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利区北面的锦屏岭成了休闲者的首选地,白天上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晚上这里的农家小吃异常火爆,以前的这座荒岭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山”,这是送庄村双委干部带领村民走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致富的康庄大道。
一、选好致富带头人
以前的送庄村,是一个“穷、乱、瘫”的村子,村双委班子瘫痪,村集体欠外债125万元;村里水塔老化,水管破裂,村民们吃不上水;一些人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严重干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秩序。2005年以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现村委会主任李领头为代表的新一届村双委班子任职后,他个人先后出资80多万元帮助村里发展,带领群众解难题、谋发展、整村容、兴文化,短短几年,把一个“穷、乱、瘫”的送庄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生态村、和谐村。
村里要发展,稳定是关键。新一届双委班子任职后,为彻底转变村里的歪风邪气。一是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将班子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解决村民拖欠村委会房租地租的问题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上缴拖欠租金,并公示与众。二是坚决制止扰乱社会治安行为,村里组建了联防队,昼夜巡逻,对打架斗殴等行为及时处置。三是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村双委干部与村里经常打架、闹事的村民逐个谈话,引导他们走正道,并安排他们到村干部自己的公司里工作,彻底扭转了村里的歪风邪气,村里的治安明显好转,邪气变成了正气。半年下来,十几件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全村形成了班子团结、人心和顺的良好局面,大家都高兴地说:“这一届村委真棒,敢干事,能干事,我们愿意跟着他们干!”
二、明确发展思路
多年来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无序发展,送庄村形成了养殖业散、种植业杂、工商业小的局面。村干部摸透情况后走厂入户进行调查,组织党员干部到新乡、栾川等地学习考察,请来市里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深入调研讨论,最终确定了“打基础,提服务,靠优势,探新路,逐步形成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建筑、运输业为支柱,积极培育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
有了方向,说干就干。村“两委”经过研究,出台了发展种养业的优惠措施,统一规划了猪、兔、鸡等养殖小区,实现水、电、路“三通”,将全村的养殖户都搬到养殖区;引导村民在村后的锦屏岭上种植山杂果、速生杨等经济林1200多亩,实现生态绿化和经济发展双赢;建立“双强”党员干部联系种养户和困难户制度,带动和帮助他们致富。很快,送庄村就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争相发展的好局面,目前全村发展私营企业12家,养鸡场7个,养猪场9个,养兔专业户30家,村民人均纯收入由3000元提高到7000多元。
2009年,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村双委决心利用锦屏岭发展生态旅游。“锦屏岭名字虽好听,但上面都是沙石和荒草,谁会上去参观旅游?”很多村干部和村民都坚决反对。村干部组织村民代表去济源、栾川考察当地的生态旅游区,并让当地的干部讲经传宝。学习回来后,大伙的意见由反对变成了大力支持。村干部招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锦屏岭生态休闲区在2010年“五一”顺利开张,几家烧烤店、小商店相继开业,成片的果林,精致的凉亭,生意红火的农家小吃吸引着游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锦屏岭生态休闲区成为送庄村的名片。
三、帮扶困难群众
村双委班子始终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几年来,他们通过自己帮,结对子等形式帮助群众致富。
村双委干部一直把“咱是党员干部,咱不带头谁带头”挂在嘴边,谁家有困难,谁家就有村双委干部的身影。特别是村委主任李领头,上任以来,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他自己出钱为全村15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体检。村民吴长江老人长年有病,生活困难,李领头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多次给钱让他买药,并买了30多顶砖帮他建起了养兔大棚,让村里的养兔专业户和他结成帮扶对子发展长毛兔,使老人彻底摆脱了贫困;养猪专业户任庄,因缺乏养殖经验导致生猪大量死亡,欠了外债十几万元。李领头知道后,积极鼓励他依靠科技渡过难关,拿出4万元给予资助,又请来专家给他指导技术。一年后,任庄还清了贷款,扩大了猪舍,还买了家庭小轿车,任庄入了党,还义务给3个养猪户当技术指导;村里建休闲广场李领头拿出36万元,建文化大院和大舞台,他带头捐款6万元,每年春节李领头自己掏钱给村里的贫困户送去面粉、大米、食用油,重阳节出钱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赠送纪念品,教师节和“六一”节为村小学的教师和孩子们送去节日礼物。几年下来,李领头先后拿出了80多万元。李领头总是说:“乡亲们选咱,咱就要当好这个服务员,帮助大家致富是我的责任。”多年来,就是像李领头这样的村双委干部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时时处处发挥党员表率作用。李领头的示范带动效应很快在村里显现出来,党员干部们遇事向前站、遇利往后退、奉献争第一、处处显先进;村民们用心致富的多了,闲聊玩乐的少了,崇尚文明的多了,打骂闹事的少了。大家都说:“李领头就是我们村的一个标杆,我们都要向他学习,把送庄村建设的更富更美。”
四、改善村容村貌
群众生活富裕了,对生产生活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双委干部决定对村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一是对全村的清淤沟段进行治理。党员干部对全村的清淤沟段进行分段包干,并发动村民开展劳动竞赛。两个月下来,街上污水流、路边垃圾飞、水道臭气熏的局面得到了改善,现在的街道整洁了,水沟入地了,垃圾进池了。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在村中心建成了文化大院和大舞台,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四个角分别修建了休闲广场,硬化主干道9000米,安装路灯180多盏,建成绿化带2500米,种植围村景观树5000多棵,为村民们营造了出行便捷、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送庄村也因此获得了省、市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