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市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鲍常勇
(2015年3月12日)
我市这次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全省革命老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豫发【2004】12号),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革命老区工作。
近年来,我市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基础设施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支撑保障,得益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老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和艰苦努力,得益于各级老促会的老领导、老同志们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市老促会成立20年来,紧紧抓住加快老区发展这一主题,积极主动替党委、政府分忧,尽心尽力为老区人民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倾情宣传老区,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帮促发展,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老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张松涛会长系统总结了全市老区及老促会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有关工作。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使命感
共和国从老区走来,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可以说,没有老区人民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我们住着高楼,坐着小车,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区群众生活依然非常困难。如果我们不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现状,不尽心竭力地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那就是忘本,就是忤逆不道。就无法向先烈交待,没法向历史交待,没法向人民交待。中央和省委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老区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省委召开全省革命老区工作座谈会,响亮提出了到2020年使老区人民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加快老区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担当起加快老区发展的重任。
我市偃师、孟津、新安、宜阳、洛宁、伊川、汝阳、嵩县、栾川9县(市)和吉利区均为革命老区。全市有老区乡(镇)86个,老区村1139个,老区人口185万人。老区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工作,多次听取老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老区发展有关问题,并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陈雪峰书记、李柳身市长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老区,难点在老区,没有老区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我们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心全意为老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加快老区建设发展
老区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个重点,找准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抓住促进老区发展的关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老区建设发展。
一要着力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改善老区人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前老区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是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事关老区人民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洛阳669个贫困村中,307个在老区,还有24.3万老区群众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他们长期面临“五难”困扰,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难。我们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口,从化解老区贫困人口多、社会事业滞后等实际问题入手,加大扶持倾斜力度,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准、用实、用好,使之在改善老区道路、饮水、教育、医疗、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使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二要着力扶持产业。产业发展是老区脱贫致富的根本。我市老区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精准扶贫为方针,采取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对口扶贫等多种形式,增加老区群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要注重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老区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要充分发挥老区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畜牧、蔬菜、花卉苗木、水果、水产品、烤烟、食用菌、中药材、休闲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和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加速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打造名优品牌,做大做强老区特色主导产业。
三要着力改革创新。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大批制约老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破解这些难题,单靠传统的方法很难凑效。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老区,到过去走不到、看不到、不常到的地方去,听过去听不到或不容易听到的话,耐心细致地倾听老区群众的呼声,准确全面地把握老区发展症结,以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破解老区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要围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老区融资难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投资管理、金融服务业开放等制度创新,结合老区特点,积极构建有利于加快老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突出抓好一批土地确权、土地流转、股份制合作、农民合作社等方面的改革,增强我市老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凝聚加快老区发展的合力
加快老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治性强,责任重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老区人民共同努力,协同攻坚,统筹协调,共谋发展。
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担负起加快老区发展的主导责任与使命,尤其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自觉把加快老区发展、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把老区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研究解决老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政策,建立平台,创新机制,推动老区加快发展。要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决策部署,通过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政策协作机制,建立督导检查、考评奖惩机制,把每年向老区倾斜的项目、资金、任务、指标落实到部门,做到部门有事责,事责有人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老区人民到2020年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二要充分发挥老区群众的主体作用。老区群众是老区建设的主人翁。要注重激发老区干部群众的内在动力,积极搭建各种有效的平台载体,或帮助转变观念,或开展技能培训,或给予贷款扶持等,输血与造血并重,充分调动老区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老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支撑保障作用。市、县各职能部门对加快老区发展责无旁贷。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不推诿、不懈怠、不拖延,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帮助老区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要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措施、定领导的要求,组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老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使每一个老区乡镇和贫困村都有单位对口帮扶,每一个贫困户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四要充分发挥各级老促会的促进作用。各级老促会是党委、政府联系老区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有着无可替代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支持老促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参谋咨询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各级老促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推进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宣传老区,弘扬老区精神,集聚社会正能量;加强老区经济社会调研工作,不断为党委、政府提供深入细致的决策参考;发挥各级老促会、老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为老区民生事业、脱贫致富事业牵线搭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支持老区建设,在促进老区发展中再创新业绩,再作新贡献。
各位老领导、同志们:加快老区发展顺民心、合民意,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我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市革命老区发展和老促会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一定能够实现让老区人民与全市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