家领导人讲话指示和国家各部门支持老区的相关政策,并以市委《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2008】23号)为依据,督促、引导部门向老区优先倾斜。五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市直各职能部门共安排老区对接项目230多个,资金近2亿元。老区项目对接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项目的落实,而且提高了市直部门支持老区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第四,组织编印了《辉煌老区》、《洛阳革命老区乡(镇)、村斗争史资料汇编》、《调查与思考》三本书。为了广泛宣传老区,结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建党90周年,综述了洛阳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第一个中共中心县委、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等历史资料,较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洛阳老区乡、村一级的革命斗争历史,旨在教育后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为我们打天下做出奉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呼唤社会牢记革命老区对共和国建立的功绩,把革命老区这块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为了宣传好老区,我们还建立了洛阳革命老区网站,设立了老区政策、调查研究、社会支持、老区呼声等10多个专栏,架起了政府和老区人民沟通的桥梁。
(二)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参谋咨询作用,促进政策措施向老区倾斜。
“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是老促会的主要工作。实践证明,实事求是的调研报告是上促领导、下促群众的重要手段,带有全局性的调研报告是制定革命老区发展特惠政策的依据。本着这样的理念,调研以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以部门联动,点面结合、样板带动、连续跟踪为主要方法。五年来,市、县老促会写出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报告80余篇,其中有47篇被国家、省、市报刊采用,省、市领导作重要批示并由部门落实的30余篇,有的还加上领导或编者按给予肯定和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具体作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制定老区发展政策组织调研:如2008年组织的“洛阳市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洛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即市委(2008)23号文提供了依据。又如组织调研的《关于加大对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力度,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建议》,毛万春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市委秘书长尚朝阳批转督查室督查,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省、市扶持老区政策的落实。又如对《革命老区外方山区群众的殷切期盼》的调研,在市委毛万春书记的指示下,在田金钢部长的督办下,市农工委、嵩县县委制定了“加快外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使外方山区的老区人民的期盼有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二是根据“市委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和“福民强市”战略实施的中心工作组织调研,为老区发展提供经验和样板。如“认识现实,创新思路,建立新机制,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思考”、“关于嵩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依托老区资源优势,走山区‘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等调研报告,均得到了市委毛书记及各级领导的批复。嵩县县委还专函向老促会表示感谢。省老促会还就上述调研发表了署名感悟评述,肯定了报告中提出的看法、思路与建议。
三是根据市委提出的“三篇文章”一起做,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组织调研。如“坚持走为社员服务的新型合作化道路”的调研,不但有效地促进了偃师缑氏镇葡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而且规范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还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关于对红薯的“老作物、新品种、效益好、可推广”的调研,在财政支持下,已在老区孟津的李家岭村、洛宁的史村、汝阳的柏树村形成了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目前生产销售形势很好。关于“张杂谷8号谷子产业化”的调研,市政府、伊川县政府发文组织谷子开发,“洛阳谷”已占了很大省内市场,“伊河桥牌”小米已被国家工商局认证为知名品牌产品;关于偃师翟镇“田中村靠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调研,偃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田中村周边9村连片种植结构的调整,亩效益由12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
(三)坚持虚实并重、实虚互动,以实为主的工作方法,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高老促会的服务能力。
老促会是社团组织,是贴近百姓,直接为老区人民服务的组织,所以我们坚持把精力放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把为老区办实事作为提升老促会服务老区的重要工作体现。所以为老区群众办实事,体现的是形象,体现的是作为,体现的是责任,体现的是感情。五年来,在为老区引资引项工作中,坚持建好库(项目库),找准点(投资意向的接点),严要求(按投资者意愿做),抓关键(抓项目资金配套,抓项目质量)的工作要点。五年来,市老促会直接运筹实施的项目共127项,投入资金总额3849万元。其中市外资金2247.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8.4%。资金来源共四块,一是市财政扶持的老区建设项目,五年共投入389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老区农田水利灌溉、村组道路建设、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等;二是争取省老促会和相关部门支持1155.5万元,项目共52个,主要用于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助学、安全饮水等;三是争取慈善机构和社会的支持,几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以诚信的工作精神,以实在的工程质量,共引进国内外机构和企业的资金达1092.1万元,这部分资金多用于教学楼的建设、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和贫困学生救助等;四是动员基层财力,对以上项目组织资金配套,利用农村一事一议群众投资投劳共1212.4万元。县(市)区老促会主管的项目共48个,总投资1634万元。
