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召开老区建设促进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刚才,我们听取了张松涛会长做的报告,对去年老促会的工作以及老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过去的一年,市、县老促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而为,主动而为,为老区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引资引项,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老区、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许多老领导、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为老区发展四处奔波,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忠诚,为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也曾参加过老促会的多次活动,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到一些贫困地区的老区调研等,都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老促会在推动老区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我很受鼓舞,也很受感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一直为老区发展建设辛勤努力的各位老领导和同志们以及老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有关成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对于老区的发展和建设,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我们大家印象非常深刻。洛阳和全国一样到2020年要全面进入小康。全面建成小康关键在农村,在农村的贫困地区,而在这个区域里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在全市737个贫困村中老区村有363个,占了一半,全市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老区约占六分之一左右。全市老区村还有比较大的比例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一些自然村道路是通了,但是还没有硬化,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教育条件还相对较差,还有2.5万户近10万人需要移民搬迁等等。老区工作仍然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不到七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加快老区的发展,到2020年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搞好革命老区工作的责任感
老区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张会长、杨会长等老促会的老领导对老区都很有感情,做老区工作充满激情,对此我也有同感。老区的经济社会、群众生活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还不够富裕,综合发展水平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用说和发达国家相比了,老区群众的生活殷实度还远远不够,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远远没有完善。
洛阳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地区,城乡差距比较大,贫困地区中老区比重较大。要到2020年也就是在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老区人民过上更加舒适富裕的生活,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加快推进、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用超出以往的推动力度和速度,来解决老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要集中精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力量,共同关注老区、支持老区、发展老区。
二、切实担责施政,发挥主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老区建设和发展中,要继续强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老区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运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推动老区发展。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从责任上来讲,党委、政府是主体责任,是主导作用;第二从手段上讲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党委、政府在老区建设的主导作用,我们以往做了很多工作,今后还要持续、要提升、要巩固、要加强。
(一)科学落实规划,深挖产业优势。不管是老区,还是贫困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是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是产业发展,发展哪些产业?实施哪些产业项目?靠什么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从而带动老区发展?这是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去年,市加快老区发展领导小组、市老促会在对全市老区产业化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到2020年的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涵盖了每个老区村有什么优势、发展什么产业等等。时任市委书记毛万春同志专门做了批示,要求所有的市委常委和市政府班子成员学习。我学习以后,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市、县农口、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这个规划,并且要认真落实和推动这个规划的实施,来帮助解决规划在推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要把这个规划涉及到的老区,涉及到贫困地区的建议性内容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当中去推动落实,这样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加大政策倾斜,实施扶贫开发。目前我们9个县(市)中,还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37个贫困村、40多万贫困人口,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中,老区各占了一半以上。今年全市计划筹措资金1.5亿元,建设产业项目90个,对87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帮助6.87万人脱贫。在这些项目里面要向老区倾斜,要本着老区优先的原则,搞好统筹。
(三)增强责任意识,开展结对帮扶。在扶持老区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相关部门、社会各界都是有责任的。去年,有160余家市直单位和28支驻洛部队结对帮扶185个贫困村,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区村。各帮扶单位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措施、定领导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为扶贫单位引进和对接项目398个,投资金额约45亿元,帮助贫困村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办了很多的实事,得到了群众的赞许和肯定。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持续抓好,扩大战果,结对的单位要保持旺盛的斗志,继续解放思想,和结对帮扶的村干部一起想办法、挖穷根、办项目、快致富。
