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TOP

新安县南李村镇韦庄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2-03-12 10:52:01 作者:新安县老促会 【
按:新安县老促会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南李村镇韦庄老区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规划引导、调查研究到引资引项,从措施制定到督查落实,无不凝聚着县老促会老领导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帮助韦庄村人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传统作物和烟叶、香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多业并举的生产模式,引领韦庄村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近期新安县老促会对韦庄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研总结,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多位领导充分肯定了县老促会的工作,并对韦庄村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批示。下面将新安县老促会对韦庄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的批示刊发,供大家交流学习。

县委书记张生伟批示:
      请小惠、春全县长阅。请新农办阅。这是一篇很好的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全民创业方面的调查报告。韦村的农业经济发展,一靠烟叶,二靠辣椒,三靠外出打工,以较少的土地产出了超出种粮数倍的价值,恰恰证明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必要性。二、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对口帮扶。县烟草公司在帮扶中“三早、三定、三舍得”的做法,值得推广。三、农村致富需要有坚强的村级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老促会老领导们的热心帮助。谨向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致敬。
                             2012年1月11日

县委副书记赵莉批示:
    县老促会几位老同志精神让大家感动;希望我们以此为动力,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上结合各乡镇情况做好文章;同时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老促会这样组织,为我县县域经济再出谋划策。
                               2012年1月11日

副县长张春全批示:
        请政府办将张书记指示转呈市烟草局,请县委农办牵头提出对革命老区韦庄村的经济发展扶持方案。
                                   2012年1月12日


