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呼声

TOP

缅怀抗战伟绩 秉承抗战精神 为加快促进老区发展做贡献
缅怀抗战伟绩  秉承抗战精神  为加快促进老区发展做贡献
张松涛 杨中路 于国清 朱玉清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洛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党的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旗帜,不屈外侮,为捍卫民族的独立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豫西抗日根据地阻止了日寇的西进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下,洛阳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洛阳各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洛阳学生联合会、洛阳各界妇女抗日救国会、豫西民运指导委员会等抗日民间组织纷纷成立,洛阳各界人民兴办训练班,组建宣传队,进行抗日宣传、募捐、慰问抗日前线等活动。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洛阳各校学生60余人以洛阳学联名义到国民政府所在地请愿,提出请求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1937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洛阳分会积极开展防空救护和战地医疗工作,组织防空救护队和战地医疗队,负责洛阳防空、防毒、救护工作。1938年8月,洛阳各界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以青年女学生为骨干,举办妇女识字班,进行募捐,召开抗日座谈会,慰问伤员。组织妇女儿童成立演出队和孩子剧团,在街头巷尾演出,宣传抗日,到前线慰劳伤兵,她们还举办妇女救护训练班和缝纫训练班,为战地培养医护人员,为前线将士缝衣、做鞋。1938年春和7月,偃师县老太婆剧团和宜阳县赵保村老婆宣传队分别成立,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在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十几首歌曲,演出《捉汉奸》《打破迷信》《还我国土》《夜袭敌营》《团结打日军》等抗日剧目,深受豫西城乡各界民众欢迎。1939年1月,偃师老太婆剧团团长薛世英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38年秋,中共宜阳县委在赵保举办训练班讲抗日游击战术,号召青年团结起来,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冬,中共偃师县委组织百姓抗日募捐,募捐鞋子两千多双,毛巾两千多条,鸡蛋三万多斤,慰劳抗日前线战士。中共新安县委动员、组织输送了20多批200多名进步青年到“陕北公学”、“陕北抗大”等学校学习,同时在教育界、政界做工作,共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4年5月25日洛阳沦陷。日军对洛阳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激起了洛阳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洛阳地下党领导豫西人民开展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
为了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的9月中共中央决定由戴季英、王树声、刘子久等组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挺进豫西敌后,领导豫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6日,豫西抗日先遣队(简称皮徐支队)在林县誓师出发进入豫西,迅速以嵩山地区为中心,在偃师、登封、伊川、洛阳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1月14日,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进入新安县境,然后迅速以新安、洛宁、陕县、渑池等地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1月20日,豫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进入豫西,在伊阳(汝阳)、临汝地区活动。第四支队进入长葛、禹县地区活动。1945年1月,宜洛支队在宜阳东、西赵保地区开辟工作。3月,第六支队进入宜阳、渑池县境,4月,进入禹县、郏县开展活动。
1945年2月,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到达嵩山地区,在登封白栗坪同皮徐支队会师。之后,将各支队改为军分区,并相继建立了6个地委、专署。在各级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的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及民兵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
八路军豫西各支队及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后,洛阳各县抗日民主政府也相继成立。
