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鸦岭乡高沟村是县老促会2016年确定的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联系点,也是市纪委、县科技局包村扶贫联系村。按照市老促会的通知,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该村脱贫攻坚情况,特别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扶贫措施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第一手资料,县老促会深入高沟村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贫困户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驻村扶贫干部汇报、入户问卷填写调查表、现场核算收入、查看项目和产业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寺沟村精准扶贫的情况,尤其是包村单位制定的项目规划、组织保障等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高沟村基本情况
高沟村位于伊川县鸦岭乡西北部,包括高沟村和李家湾村两个自然村,全村皆为丘岭沟地,属缺水地区,全村共208户,9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贫困人口393人,低保人口22人、五保人口9人。因病10户45人, 因残5户16人,因学2户9人,缺技术66户298人, 缺劳力1户1人, 缺资金5户24人,2010年该村被定为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村。
(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高沟村辖5个村民小组,21名党员。基层组织健全,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较强。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监委会委员3人。
(二)产业发展情况。全村现有耕地913亩,人均不到1亩耕地。村里无农民合作社,无任何厂矿和企业,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民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和外出在建筑工地务工为主。正常年份,小麦亩产约500斤,玉米亩产约500斤,如遇天旱,三分之二田地绝收。村内有少数农户参与养羊和生猪养殖,但不成规模。村内长期外出务工200余人,农闲时外出务工300余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村内生活主要道路基本硬化,还有个别路段为土路,道路无排水沟,垃圾处理困难,部分路灯损坏,生产道路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高沟自然村有一座供水水塔,已建成10余年,管道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李家湾自然村靠深水井用水,天气干旱或夏天用水量较大时,无法满足群众用水需求。
(四)公共服务建设情况。村内学生在鸦岭乡中心小学就读。村庄有村民开设的超市、土杂店3家。村两委无办公房屋(村部),没有文化广场,无标准卫生所,缺少文体器材,不能满足群众文化体育生活需要。
二、致贫原因
(一)自然资源禀赋差。高沟村地处丘陵地区,无灌溉水源,农业生产上十年九旱,加上土地贫瘠,可耕地少,粮食产量低,农业收益少。没有其他林业、矿产资源,没有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势。
(二)现代产业发展滞后。由于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人才、资金,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生产和市场脱节,群众没有增收项目,群众农业收入仅能满足温饱。劳动力转移就业处于无序状态,打工收入有限。村里没有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组织力减弱。
(三)群众勤劳致富观念不强。部分群众安于现状、满足温饱,观念保守、不敢创业,思想懒惰、依赖政府,不愿接受新技术,不愿贷款创业,缺乏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四)缺乏资金和技术。部分群众想发展产业项目,因没有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类贫困户占总贫困户数的12%;缺技术的占26%。
(五)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弱。全村贫困人口89户,因残、年老有病和缺劳动力致贫的共占56%,因学致贫占6%。这些贫困户因自身原因,脱贫难度较大。
三、扶贫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借助市县定点帮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四项制度,充分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因地因户完善措施,通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2017年全村整体脱贫目标。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的原则
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同时,下大力气发展现代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贫困群众脱贫促进全村发展,以全村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二)坚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的原则
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结合实际,选准适合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长效产业的开发,所有扶持的项目资金全部入户对人,确保扶持一户、脱贫一户,不脱贫不脱钩。
(三)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
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村民发展致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好产业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素质提高、基本保障到位和基本队伍建强等问题。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
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在规划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优先扶持最需要帮扶的人群、最贫困的农户。
五、脱贫目标任务
通过扶贫开发,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各项制度规范完善,产业发展科学持续、群众收入稳定有效,村容村貌整洁环保、村风文明和谐有序。到2017年,贫困村摘帽,89户贫困户、39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社会保障全兜底。
六、项目及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安全用水巩固提升建设项目
(1)修复高沟村水塔,更换自来水管道5000米,彻底解决水压不足和跑冒滴漏水源浪费问题。
(2)修建李家湾村引用泉水工程,解决用水不足问题;项目预算资金40万元,已经协调市县水务局解决;全部项目计划2017年10月31日完工。
2.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项目
(1)硬化高沟村内道路2500米、李家湾村内道路1200米;
(2)生产道路网建设,开通生产通道400米,项目预算资金40万元;协调市县农开部门和扶贫部门解决;2017年10月31日完工。
3.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
(1)修建村内主干道排水沟2100米,对污水进行处理;项目预算资金27万元;协调农工委,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解决。
(2)建设20个垃圾池,修建垃圾处理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项目预算资金10万元;协调农工委,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6年12月31日完工。
(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1.村部建设项目
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建为村部,项目资金预算20万元,由市纪委协调市扶贫办解决资金。项目于2016年6月30日已完工。
2.农村幸福院
在高沟村建设农村幸福院1所,项目资金预算10万元,计划协调市县民政局解决,2017年6月30日完工。
3.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在高沟自然村和李家湾自然村各建一个文化广场,各安装8套健身器材,项目预算资金10万元,协调市县体育局解决;2016年7月31日已完工。
4.村庄亮化建设项目
维修村主干道路灯,解决村内亮化问题,项目预算资金2万元,协调市县路灯管理所解决。工程计划2017年1月31日完工。
(三)产业发展项目计划
1.花椒种植项目
在高沟村种植优质花椒250亩,带动贫困户40户增收致富。
项目预算资金80万元,已申请县扶贫产业项目,2016年6 月30日已实施。
2.养殖项目
计划养殖羊200只, 带动贫困户6户增收。项目预算资金10万元,已申请扶贫产业项目协调解决。2017年6月30日实施。
3.肉鸡养殖项目
发展肉鸡养殖3万只,带动贫困户20户。项目资金预算4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协调市县农业局对项目进行支持。2016年10月31日已实施。
(四)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
组织协调280名村民外出务工,其中贫困户200名。
七、组织保障
(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三委”班子,落实各项制度,营造团结和谐氛围,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能力。落实基层“四项制度”,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责任制,建立村干部项目承包责任制。建立党员分包贫困户制度,将94户贫困户进行分包,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在发展产业项目、务工就业、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低保救济等方面进行帮扶。
(三)加强致富技能培训。采取外出培训和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举办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户都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种养结构,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四)实施文明村户创建。健全共青团、妇联、扶贫协会等组织,发挥好群众组织作用。开展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调动群众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提高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