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TOP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乡村振兴的调查
时间:2018-08-27 15:01:08 作者:洛阳市老促会 【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
——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乡村振兴的调查
洛阳市老促会 张松涛 孟津县老促会  李定国  张保卿
 
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城乡整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根据会议要求,6月初市老促会同孟津县老促会商议决定到洛阳市委在2013-2018年建成6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规划中选择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进行一次乡村振兴的路径调查研究。旨在为县、乡、村的振兴规划和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梁凹村的振兴,是从2005年新上任的支部书记高宇飞开始的。依靠党的领导优势,依靠村情民意的主体作用,依靠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实现了由乱到治、由分到合、由穷到富、由富到美的振兴蝶变,成了城市人羡慕的美丽家园。该村先后获得从地方到中央的多次荣誉。中央统战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省级沼气建设先进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循环示范村”、市级“旅游示范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是革命老区村,总人口2500人,625户,11个村民组,耕地3700亩,党员74名,4个党小组。近年来,梁凹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全力投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走出了党建统领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完善“一核多元”的自治管理机构,实现了由乱到治
过去的梁凹村,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全村2500人80%居住在两条沟的窑洞里,道路坑洼颠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困难。社会治安存在许多隐患,打架、赌博、斗殴时常发生,邻里矛盾错综复杂,民事、治安案件不断,成了全县有名的上访村。上访不断,常到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过;村容村貌脏、乱、差,无人过问,整个村内的环境更是没法看,全村群众都是露天厕所,有的搭个棚子,再堆上几块砖,便是一个厕所了,每到夏季,“味道很大,很难闻,”如遇到刮风下雨,如厕就成了一件难事;村民各自种植自己的责任田,对村里的事务不管不问,正如村民高国国所说:“我只管好我家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与我无关,”大部分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兑付的苦熬生活。
2005年,新一届的村支部书记高宇飞当选后,坚持以“党建促治理,治理促党建”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员管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逐步健全了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党员中开展了“治理我带头,入户结穷亲”志愿帮扶行动。挂牌“认亲”,全村党员全部参与活动,积极与广大村民结对认亲,定期访亲,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掌握村民的思想变化。经过探索和实践,吸收德高望重乡村贤士能才,成立了“民调协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协会,法律服务协会,百事服务协会”等民间服务组织,引导全体村民大事一起干,好事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解决了长期以来村里积累的各种矛盾,有效地推动了文明素养的提升。通过全民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从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梁凹村薄薄的三页《村规民约》中,凝聚着全体村民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除了《村规民约》,梁凹村还制定了《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不断提高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同形式的组织和民约制度,构建了党支部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管理机制,逐步引导着村民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了乡村治理从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的进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凝聚了人气,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了村经济的振兴。
坚持党员带头土地流转承包,实现了由分到合
梁凹村支部书记高宇飞告诉我们:“过去,全村村民基本被困在了几亩地里,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一亩地见不了多少效益,五六百元的收入就是好的。单打独斗、分散经营,难以振兴。梁凹村要振兴,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首要条件是土地,土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统一认识是基础,思路一变天地宽,理念一转活力增。梁凹村党支部抓住党的建设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激活土地,增强动力,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工作主线,开始土地流转。新思想与旧观念开始碰撞,特色农业和传统农业进行博弈。老党员吕顿奇说:“刚开始土地流转,我是反对的。土地承包,让农民解决了温饱,吃饱了,是不是撑的?又要瞎折腾?”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商定:村两委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让广大村民尽快看到土地流转后的效益,是村民同意土地流转的关键。接着,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党员干部和有影响力的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说原因,村民的思想逐渐转变了。
2005年,村两委干部带头流转土地300余亩,支部书记高宇飞自掏腰包30万元,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日光大棚200余座,动员群众承包,借县财政每个大棚贴息扶持2万元,等第二年有了收入还款。到了秋季,大雨连绵,连下10余天,200余座大棚都倒塌了,群众致富的心一下凉了,大部分群众纷纷退出了承包。支部书记高宇飞连夜召开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大会说:“党员是群众的标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坚持,那么就别奢望群众相信咱。”最后研究决定,大棚建设不能停,群众退出,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重建大棚,坚持承包。2006年大棚蔬菜丰收了,一个大棚收入近3万元,不仅还了扶持款,而且1亩地收入了近万元。村民看到了希望,对土地流转充满期待,被广大村民认可。全村3000亩土地,全部流转。