在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各个支队和地方武装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粉碎了日、伪、顽军的多次“扫荡”和“围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1944年9月八路军挺进豫西一年来,前后作战352次,歼日伪军近万人,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正规军由6000余人发展到3万余人,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共产党、八路军在豫西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1945年6月,中共河南区党委发布了《减租条例草案》和《河南灾期卖地倒还条例》。各专署放手发动群众,迅速掀起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的热潮,使广大贫苦农民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同时,抗日民主政府还实行“合理负担”,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和不合理的摊派,采取合理征收赋税的办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并创办了一些工厂,发展了工业生产。与此同时,加强民兵建设,开展群众性的除奸反霸斗争,打击了汗奸特务及恶霸保长的反动气焰,保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受到各界人民的热烈拥护和赞扬,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积极性,掀起了送子送夫参军参战的热潮,使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从人力物力方面支援前线,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豫西抗日根据地创建以来,豫西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了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收复了2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解放了800余万人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了武装力量,沟通了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阻止了日寇的西进,完成了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侵占洛阳,实行血腥屠杀
从1937年中国守军退至黄河南岸起,日军飞机就不断空袭洛阳及周边地区。洛阳是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许多政府机构、军事机关云集于此,还有陆军、空军军官学校、西工兵营及各地逃难群众,人口几十万,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军事目标。当时洛阳虽有防空避难部署,地下掩体纵横交错,高射炮部队严阵以待,但日机利用彰德、新乡两处机场,沿黄河飞至孟津,转而向南袭击洛阳。孟津、洛阳相距很近,时间仓促,刚发警报,日机飞至上空投弹,洛阳人民死伤甚众。有些乡村集市,日机见人聚集便俯冲扫射投掷炸弹,更是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更加令人发指的是日机还投掷毒气弹,一弹投下,遗患无穷,不可救治而丧生者无法计数。
1937年11月24日,日机首次轰炸洛阳,即有数百人死伤,后日机频频来袭,每月不断。有时发动100多架次的大规模空袭,连续几天日机不停在空中盘旋、投弹,群众不得不随身携带毛巾和水,随时准备进防空洞躲避。1938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机32架次空袭洛阳,洛阳城警报骤响,全城一片火海,死伤无数。驻洛阳的苏联援华空军12架飞机升空与之对决,日机被击落4架,苏机损失2架,日机逃亡。1940年,日机三次大规模空袭洛阳。2月20日,日机108架轮番轰炸洛阳一天,国民政府礼堂(今青年宫)周围3平方公里内被夷为平地,死人以万计。4月28日凌晨,日机12架对老城进行地毯式轰炸,投放大量毒气弹、瓦斯弹,死尸满街,家家带孝,文明街一带数十家合家被炸死。5月初,日机派80余架飞机再次空袭洛阳,轰炸10个小时,居民死伤无数。1941年4月,日机连续三天轰炸洛阳,国民商场防空洞被炸塌,洞口也被炸塌的瓦砾堵塞,在防空洞中避难的数百人闷死洞中,许多是全家无一幸存。这次轰炸日军出动飞机150余架次,炸毁房屋1000余间,死者逾万。1944年4月,日寇飞机对洛宁逐村轰炸,将范蠡镇炸成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在卢氏东张村,日机轰炸后,全村千具尸体横陈于山坡,哭声震天。日军在洛阳沦陷后,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日军军政部召集各地乡绅名流成立治安委员会,成立伪政府,恢复警察局。先后在各县成立维持会、县政府。还成立各种特务组织,搜集有关抗日活动的情报。为了战争需要,经济上勾结汉奸商人,用没有金融储备的“伪币”疯狂掠夺粮、棉、铜、铁、硝磺等战略物质。为了粉饰侵略,日军强迫商店开门。并强行控制食盐与日用品,扣留车站各盐商的盐400万公斤, 促使市价暴涨。小麦每市斗锐涨至700元、食盐每市斤650元,而沦陷前不足5角,洛阳民众过了一年多没盐吃的日子。并在洛阳旅店、茶馆、商店公开贩卖各种毒品,红丸、白面遍地都是,引诱中国人吸食上瘾,以获取巨额利润。很多人为了吸食毒品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日军还用毒品换取民间的粮食、棉布、黄金、白银等硬通货,疯狂地榨取,使洛阳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为了巩固对洛阳人民的统治,日伪政府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命令洛阳学校开课。学校所发的课本都是以美化中日亲善、东亚共荣的奴化教材,学生必须学日语,并派日本人为督学,强令推行。日军从开封运来印刷机和印刷工人,筹备出版《洛阳新报》。这张由日军一手操办的报纸寡廉鲜耻,为所谓“大东亚共荣”的侵略兽行涂脂抹粉,企图从思想上毒化中国人民,瓦解腐蚀人民的抗日斗志。
日军占领洛阳后,实行血腥屠杀,肆意抢夺,受害者无可计数,仅1944年5月一个月内,日军仅在宜阳就制造了石陵大屠杀、水沟庙大屠杀、穆册大屠杀、漫流村大屠杀等12次大屠杀,杀死无辜村民1580人,强奸妇女257人,烧毁房屋2050间,抢杀耕牛416头,还抢走大量粮食、财物。同月,日军37师团的卢氏挺进队借山洪暴发之机围攻战时迁移至栾川潭头的河南大学留守师生,未及脱逃的一百多名师生被日军集体枪杀,奸淫。
6月10日,日军血洗王山寨,残害500多人,5户人家惨遭灭门,70多家夫妻、兄弟、父子双双被杀,100余人被抓走,除少数人逃回外,其余生死不明。 7月,驻白马寺的日军在石咀集市,当场射杀40多名无辜群众,将尸首抛入洛河。日军竹村联队进入孟津平乐抢掠,手无寸铁的群众沿街奔逃,日军在大街东头架起机枪扫射取乐,当场死亡30多条无辜生命。
