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偃师市革命老区府店镇参驾店村的一家榨油坊前挤满了前来榨油和购油的乡亲。轰鸣着的机器旁边,堆放着像小山一样的葵花籽、花生粒、菜籽粒、芝麻等原料,黄澄澄的食用油从榨油机内缓缓地流出,被灌入一个个清洁明亮的塑料油桶中,得喷喷的气息飘满了整个街道。“来我们家作坊榨油的不只是周围的乡亲,还有好多慕名赶来的市民到这儿购买鲜榨油。顾客可以自己挑选原料,亲自看着进行加工,他们认为这样的土方法榨出来的油安全卫生,吃起来放心。”忙碌不停的参驾店村民郭喜刚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生意经,不时透喜露出自信而满足的微笑。
事情得从几年前说起。郭喜刚本来在一家煤矿上班,虽然辛苦,日子倒也过得平淡幸福。可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打破了这小家的宁静。为了给父亲治病,郭喜刚四处借钱,可还是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不少外债,再加上母亲年迈,身体不好,身边时刻需要人照顾,两个孩子也慢慢长大,一家老小仅靠郭喜刚一人出去打工挣钱,日子越来越艰难。2014年,郭喜刚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靠着党和政府的帮助,生活逐渐有了转机,但天天看着别人家的日子红红火火,生性好强的他再也坐不住了。
在驻村干部柴艳艳的鼓励和帮助下,郭喜刚最终瞄上了加工食用油这个创业项目。由于当地榨油坊太少,乡亲们只好带着油料作物到外地去榨油,他认定这是个商机。2016年,郭喜刚向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购回了3台榨油设备,开始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设备安装好后,郭喜刚和妻子先用自已家的油料作物试着生产,经过多次尝试,当清纯的食用油一滴滴从机器中流出时,夫妻俩欣喜若狂,扑鼻的香气点燃了他们致富的希望。
由于原材料货真价实,郭喜刚油坊里生产出来的食用油很快就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郭喜刚在帮扶干部柴艳艳地帮助下还采取了油料作物换油、现场制油销售等方法,吸引了大批城乡新老顾客前来品尝。为了帮郭喜刚早日打开销路,柴艳艳还想出了许多办法。每次扶贫对接,她都会买瓶香油或芝麻酱回去供大伙儿品尝,得到大家对产品的认同。她不仅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帮助郭喜刚宣传产品,还发动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甚至是同事前来购买。这些食用油制品以良好的口碑,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源源不断地流人了周边群众的厨房。
产品供不应求,郭喜刚打算扩大经营,但资金问题让他作了难。恰逢我市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在柴艳艳的积极协调下,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很快发放到了郭喜刚手中。资金问题解决了,郭喜刚一边进行规模和技术升级,一边收购当地的优质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很短时间,他就完成了传统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向自主产销结合的产业转型,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我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除了要感谢帮扶干部对咱的帮助,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郭喜刚说,“下一步,我打算把设备更新,再扩大一些生产规模,找一两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帮我做工,这也是我对党和政府、对社会真诚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