(四)开展招商引资,激发发展活力。贫困村也好,老区也好,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战争年代,这些地方易守难攻,主要是因为那里道路交通不发达,这也是我们老区得以存在并且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自然条件。那个时候,包括解放后很长时间,山里的很多资源因没有道路出不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使这些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宝藏变成了人人触手可及的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社会投资对许多深山区趋之若鹜,非常关注。
我们搞农业招商,过去也搞,但是规模不大。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用“政府+市场+农民”这种三力合一的手段和方法来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11年到2013年这三年全市农村吸引社会投资(不包括扶贫搬迁这块)规模达到188亿,是同期的各级财政农业投资规模的2倍多将近3倍。包括贫困村、老区村也都引来了很多的投资者。特别是近几年,大企业投资方向的转移,为老区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大家都知道的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去种桃去了,“柳桃”现在是大行其道,一盒桃没几个在北京卖100多元;还有民生银行去打渔了(当然银行业没有丢)。这些大企业都纷纷转产投资农业。在投资洛阳的这188亿里,有很多过去是搞房地产、搞矿业、搞贸易、搞物流、搞电子、搞文化的,有的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有的是倾其所有投入到农业产业当中。
最近,市委陈书记提出,推动当前经济发展要抓住“四个重点”,其中一个叫盘活资源。关于农业资源,陈书记到农村调研时看到很多非常好的农业投资项目,认为农业招商也是很有干头,很有意思的。去年的10月份,我们还主办了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洛阳投资交流合作会,在交流会上签约企业达到60家,60个协议43个是合作项目,计划投资达179.77亿元,大数就是180亿。这43个项目有20个在贫困村。现在洛阳的雾霾也比较厉害了,如何控制,绿化种树是很重要的措施,当然还要有减排,还要有水系等等。林业生态建设过去都是政府投资,我们也尝试过社会化投资这种方式,但总量比较小、速度比较慢。比如龙门西山从2002年启动到现在总共才绿化了1万多亩。今年市委提出要用2年时间,建成城市周边林业生态圈25万亩。两年25万亩,怎么干?如果要掏钱的话,得拿100多亿,政府拿不出这个钱来,怎么办?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统一组织,面向社会,把准备绿化的项目包装成综合的林业生态和旅游项目向外推介。大块是11个项目,今年元月份招商的时候来了80多家投资者,有60多家是企业,包括国内著名的企业,还有一、二十家是个人。现在这些地块基本上都敲定了,还有一少部分正在扫尾、完善协议,项目施工已经开始,进展非常顺利。
我们老区还有一个优势资源——就是红色资源。山水、田林这些都是资源,老区精神和红色文化更是难得的资源,如果能把它们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策划好、包装好、推介好的话,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老区的开发,我想,老区的招商一定会更有魅力,一定会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内引外联、主动策划包装好,把政府的主导和市场化的运作结合好。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与慢,班子是关键,老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两委”建设是核心。县、乡要选好配好老区乡镇、老区村的班子,使“班子”真正有动力、又能带动老区的群众发展致富。我过去到村里调研,看到一些村虽然条件不好、现在发展的还不行,但村干部信心很足、斗志旺盛,我感到非常高兴。老区村的干部群众有老区精神来鼓舞自己,这是老区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但是也看到了一些村的干部思路不开阔,“两委”班子发展的办法不多,老是守着金山要饭吃、窝在山里打转转。看到别的村发展自己手足无措,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这就要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加强培训、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来激发老区村特别是村“两委”班子的斗志。
人的精神需要鼓励,有时候也是需要倒逼的。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新闻,讲的是硬骨头六连为了消除新兵的恐惧感搞实战训练的故事,让新兵站在100米靶牌旁边,让老兵向靶牌射击,每次5发。绝大部分新兵一听到枪响都趴下了,有的还往回跑,那不行,一定要重新回到位置上去。部队就是用这种训练,培养实战斗志,克服心理障碍。我们贫困村、老区村,不能抱着金碗要饭吃,特别是要激发活力,“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干部不领、水牛跳井”。我去调研时看到有的村干部暮气沉沉,没有思路、没有斗志,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带动老区人民发家致富呢?别说没项目,就是有项目也搞不好。问题出在他们身上,责任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把落后村的班子建设好、培训好、管理好、发展好。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上下功夫,要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村“两委”班子手里有活钱。最近中央下发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提出基层党组织要有能力为群众服务。这个能力包括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组织服务能力,就是指基层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组织带动群众发家致富,能不能为群众办实事。“手里没把米,叫鸡鸡都不来”。村“两委”手里没有钱、没有项目,两手攥空拳,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我们从前年开始启动了村级组织的“增力强基”工程,省里提出叫“双基双治”,就是增强基层,特别是村“两委”组织的经济实力,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村“两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多老区村都有资源,就是没有变成产业,我们要努力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下真功夫,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区建设
回报老区,支持老区加快发展,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大爱之心,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各种力量支援老区建设,老区建设促进会要发挥好这个职能。为了更好的推动支持扶贫工作,我们去年组建了扶贫协会,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上,设计和实施了产业扶贫 “金果树工程”和公益扶贫的“爱心圆梦工程”,目的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参与到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中,并且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只是一个开头,希望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持续做好,把蕴藏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推动老区发展的巨大力量,挖掘出来、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共同推动老区脱贫致富、发展壮大。
同志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跟着党走,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毫不动摇,这是革命老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仍然要坚持、继承和弘扬,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老区发展的具体行动。要在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发挥我们的生力军和主导作用,进一步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和开发,同心协力、克难攻坚、携手共进,把老区建设好发展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