日军在洛阳东华街建立宪兵队,日本宪兵用酷刑折磨惨杀有抗日嫌疑的中国人,整日惨叫声不绝于耳,严刑拷打后,用大刀或刺刀将人活活戳死,把尸体推入防空洞,后在防空洞中发现的无名尸体100多具。在孟津县横水乡日军据点,有关押中国人的6孔地狱和水牢,并有处决刑场和堆放尸体约300多平方米的“万人坑”,1944年5月到1945年8月,在此遭日本人处决和严刑毙命的中国人就有1500余人。
日军将守卫洛阳的十五军被俘军人先赶至东车站天主教堂,后关押至西工战俘营,战俘饿死、病死无数。日军将一部分战俘运至日本本土做苦役,开山洞、修铁路、采矿石,为日本财阀无偿工作,先后有500多人被毒打、饥饿、劳累、病魔折磨致死。另一部分押往观音堂至洛阳的铁路线上扒铁路,后又强行修复洛阳至郑州的铁路,施工8个月,1万多中国人惨死铁路线上,尸骨遍野。
 
洛阳保卫战,保卫了西北大后防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接连失利,本土通往南洋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南洋近50万日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美军对制空权的掌握,使日军频频遭受空中打击。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军决心进行一场贯穿中国南北、连接陆上交通线、摧毁美国空军基地的“1号作战计划”即豫湘桂会战。河南战役是其“1号作战计划”的第一阶段。
1944年4月18日,日军在其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河南正面战场发起进攻,河南战役爆发。4月22日,郑州沦陷,之后,新郑、荥阳、广武、尉氏、鄢陵、密县、长葛、许昌、临颖、郾城、漯河、遂平、西平、禹县、郏县、襄城、临汝、登封、宝丰、鲁山等县相继沦陷后,日军直犯洛阳,洛阳成了中原抗战的最后一城。5月7日晚,日军坦克第三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部占领洛阳南郊龙门高地。9日,日军第六十九师团等部由垣曲渡过黄河,12日攻陷渑池,13日攻占新安,直逼洛阳城西。自郑州沿陇海铁路西犯的日军“菊兵团”9日攻占巩县,11日占领偃师县,兵临洛阳城东,完成了对洛阳的三面包围。
奉命固守洛阳的是第十五军六十四师、六十五师和第十四军第九十四师。日军5月11日向洛阳发起进攻,13日一度攻入洛阳城西南角,守军顽强抵抗,将日军驱逐出城。18日,日军第六十三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援助下,再次猛攻洛阳,遭守军顽强抵抗,日军进攻受挫。5月20日第三十七、第六十二、第一一零师团等部增援围攻洛阳的日军,22日,日军数万人向洛阳孤城发起总攻,战况空前激烈,24日晚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展开巷战,血战至25日凌晨,守军终因伤亡惨重,孤立无援,被迫突围,洛阳城失守。至此,37天内失陷38座城,最后以洛阳的沦陷结束了河南战役。
河南战役中国军队只抵抗了38天,但洛阳守军以低劣的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拥有大量坦克、飞机、大炮且数倍与己的日军,进行了21天的殊死搏杀,在整个豫湘桂战役中是不多见的。据第15军战后统计:自5月7日至24日,洛阳城厢争夺战中,毙敌20000余人,毁敌战车60余辆,我伤亡、失踪军官530员,士兵13339名,突围者不足千人。洛阳保卫战,以守军的顽强抵抗和重大牺牲,牵制了日军西进,为中国军队在豫西山区、豫陕边界布防、保卫西北大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
1938年春,根据日军进攻态势,中共中央决定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设立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负责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央决定由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负责办事处的筹备工作。
10月,刘向三等50余名干部(大部分是经过长征的军事干部及部分抗大毕业生)由延安出发,经西安来到洛阳,地址选在了南关贴廓巷56号。由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阻挠,最初在洛阳只设立了通讯处,其余人员前往渑池县待命并建立了渑池兵站。1939年元月,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以下简称洛办)。
洛办1938年10月建立,至1942年2月被迫撤离,历时三年多。先后有刘向三、刘子久、袁晓轩任处长,工作人员累计130余人。
中共中央在洛阳设立办事处的主要目的,是准备豫西沦陷后,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由于形势变化,洛办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到开展统战工作、护送过往人员、掩护地方党组织、与一战区交涉联络、收集情报等方面。
武装斗争的准备: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刘少奇前往确山县竹沟镇组建中原局。路过渑池时,他主持召开了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他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宣布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为了便于开展武装斗争,洛办主任刘向三任豫西省委军事部长。在渑池兵站掩护下,省委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开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游击战术等课程。历时一个多月,培训干部八十余人,为一旦豫西沦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了必要的准备。
1941年1月至2月,日军发动豫南战役。2月,中央指示洛办,敌大举进攻河南,洛阳、南阳可能失守,如豫西沦陷,应同新四军彭雪枫部一起建立豫西山区抗日根据地,并为新四军进入河南作准备。
