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老促会到麻屯镇柏树沟村对精准脱贫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走访了贫困户,与一些贫困户、乡村干部、帮扶干部进行了座谈。在产业园区,目睹了柏树沟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村庄内,看到了配套完善的生活设施,宽敞明亮的住房和村民满意的笑容。总的感到,文件的贯彻落实正在步步深入,脱贫规划的切实可行,老区村脱贫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扶贫和劳务脱贫增收效果显著,村民的精神面貌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率先摘去贫困村的帽子大有希望!柏树村的精准脱贫做法值得效仿和借鉴。
一、柏树沟村的基本情况
柏树沟村位于孟津县西南部的浅山区,距洛阳市区20公里,距麻屯镇政府七公里,全村310户,1280人,7个村民组,分散居住在“一沟三坡”上,贫困户20户,74人,全村耕地面积1700余亩,收入来源一靠打工,二靠种植业、养殖业,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2880元,20户贫困户人均收入2500元。
该村致贫的主要因素:一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引资不畅、制约了村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二是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四是村民收入增长趋缓,发展源动力不足,村内无工业企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经济发展缓慢。
2016年,柏树沟村两委举全村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对20户贫困户实施重点扶持帮扶,改变了这个村的面貌。目前,这20户贫困户已有16户脱贫,脱贫人数63人,人均收入达3100元,社会兜底脱贫4户,11人,人均收入达2890元,全村人均收入达35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扎实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举措,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柏树沟村脱贫方案》出台后,村两委把脱贫工作纳入村两委重要工作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村第一书记任组长,要求村两委干部都要联系一个贫困户,每月两次到贫困户家中解决脱贫工作中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制订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将脱贫时间的节点具体到户、到人,建立村两委与贫困户“双认定”机制,防止“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现象发生。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该村第一书记李胜利亲自带队,逐户调研,了解每户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掌握帮扶户群众贫困原因,以及群众所需所盼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定向精准发力,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发展特色产业,进行产业脱贫。一是搞好粮食种植,立足本村适宜农业生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种植,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发展特色种植,全村发展种植大樱桃325.5亩,涵盖136户计627人;种植薄皮核桃270亩,涵盖70户计300人,年收入可达345万余元。三、培育养殖示范户9户,规模养猪6户,养羊3户。这些产业不但为农业添了彩、固了本,使农民致了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科技培训,实行智力扶贫。一年来,请农业专家一季度一次进村入户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科技讲座,达到每个贫困户家中有1名掌握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对外出打工的人员组织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0多次,培训农民600余人次,有效地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自助脱贫的能力。
(四)引导、鼓励、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实现异地脱贫。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村两委深深认识到,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创业,是一条成本小、见效快的扶贫脱贫捷径。村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加强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目前该村外出打工人员400余人,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经初步统计,四口人之家,有1人打工,就能脱贫。该村20户贫困户,就有47人外出打工,5户种植了大樱桃,这16户已率先脱贫。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村里协调投资26万元,解决了该村群众安全饮水项目,为两台机井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完成机井配套和管网设施。争取资金6万元,新建了村委办公楼,完善了会议室、远程教育、图书室。争取资金4万元,村主干道安上了25盏路灯。投资1.5万元,为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桌椅,完善了办公设施。筹措资金5万元,发展大樱桃种植,规划发展600亩,花椒30亩、牡丹30亩。投资2万元,改善村卫生室,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引进1亿元的鑫意猪肉食品深加工项目进驻该村,项目投产后,不但可以提供300余名就业岗位,还可以带动900亩有机果蔬菜的种植。投资4万元,完成了文化广场的硬化和健身器材配置。投资10万余元,硬化了通组道路和生产道路2400余米,投资10万余元,新建幼儿园一处。现在已初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促脱贫的工作格局。
三、几点感受
通过座谈、入户和群众的交谈,特色农业示范区实地考察,与村领导的交谈以及村第一书记的情况介绍,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我们深受鼓舞,深受启发,感受颇多。
(一)站位全局,用责任和担当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柏树沟村两委把脱贫致富看成事关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把脱贫致富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首先,因地因情制宜,围绕“帮、扶、保、救”精准施策,制定《柏树沟村扶贫脱贫攻坚发展规划》,提出了在全县率先脱贫的奋斗目标,同时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军令状,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其次是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贫困户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全村振兴发展。其三是以改善民生,加快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扶贫、精准扶贫,办好村里的民生民事,使全村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二)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推进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大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引进的鑫意猪肉食品深加工项目,将带动一批养殖专业户,蔬菜种植户、尤其是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打工,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找到就业门路,产业扶贫一举多得。
(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柏树沟村两委领导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上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多措并举。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变为多种经营;由生产一般性农产品变为特色种植;由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临时性“输血型”的扶贫变为长远性“造血型”的脱贫致富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村里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以产业促村兴城,以产业兴农固本,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是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根基,是兴旺村级组织建设源头活水;产业带动,是农业振兴、农业稳固之本。农业产业做大了,形成产业化了,与工业“联姻”,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景区,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产业带动就起到了接二(第二产业)连三(第三产业)”的作用,农村如何不兴?农民何愁不富。柏树沟村今年的大樱桃采摘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感受樱桃文化,带动了农家乐2家,发展了休闲农庄1个,这些资源优势正在变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逐步打造成金山银山。
(五)干部作风对老区贫困村脱贫至关重要。通过对柏构沟村两委干部的接触,我们明显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的战斗集体,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干队伍。他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勤勉工作,心系人民群众的疾苦,实实在在帮助困难贫困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自觉贴近人民群众的心,温暖人民群众的心,赢得人民群众的心,是一群可亲可敬的一线指挥员和战斗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