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TOP

宜阳县精心描绘乡村振兴“工笔画”

  “美丽乡村我的家,农村不比城里差。”“产业兴,生态优,乡风美。”这是宜阳县广大农村到处可见的宣传墙上的内容,丰富的彩绘标语正是如今宜阳乡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宜阳县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美丽”做文章,全方位推进景秀、业兴、人美的魅力乡村建设,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之路的幸福跨越。

  美出品质 “净绿通”下功夫

  绿绕村庄、桃红李白菜花黄,砖头瓦块、瓶瓶罐罐成景观;水绕坡塘、竹篱笆木栅栏环绕,古树老巷、农具家什韵味长。如今的宜阳农村“处处山水诗,村村写意画”。

  “我们严格遵循规划先行的环境整治原则,着重在‘净绿通’上下功夫。不追求整齐划一,不搞一刷了之,不求千村一面。”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在村庄绿化中,宜阳以节约为原则,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将全域播绿和见缝插绿相结合,确保每个村当年新植树2000株以上。目前,全县已有42个村庄完成绿化。

  在农村改厕、垃圾的清运治理及污水管网的联通机制上下功夫,实现“脏臭污”科学运转处理,彻底告别“入厕难”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尴尬。今年全县将完成5.3万座农厕无害化改造,同步推进垃圾治理及污水管网覆盖。年底前,60%以上的乡镇、行政村将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化运行,全县16个乡镇生产生活污水将得到有效控制,还将完成行政村通硬化路建设115公里。

  今年,全县还启动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集中实施全县16个乡镇40个示范村的绿化工程,分别创建市级“四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0个,县级“四美乡村”示范村30个、“美丽庭院”5000个,通过典型引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群,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最亮底色。

  年底前,全县353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合力明显增强。

  美出底气 兴产业挺腰杆

  “在农村环境上的投入不能光靠政府,多亏俺村有艾草、光伏等产业支撑,村集体才能硬起腰杆为群众办实事。”董王庄乡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乔二元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董王庄乡以产业兴旺促农村嬗变。目前,该乡种植艾草1.3万亩,产值达1000万元,成为带领全乡奔富路、促振兴的支柱产业。

  莲庄镇变荒山为七彩花海生态园,成为引爆宜阳游的新名片;花果山乡依托独特原始地貌及西游文化的历史渊源,巧打旅游牌;以花为媒的上观乡,打造桃缘小镇,美了乡村,富了群众口袋。各乡镇自选路径,在产业兴旺的路上不断实现创新跨越。目前,全县已形成7万亩花椒、3万亩中药材、20万亩蔬菜、20万亩花生、8万亩水果、6万亩烟叶、2万亩绿化苗木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发展的底气。

  美出内涵 吹新风润乡邻

  在张坞镇王岳村村民贾海森家,改造一新的水冲式厕所整洁漂亮。“趁着给院里整整,栽点花草啥的,更得劲儿!”贾海森说。

  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硬环境”的提升,潜移默化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内心,爱“美”渐成时尚,美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

  在农村街道,以二十四孝、道德模范、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文化墙自成一景,与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交相呼应。

  “软环境”的持续营造滋养了健康理念、良好民风。近年,全县坚持将文明风尚、健康文化、良好习俗等有机融入美丽家园建设之中,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宜阳人、孝善之家、敬老典范、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文明行为的引领带动作用,用“快乐星期天”、“黎明晨跑”、“欢乐腰鼓”、“全民阅读”等活动让农民秀出新时代幸福感,见证美好乡村新生活。(靳会利)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抓换届 强基础 促工作——洛阳.. 下一篇小油坊“榨”出幸福路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