交通护送工作:延安直接领导着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但第一战区将延安同华北八路军、华中新四军隔离,在人员和物资往来方面造成了困难。洛办成立后,利用身处一战区的便利条件,连接了延安与其他根据地之间的交通,使人员、物资来往有了一个中转站、落脚点,起到了交通枢纽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华北、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
1939年1月、4月、9月,刘少奇三次往返竹沟与延安都经过洛阳并在洛办居住。1939年1月、12月,彭德怀两次经过洛阳,来往延安与晋东南之间。1940年5月,朱德、康克清等经洛阳回到延安。
据很不完全的资料统计,途经洛办的军政人员约70批,2400余人。洛办以其独特的方式支援了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
与第一战区的联络工作:第一战区国民党军队与第二战区八路军相邻,在对日作战及国民党反共磨擦问题上有许多联络、交涉任务,洛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遵照中央指示,同一战区长官部联络,协调两军的关系及华中新四军有关事宜。
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国民党在陕北和华北向八路军发动军事进攻。洛办奉总部指示,多次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交涉有关争议问题。1940年2月,朱德、彭德怀指示洛办就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防区及活动区域问题同卫立煌交涉,并提出具体条件。3月,卫立煌同意了总部的要求。在与卫立煌谈判过程中,洛办又遵照中央及总部指示,要求保障八路军的交通运输线同卫立煌交涉。6月,卫立煌同意各项要求,并命令沿途驻军妥为保护。皖南事变前洛办多次与卫谈判,贯彻了中央的各项指示和意图。1940年12月,洛办就何应钦扣发八路军军饷一事与卫立煌交涉,卫表示调查后即催发。
1941年5月,洛办在国民党一、二次反共高潮及中条山战役期间,贯彻执行了中央和总部的各项指示,完成了与第一战区的联络、交涉任务,成为中央和总部与第一战区联络的主要渠道。
掩护、帮助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河南设有洛办、渑池兵站、竹沟新四军第八团队后方留守处三个公开机关。其中洛办坚持斗争时间最长,使河南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开展得到了掩护和帮助。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河南地下党的处境非常困难。中共豫西省委书记刘子久负责洛办工作后,便以洛办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刘少奇三次经过洛阳,召开省委会议及听取各地、县委负责同志汇报工作,对地方党组织工作的指示,也都是在洛办。不便在当地活动的地下党组织人员,洛办给予积极掩护。1941年3月,中共济源地委书记王毅之等地下党负责干部八人到洛办隐蔽近两个月,通过洛办电台同中共晋豫区委保持联系。
抗战期间,河南地下党向延安及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的青年学生、党员,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洛办介绍而去的。
统战与情报工作:洛办的主要统战对象是卫立煌。洛办能在国民党统治区经受两次反共高潮,是和对卫立煌的统战工作分不开的。
洛办积极开展国民党军队上层、各驻洛部队及各部队驻洛阳办事处的统战工作。洛办经常把延安出版的书籍、刊物及洛办印刷的宣传品送给国民党军队的上层人物和各驻洛部队。“百团大战”期间,洛办通过各部队驻洛办事处每月一次的“聚餐会”,散发“百团大战”战报,宣传八路军敌后抗战功绩。“皖南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封锁消息,歪曲事实真相,洛办印了大量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事实和事变真相的宣传品,向学校、机关散发,使各阶层人士了解了事变真相。
1940年1月,国民党在华北制造**共磨擦时,根据中央指示洛办速查汤恩伯部的行动时间和位置。国民党在华北的反共军事磨擦被粉碎。1940年6月,洛办将第五战区的军政情况、孙连仲、张自忠等部队对日作战情况、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活动等情报,及时向中央汇报。为党中央制定政策和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洛办在工作中建立了一大批统战和情报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为我党秘密过往人员办理通行护照、安全转送途经洛办的人员、为暂时不能通过的人员安排职业、为总部购买印刷、医疗器械及军工器材,同时,利用其中有些关系也搜集了大量的军政情报。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洛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和情报工作,扩大了中共在一战区的影响,宣传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功绩,为上级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制定斗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秉承抗战精神,促进老区加快发展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伟大民族抗日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拼意志、拼精神,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战斗,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回顾洛阳的抗战历程,缅怀洛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抗战伟绩,在这一伟大的抗战实践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抗战精神。