观念的变化彻底摆脱了传统农业的桎梏。2007年,全村群众动起来了,其中建日光温室大棚685座,春秋季大拱棚100余座,各类果树1000余亩,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孟津县慧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慧林源” 无公害蔬菜商标,特色农业成了梁凹村的一大亮点,2000亩的蔬菜种植,1000亩的猕猴桃、袖珍西瓜、葡萄、草莓,这些过去老百姓根本没有见过的经济作物,已经实实在在为农业转型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拓宽了新渠道,每天忙碌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实施土地流转,规模、规范化的种植,增强了农业种植以农户为单元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公共设施、三产融合发展、集体资产租赁承包等方式,又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年集体增收达20万元。这种发展路径不仅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更是增强了村级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了由穷到富
梁凹村2005年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经过13年的实践,产业经济不断优化,由温棚种植蔬菜,到用沼液、沼渣生产无公害有机瓜果,又到现代设施滴灌精准农业新技术,每一次产业升级,都为富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就单一的瓜果蔬菜一项年收入可达350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1.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7-8个村建设大棚一万多亩,沿路形成了农果菜采摘带,成了洛阳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成了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区示范合作社,所生产的袖珍西瓜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称号,慧林商标荣获了河南省著名品牌商标。
梁凹村是怎样实现产业兴旺的,支部书记高宇飞讲:“农民的保守性很强,一项新事物出现,百姓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因此每次产业升级都必须有示范,有服务,有带动,有宣传,闯市场,帮销售各个环节,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为民服务的诚心、真心、细心,要靠有担当的组织机构,要靠严格要求的责任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产业的升级。
总结他们的作法有以下几点:
成立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办公室,负责新产业开发的土地流转承包、机井建设、道路、管道、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成立沼气建设科技服务队,集体给购买了沼气车2部,负责沼池建设、检查维修、沼池填料、出料、沼池、沼渣、沼液出池出售、灶具、灶管维护维修。别村的沼气池到冬天就没气了,而梁凹村的沼气365天天天用、时时用,只一项百姓烧煤钱每年少算可节省25万余元。同时,13年大棚不见阳光照晒的土地,因为用上了沼液肥田,使用了沼液防治病虫害而没有酸化,反而黄土逐渐变成了黑土,土的肥力明显提高。
成立科技服务队,负责聘请专家授课,本村选定一些致富能手组成科技服务队,入棚定户定期现场手把手教技术,实施分类培训、案例培训、现场培训,实现了有效培训。
成立了慧林源果蔬交易市场,负责全村统一标准生产技术下生产的质量监测、统一标签市场交易,鼓励村民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意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同时在交易市场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为村民服务。
为了使这些服务组织真正让村民满意,在村两委领导下,吸收村里的技术人员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各项服务的服务质量、价格规定执行情况、党员入户、入棚服务的任务落实、作风落实,对服务满意度实施监督,每一季度把落实情况向村民公布,奖优评劣。
村主任李晓伟深有体会的说:“产业兴旺是农民富的根基,但产业兴旺不能丢了‘农’,以农为本,以土为根,这是农民的命根子。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有两个积极性,一个是农民自己,‘我要干’,一个是党支部和村委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要会示范干、带着干、帮人干。”
坚持从生态宜居的基础设施抓起,实现了由富变美
现在的梁凹村是水泥马路绿荫覆盖,盏盏路灯迎送光明,排排二层新楼鳞次栉比,文化广场遥相辉映,村里没有留守儿童,没有留守妇女,没有赌博,没有打架斗殴,没有治安事件发生,没有坐在门前聊天的闲人,有的是腰包鼓起的村民闲暇之余蹦蹦跳跳的幸福,有的是村图书室挤满读书的人。
梁凹村的由富变美,首先是从生态宜居基础设施抓起的,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年年立项,年年投入,年年办几件实事。13年来,全村群众从两条沟的窑洞中搬了出来,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小楼,六条街道整修有序,4.5米宽、两边0.5米的水沟,硬化村道16000多米,修砌水沟12000米。每条路都栽上了绿化树,全村实现了冬有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宜居环境。老乡奔小康,路得先通畅。一条条畅行村庄的水泥路,不仅改变了交通条件,也成为牵引乡村振兴,带动百姓致富的新动能。正如梁凹村的老党员高光禄说:“便捷通达的村庄公路是村民的致富之路,特色产业是村民们奔向小康的希望摇篮。”
先后几年投资30万元完成了老宅还耕150余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50座,入户率达90%以上,结合沼气建设改厕、改厨,从此,厕所“露天坑”都被“水冲式”取代,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3%以上。同时投资1143万元,改水,改电、改能源、改庭院。接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农业园区的灌溉系统,打机井16眼,解决了现代农业园区的灌溉用水。建设了自来水厂,村民们饮用上了安全水。目前已建没了5个文化、娱乐、停车广场;排水管道,污水处理站和三级湿地已经建成使用;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公路两侧两条观光休闲道路硬化绿化已完成;安装的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乡村的夜晚。治理村庄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村群众中形成了共识,各家各户整治庭院,修建小花园,建造美丽庭院步伐加快了;并邀请专业团队在适当区域绘制墙画,内容涉及文明、互助、互爱、和谐、礼让,新政策宣传等,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农耕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梁凹村人居环境绿起来了,美起来了。
居住环境好了,村党支部又投资了60余万元,建成了集行政服务、新农合、百货超市、饮食服务、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投资70余万元,建造了标准化花园式小学一所。为确保人居环境保持清洁,村里将有关内客写入《村规民约》,村组党员干部带头搞整治,带头清垃圾。村里还定期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制订了《清运工管理办法》《卫生公约》等,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激励和培养村民养成卫生习惯。通过“世间协会”充分发挥作用,邻里互助的多了,吵架生气的少了;孝老敬亲的多了,家庭矛盾少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正在梁凹村遍地开花。
而今,村美、民富、业兴、人和,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正在幻化成一个个生动样本,引领梁凹村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矫健有力,稳步向前。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党的意志 人民意愿 国家行为—.. 下一篇聚焦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