(四)认真抓好老区妇女工作。
五年来,老促会妇工委认真帮扶老区妇女儿童解决困难,多渠道争取资金,为三所老区小学引资135万元新建了三幢教学楼,为6所老区学校引资270万元建宿舍楼,为老区学校兴建阳光操场38个,兴建“桂馨书屋”图书室13个,为四所学校1200名学生解决了每人每天一个鸡蛋的营养餐,为600名留守儿童举办了“心理辅导班”,为100名农村妇女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为800名老区群众送医送药,为61个家庭困难的学生考上大学入学四年实行了全部免费等。市妇工委工作经验在全国老区妇女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对老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是加快老区建设的根本保证。老区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绝非是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所能统管了的事业,作为老区工作的群团组织,必须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看老区、谋老区、促老区。老促会坚持老区发展党委、政府是主导的工作原则,找准工作定位、突出工作重点,服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党委、政府的战略布局,服从党委、政府的指导,有效地推进了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如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扶贫工作的政策方针,即一个中心(增加群众收入),突出两个主题(异地搬迁和整村推进),采取三个集中(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扶持),在老区贫困地区实施后,老区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收,超额完成了省委、市委提出的2010年消除老区农民贫困现象,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实现了4511元。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373个老区贫困村实现了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共汽车、村村建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全覆盖。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老促会工作十分关心,毛万春书记、李柳身市长听了市老促会工作汇报后,都说:“你们退了休,不退志,为老区群众服务,这是一种精神,是榜样”。还说:“您们给老区群众办了那么多事,是替市委、市政府做工作,您们是桥梁、纽带,应该感谢,更应该支持。”在这样的氛围下,可以讲,老促会的工作在各位领导面前基本可以实现“有求必应”,在各部门领导面前基本实现“有问必答、有求必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支持是保障。
二是社会参与共同帮扶,是促进老区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实现社会参与老区建设,感恩老区、回报老区,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大老区历史贡献的宣传,动员社会参与老区建设。洛阳40余家商户,在老区精神的感召下,统一组织,主动到老促会联系,对嵩县老区饭坡乡的3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助学金,完成小学到初中的学业,还承诺学业期满可到自己的企业中就业。该组织负责人冯伟山说:“我家三口人,每人资助一个学生,目的是一要不忘共产党的恩情、老区人民的精神,二要教育孩子通过接触贫困,激励自己,三要培养社会爱心、凝聚民心,积德行善”。据不完全统计,在老区精神的感召下,主动通过老促会系统参与老区建设和扶贫助学的社会资金达111.5万元。
第二,联合国内外慈善组织参与老区建设,是市老促会为老区办实事、好事的重要措施。五年来,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吴孟超基金会、北京桂馨基金会、港澳救世军、宋庆龄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和上海普洛斯公司、江铃汽车公司、健农体育用品公司、河南超越集团等爱心企业,五年来共引进项目67个,资金总额达 1092.1万元。
第三,利用老区在外工作的老乡资源参与资助老区建设,改善老区教学条件和扶贫助学。如上海徐汇区武装部原部长张兆国同志,宜阳县赵保籍人,多次动员徐汇区企业捐赠350万元,建设了赵保高中教学楼,增添了电教设施和图书。2011年宜阳老促会和上海徐汇区动员20余家上海企业筹资50万元,共建“沪屏桑梓情革命老区发展基金会”,实现长期支教助学。
三是培育老区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是加快老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从而转化为促进老区发展的生产力,是这几年老区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要教育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依赖等、靠、要,要依靠自身优势、资源和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创新发展之路。2012年组织老促会系统对已经摆脱贫困的老区村,如何自主创业走上致富路的调研,给人很多启示,将这些调研典型集册发给各老区村借鉴。这些典型在老区村反响很强烈,从收集的收获中可以得出三点共识:一是培养启用一心为公、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村干部是促进老区发展的核心;二是依靠市场和资源优势调整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是老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三是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推进农业制度创新,是改革老区贫困村分散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现代化必走之路。如新安的仙桃村,县老促会积极帮助该村建立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辣椒生产,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千亩以上,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500元,4年时间提高到近5000元;栾川县林区群众依靠森林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林间种药材,林下搞养殖,山间搞旅游,家庭建宾馆等,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这些实践证明,培植创业主体和创新产业是老区造血致富的重要途径,是老区发展不可缺失的内在动力。