一是抗战精神就是为民族而战的精神。抗战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是捍卫祖国尊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斗争。老区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至上、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不做亡国奴,武装起来保家卫国,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了民族的解放,老区人民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观和强悍的抗战自信心。
二是抗战精神就是民族大团结的精神。“七七事变”后,在国破民危、人心纷乱的颓势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明确地指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救国救民政治主张。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组织和指引领导下,唤起了千百万中华儿女,会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形成了“妻送郎、儿别娘、齐心协力打东洋”的民族大团结。党群一心、军民一体、众志成城的局面。广大抗日民众“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的强大抗日洪流。在日本写的《华北治安战》这本书中说:“对于这一场‘军民不分、战线不明’和敌我‘犬牙交错、变化无常’的‘独特战争’,一切战略战术,政治谋略都是无能为力的。”伟大抗日战争的实践,我们自信的说:抗战的胜利,是老区党政军民精诚团结的精神结晶,用民族大团结的坚毅、坚强、坚韧精神,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洋鬼子”。
三是抗战精神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的催残比任何民族都重,战争的持续时间比任何国家都长,但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为正义而奋战、为正义而献身、为正义而牺牲,与血腥的日本鬼子战斗。老区人民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面对敌人刑场,都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正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洛阳在一年的游击战斗中就牺牲了2600余名。
四是抗战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反复强调并始终践行:“要以创建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动员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抗战”、“力争大多数乡村、繁殖无数小游击队”、“用我们的小豆腐块吃掉鬼子的点和线”。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深深陷入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战胜利成果证明,革命老区农民的发动与武装,是对国情最客观的认识,也是对中华民族最大优势的充分利用。这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008年以来,我市、县、乡老促会在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不但出版了《洛阳革命老区》、《洛阳革命故事选》、《洛阳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资料汇编》等书籍,还组织建成了44个乡村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了革命遗址、收葬了烈士遗骨、建立了烈士陵园,有的还建成了红色旅游景点。这在扩大老区的社会影响,弘扬老区抗战精神,助推老区经济发展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正能量的推动作用。
重温老区抗战辉煌历史,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重在汲取历史营养,秉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鼓舞进取斗志,激励和鞭策人们永葆老区革命风范,勇担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面对目前我市老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劣,缺乏资源优势,老区解除贫困已经成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区域瓶颈的实际。各级党委、政府、老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要放眼民族振兴大势,着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好的举措,服务于老区事业,为老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做贡献;我们要倍加珍重抗日先辈在烽火年代铸就的革命精神,注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正能量;我们要倍加努力促进老区建设,积极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上有所作为。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秉承老区抗战精神传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一定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 伊川县江左镇秸秆利用有新招 下一篇省委副书记邓凯同志在全省革命老..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