新安县南李村镇韦庄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江进京 李尚华 宋振清                                

     一、基本情况
    南李村镇韦庄村是一个有名的革命老区村,早在1938年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创造了光辉的革命历史。该村位于新安、宜阳两县交界处,距县城11公里。全村4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486户,共2080口人。耕地面积4400亩,人均耕地2.1亩。因人口较多,很早就有小型集市,有春庙会,文化比较繁荣,人民公社时期曾作为“小公社”社址。
建国后,韦庄村在各级常委、政府的领导下,较过去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群众收入偏低。在过去曾有“四大”、“四多”之称。“四大”一是指村子大,人口多;二是土地面积大,耕地多;三是有个大雁洼,成群结队的大雁在此宿营,是新安县唯一的重点珍禽保护区;四是有一道45里长的红土岭,土地贫瘠,难长庄稼。“四多”,即打扑克的多,打麻将的多,下象棋的多,背靠山墙晒暖的多,村民游手好闲,庸懒散漫。由于村民们思想观念陈旧,虽然土地不算少,但沿袭着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单纯的从事粮食种植,加上当地十年九旱,全年亩单产不超过400斤,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   
    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人民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种殖业、养殖业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农业结构实现了较大的调整。人均纯收入由过去不足200元逐步发展到3000多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今年韦庄村遭遇了夏旱秋涝的严重自然灾害,夏旱时地里干得秋庄稼种不上,秋涝时又是阴雨连绵,持续两个多月得不到日照,再加上虫灾肆虐,夏秋季作物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三灾”的袭击下,若在过去会出现较多的村民“断粮”,可经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今年却实现了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555元。村民们一改过去懒散的作风,都积极加入到创业致富的潮流中来,韦庄村也改变了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走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老区村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县老促会的谋划和指导,离不开社会的各界的爱心帮扶,更离不开韦庄村干群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克服困难,把来自社会的关心化作“战天斗地”的动力,不仅使灾年不灾,还较往年有新提升。
二、实施帮扶,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烟叶生产
(一)县老促会搞好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到县烟草局结对帮扶韦庄村。
    县老促会2010年7月在韦庄村召开干群座谈会,分析该村是一个缺水村,受自然降水的制约,应调整产业结构,把耐旱作物作为种植重点。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认为村里土地面积大,红土黑筋的土质较多,白油、黑炉土分布较广,适合发展烟叶、香花辣椒、红薯三种耐旱经济作物。之后,县老促会同志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争取到县烟草局对口帮扶韦庄老区村。县委、县政府两办【2011】38号文件明确了县烟草局和韦庄村结对子,不脱贫,不脱勾,为韦庄村的脱贫致富打好了其实的基础。
(二)县烟草局和村双委研究采取“三早”、“三定”、“三舍得”措施,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县烟草局根据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开展帮扶工作。首先做到“三早",即早入村、早宣传发动、早规划。2011年春节前就入村开展工作,宣传发动群众,使村民提高对种烟经济效益的认识,并组织群众进行烟叶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讲座。
    村双委采取“三定”措施,一是对75户的烟农实行对种植烟叶有认识,有积极性,有科学态度、有生产能力的定人定户;二是村委划定烟叶种植地段,把600亩烟田连成一片,便于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三是定种植面积,签订销售合同,统一办理烟田保险手续,便于受灾赔偿。
    县烟草局还实施“三舍得”帮扶策略,一是舍得派遣技术人员,由潘少贤、王伟二同志常住在该村,深入烟田,从打埂铺膜,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到烟叶上炕,实行一条龙技术指导,还对该村75名烟农进行技术培训;二是舍得资金投入,铺通烟田道路3公里,新建高科技烟炕等;三是舍得下身份,赴下身子为农民。县烟草局负责抓业务的副局长刘绍鹏,生产科长郭合营经常深入烟田督促指导,在烟叶生长的各个环节都亲临现场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同烟农一起劳动,手把手传授技术,群众们称赞说:“县烟草局的领导没有“架子”,没有官腔,和咱们老百姓一样干活,真是党的好干部”。
   (三)县烟草局怀着对韦庄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统筹规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韦庄村发展烟叶生产。
    1.对烟叶种植600亩连片补助机耕费每亩95元,计57000元;
    2.每亩补助肥料200元,计12万元;
    3.每亩烟叶补助农药35元,计21000元;
    4.每亩烟苗补助15元,计9000元;
    5.每亩补助地膜20元,计12000元;
    6.为每亩烟田购买保险金24元,计14400元:
    7.建新型连体烟炕6座,每座3万元,计180000元,(另指导建立小型土式烟炕67个,方便烘烤烟叶)
    8.铺通到往烟田及田间沙石路面3公里,每公里13万元,计3 9万元;
    9.县保险公司、县烟草局技术员、村双委主要领导到烟田查看水浸死、枯萎病、虫害绝收50亩,每亩赔偿500元,计25000元。
    10.为每户烟农田间打蓄水窖l个,每个蓄水50立方,共75个,供烟农浇烟、打药取水使用,每个5000元,计375000元。
    11.对种10亩以上的烟农14户和为三个抓烟叶生产的村干
部,每户奖励一部大彩电,共17台,计34000元;
以11项总计:123.74万元。
三、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取得丰硕成果
在县老促会积极协调和帮助下,韦庄村采取种植传统作物和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种植、养殖齐头并进的生产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全年农民种植业各项收入情况:
    1.今年75户烟农,共种烟600亩,每亩单产400斤,单价10元,亩产值4000元,全村600亩烟叶总收入240万元:
    2.夏秋两季小麦1000亩、玉米1000亩,小麦300斤/亩(因旱灾小麦减收),玉米700斤/亩。两季收入计1000斤/亩,单价1.1元,共计110万元;
    3.退耕还林1200亩,每亩补贴160元,计19.2万元;
    4.国家粮食补贴每亩90元,3600亩,计32.4万元:
    5.种香花辣椒800亩,亩产300斤,单价7元,亩产值2100元,总产值168万元。
    以上种地收入为569.6万元。
   (二)养殖业创收情况
    1.养猪:每户平均年售l头,共售出500头,每头1500元(生猪每斤8.5元),计75万元。
    2.养羊:20头以上的4户,共出售活羊40只,每只平均100
斤,每斤12.5元,计5万元。
    3.养鸡:1000只以上的l户,每斤活鸡5元,每只5斤,卖400只,收入l万元。
    以上养殖业收入为81万元。
(三)外出务工、经商收入
外出打工及经商者约200人,年均收入1.5万元,总收入300万元。
    全村各项收入总计950.6万元,人均纯收入4555元。
    四、增收效益分析
    烟叶:去年种300亩,今年种600亩,比去年多种300亩,总收入增加了120万元;
    香花辣椒:去年种了400亩,今年种800亩,面积增加400   亩,总收入增加了84万元;
    明年计划利用土地优势,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达双千亩,即种烟叶1000亩,按不变价计算,每亩500斤,亩产值5000元,总产值500万元;种香花辣椒种1000亩,亩产450斤,亩产值3150元,总产值315万元。按正常年景,无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种植这两种经济作物,加上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就可获得815万元的收入,仅此二项人均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五、取得成绩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取得以上成绩的经验是: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老区村发展,及时出台县“两办”【2011】38号文件,确定县烟草局与韦庄村结对子,为韦庄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县烟草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帮扶政策,千方百计帮助韦庄村搞好烟叶生产,树立了帮扶单位“真扶贫”的典范;3.县老促会坚持“鼓与呼、推与促”的工作方针,搞好调查研究,根据韦村自然环境和土质性能,因地制宜,帮助韦庄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耐旱、耐涝作物烟叶、香花辣椒,找到了正确的脱贫门路;4.村支部、村委主要领导人大公无私、不计报酬,为民谋实利、办实事,这是韦庄村经济发展的组织保证;5.宣传发动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群众创业热情高,都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努力搞好烟叶、辣椒等各项生产。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韦庄村人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潜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老区精神,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韦庄村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得到帮助解决:1.该村没矿山,没企业,集体经济属空壳型,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至今还欠外债80余万元,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2.自然条件差,缺雨少雪,地下水位深,十年九旱,致使农业不能长期稳定发展,有待于打深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以解农民后顾之忧;3.农业结构调整还没有真正到位,改良土壤科学种田,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和革新,对农民致富技术的培训仍需大力推进;4.应当引导农民及早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向农民统一指导和有效服务,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集约化、规模化,韦庄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有后劲;5.村里干部待遇较低,又不能及时兑现,客观上影响了村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对韦庄村的调查启示:革命老区村大多属于偏远的山区丘陵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若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农业经济作物,充分发挥村双委和群众的内在潜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加上政府、社会的扶持、助推,就一定能改变过去的贫困面貌,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科学种植快致富 山沟面貌展新顔 下一篇林下经济 大有可为——关于栾川..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