四是加强各级老促会的思想建设,培育对老区的真挚情感,是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年3月16日,省委卢展工书记在听取全省老区建设工作汇报后指出:“全省各级老促会为我省老区建设以及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同志身上焕发出的坚定革命信念,强烈的责任心,锲而不舍的韧劲,持续不懈的努力,艰苦奋斗的作风,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最早就是从老同志由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在担负一些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感受出来的,总结出来的。老同志特别是老促会已经成为对推动河南发展尤其是促进老区建设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老促会工作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老促会不是一个普通的群团组织,而是一个弘扬老区优良传统、继承革命老区精神的组织;是一个服务老区人民、维护老区人民利益的组织;是一个教育人、感动人、激励人的组织。老区工作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使命光荣。这个认识是老促会系统思想建设的结晶。我们是促进老区建设的志愿者,都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有的还疾病缠身,即是在家颐养天年,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但这些年,为了老区建设,为了使老区人民早一点过上好日子,不辞劳苦,自觉工作,默默奉献,出现了一批像洛宁丁魁、宜阳吴新道、新安江进京、伊川李钢丁、孟津孙顺通等这样的老同志,他们的这种精神,主要来自于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建议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奋力实施“六加一”攻坚战,努力完成“福民强市”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这将会给老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巨大活力。机遇难得,催人奋进,为了使老区和老促会的工作保持连续性和持续性,更好地服务老区人民,提出如下建议。
(一)辩证看,务实干,老区发展困难缓慢是阻力,也是动力,更有发展的巨大潜力。
“十二五”期间,要让落后的老区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这是中央和省的要求,也是基层干群的呼声。从2011年开展的老区建设大调研活动的情况看,我市老区大体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发展较快的占老区村总数的1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第二种是进步较大的占55%,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上,初步解决了温饱,有了发展基础和潜力,通过努力持续加快发展,可以赶上或接近全市发展水平;第三种是困难较多的占30%,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人口有35万左右,其中还有接近10%的人年均收入在1500左右。显然革命老区是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有困难也有优势,有阻力也有潜力,我们要通过“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抓实干,使贫困老区人民的期盼得以实现。
(二)着眼全局看老区,坚持把老区融入发展大局。
老区发展缓慢,就会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老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和脱贫致富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全市“福民强市”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把老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要把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等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谋划,采取切实措施,使老区建设真正融入发展大局,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推动老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三)积极促进扶持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连续多年来,国家、省、市、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老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央(2011)1号文件、省委(2007)27号文件、市委(2008)23号文件,都对老区加快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规划精神,各级党委、政府扶持老区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增强,老促会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这些政策措施量化、细化,尽快贯彻落实,杜绝只有“口惠”而无“实惠”的现象发生。要着力促进用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促进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着力促进老区优先,重点倾斜原则的落实。
(四)坚持强基固本,加强自身建设。
老促会是党委、政府联系老区和老区群众的一座桥梁,如何体现桥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老促会在促进加快老区发展中的价值,对此,提出以下要求:一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老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获得真知灼见,向党委、政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发展之路;二要强化老区宣传,提升宣传水平,突出抓好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建设和组织应用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弘扬、传承革命传统。同时还要加强对老区宣传工作的领导,协助市委宣传部建立以党委宣传部门为主导,以文化、广播、电视、报刊、传媒为主体,老促会配合的宣传体制,开设老区专栏、红色记忆等栏目,弘扬光荣传统,积极营造不忘历史,支持老区的浓厚社会氛围;三要做好引资引项工作,为老区办实事,不断提高老促会为老区服务的能力;四要抓好老促会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各级领导同志关于老区的讲话指示,通过学习、促进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思想进一步解放,作风进一步改进,老区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不断提高老促会的工作水平。
同志们,新时期的老区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积极工作,真抓实干,为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