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TOP

追思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嵩县人大副主任兼县加快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老促会副会长

  乔万里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伟大号召,中国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部署安排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编篡《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革命老区嵩县,革命斗争史料丰富,特别是红三军、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经过嵩南山区,沿途宣传党的主张,播撒革命种子,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顺利进军,有力促进了全县革命斗争发展。为了更加全面地解读那段光辉的历程,进一步核实革命斗争史实,我和《革命老区县发展史·嵩县卷》编写组同志们一道,于3月29日至4月1日,奔赴信阳、南阳等地,寻根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瞻仰荆紫关革命纪念碑,探求红军将士的初心,体会革命斗争的惨烈,感悟长征精神的伟大,受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洗礼。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早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新集(今新县县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包括周围皖西、豫南、鄂北的26个县,面积4万平方公里,东接江淮平原,西扼平汉铁路,南濒长江,北带黄河,与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同赣南中央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革命洪流中,主力红军发展到4.5万人,孕育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铁血劲旅,走出2位元帅、3位大将、21位上将、43位中将和280位少将,成为共和国将军的摇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大别山区树起了永远飘扬的鲜艳红旗。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创建于皖西金寨县麻埠镇。1932年秋,由于张国焘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部队主动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随之西征,全军发展到7000人。1933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五次“围剿”,纠集10万兵力扑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誓死反击,人员减至3000人。面对严峻的形势,红二十五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会议遵照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根据徐海东的提议,会议任命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同志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仍任政委。补选程子华为省委常委,原省委常委高敬亭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建红二十八军,坚持武装斗争。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达10个月、行程5000公里、转战四个省的孤军长征。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3400余人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永坪镇胜利会师。9月17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共7000余人,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在这里整编,全军2980人。罗山县何家冲何家祠,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所在地。祠堂前那颗枝繁叶茂的银杏树记录下了当年指战员们的誓师决心。如今,银杏树更加苍劲挺拔,嫩芽初发,显示出勃勃生机,昭示着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我们驻足于何家祠内,凝思在银杏树下,探寻这支红色童子军的初心,触摸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胆忠心。红二十五军西行北上长征经过的地方,如今311国道早已贯通,高速道路正在加快建设,革命前辈走过的崎岖山路正在变成老区人民的幸福大道!

  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红二十五军长征距今已经84年。长征途中历经河南方城独树镇、陕西丹凤县庾家河、洋县石塔寺、山阳县袁家沟口、甘肃泾川县四坡村、陕西甘泉县劳山等几次大的战役(战斗),遭遇战不计其数。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身负重伤,多少红军指战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坚守信念,矢志向前,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用钢铁意志铸成的红二十五军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史册。

  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2月1日经木札岭来到嵩县车村,12月2日在木札岭设伏击战,打退国民党40军军长刘桂堂部追击,歼敌40余人。12月13日经明白川进入栾川县庙子镇,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行军途中,当经过天桥沟村时,负伤的红军士兵雷长有掉队了。雷长有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因右腿被严重烧伤,不能继续坚持行军。张世珍把雷长有背回了家,买来香油给他涂抹,还不断地熬米油给他喝,但溃疡面仍一直不断地扩大。张士珍又不停地到车村等地请医生治疗,直到1935年的农历十一月,雷长有的腿伤才基本上痊愈。后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捕,张世珍就把“雷长有”改随张姓,当作儿子抚养成人。1978年,已在天桥沟成家、娶妻生子的雷长有返回老家罗山县何家冲。这段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都还在天桥沟的村民间传颂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追思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炮火硝烟涵养英雄气,金戈铁马铸造战士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弘扬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结对帮扶 老区村华丽蜕变 下一篇永远的纪念 不朽的丰碑——伊川..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