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是豫西地区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老区县之一。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千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了李翔梧、刘志敏、温旭阳、彭治家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洛宁革命遗迹广布,英烈人物众多,红色资源丰富,老区文化厚重,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红色文化在老区发扬光大,是落实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人民赋予老促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2016年以来,洛宁县老促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老促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县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围绕老区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红色文化、老区精神已在全县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教育、激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以李翔梧、刘志敏烈士为主体,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圣地,是塑造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需要,是提升民族精神文明的需要
李翔梧,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人,是马列主义在洛宁最早的传播人,1925年入党,是洛宁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曾任红军总政部宣传部长、敌工部长等职,1934年在江西会昌天门嶂突围中壮烈牺牲。刘志敏,李翔梧妻子,曾任闽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长等职。1934年在福建漳州突围中被俘,后被叛徒出卖牺牲。在李翔梧的影响带动下,李氏家族先后有52人参加革命,10余人为革命牺牲,翔梧本家6口人,3人为烈士。全乡有300多人投身革命,有一百多人牺牲。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洛宁召开大会,纪念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牺牲50周年,并决定把中高村小学命名为翔梧小学,在翔梧小学设翔梧革命事迹展示室。底张乡是全县革命烈士最多,对洛宁革命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将李翔梧展示室全面升级改造为洛宁县底张革命老区纪念馆,是老区人民治穷、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需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现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是社会各界和老区人民接受社会正能量教育的热切期盼。
2016年,县老促会在县委组织部、底张党委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累计筹资225万元,对洛宁县底张革命老区纪念馆实施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纪念馆展室面积扩大到9间,210平方米,收集整理文史资料3.7万字,展示英烈人物52人,展示图片155张。分4个展室,展示版面92块。新建红色廊道400米,壁挂展板88块。改造修葺翔梧故居、翔梧文化广场、红色廊道、李家祠堂等文化景点,初步形成了集参观、教育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7月1日开馆以来,先后接待洛阳、三门峡和县内参观团体100多个,参观人数达到一万多人,继市委宣传部、市老促会命名为“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2017年10月3日又被洛阳市委党史办命名为“中共洛阳市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3月省老促会领导参观后,表示要将翔梧纪念馆推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改造提升革命历史展示室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争取领导支持。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选准目标,适时汇报,是争取领导重视的关键。
我县确定对李翔梧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后,就如何改造、内容扩展、标准设定、布展形式和建设规模等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组织党史办、底张乡党委、政府有关人员到外地观摩学习,并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根据外地经验和专家学者建议,多次与县党史办、底张乡党委政府、中高村群众以及李翔梧后代、底张乡离退休干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力求在展示形式、展示内容、展示规模、展示效果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在原来展出基础上,增加了音像、场景解说、现场观摩等展示手法,使整体布局展示层次更分明,展示内容更清晰直观。形成初步方案后,县老促会又先后3次向县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汇报。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由县老区建设领导小组最后审阅确定。县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玉勋亲自主持召开由老促会、党史办、底张乡参加的协调会,要求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务必把翔梧纪念馆打造成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在2017年7月1日前投入使用。纪念馆在改造施工期间,赵玉勋部长又先后多次到工地督查,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全力支持,纪念馆改造提升仅用了3个月就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2.有一支干事创业的工作队伍。纪念馆的文史资料收集、整理、撰稿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底张乡有一百多位烈士,除少数有文史资料记载外,多数英烈人物只知其名、不知其事,需要外调查证史料。县委、县政府要求必须在7月1日建成开馆,时间紧、任务重,正赶上县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机关干部全部分配下乡,很难抽出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在这紧要关口,县老促会的几名老同志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了资料收集、整理、撰稿任务。几名老同志不顾年高体弱,不论星期天还是节假日,白天下乡,夜间加班整理材料,连续苦干两个多月终于把98名烈士的光辉事迹、52名著名人物的生平简介和92块史料版面,近四万字的展示内容整理了出来。当把这些材料呈送李新安、赵玉勋两位县领导审阅时,他们夸赞道:“老促会几位退休干部,仍然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拼搏敬业精神,很值得全县党员干部学习。”2017年7月1日赵玉勋在翔梧纪念馆上党课时,再次号召全县机关干部要向老促会几位老同志学习,牢记党的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多渠道分解难题,破解资金瓶颈。修建纪念馆,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根据建设方案预算,总投资需近230万元,对乡财政来说是一笔巨款,难以筹措。然而资金不落实,一切工作都难开展,讨论了一下午,无果而散。从底张回来第二天,徐文治会长就带着老促会的同志到财政局、扶贫办、民政局、组织部、武装部等单位求援。然而除组织部、武装部答应各捐助5万元外,其他单位均表示直接给钱很困难,但这次求援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当前的扶贫政策和农村资金的用途。经过充分讨论商议之后,对照现行政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总投资230万元中,翔梧文化广场约需50万元,符合文化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纪念馆广场硬化、红色廊道道路硬化、廊道两侧墙壁粉刷展室修缮约需100万元,符合新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这两项资金均符合财政扶持政策,乡政府可以向上争取;翔梧故居整修、纪念馆装修、布展、音响、桌椅设施配置约需要80万元,乡政府、县老促会各出40万元。把资金任务分解之后逐步争取落实,老促会从老区特殊经费中拨付了25万元,又争取组织部、武装部、发恩德矿业各捐助了5万元,就这样采取多渠道分解汇集,资金问题终于落到实处。
三、为打造红色旅游县而努力
底张翔梧纪念馆升级改造后,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同时为以后做好红色遗址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洛宁是红色资源大县,全县388个行政村,有240个是老区村,根据县红色资源分布情况,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
-
以中高村翔梧纪念馆为中心,连接曲阳洛南第一个党支部,曲乃生、曲书城故居、曲阳散葬烈士碑林、柴窑温旭阳牺牲地、旭阳墓碑、旭阳故居、明耻小学旧址、磨头洛宁地委旧址等红色景点,打造洛南老区红色旅游区。
(二)以东宋镇北旧县村抗日民族政府遗址为中心,连接小界乡山后“豫西事变”发生地及周边英烈人物、著名战斗场址等红色景点,打造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红色旅游景区。
(三)以河底村豫西第一个党支部及周边革命英烈人物、历史事件为中心,与河底镇天豫薯业经济开发区触合,打造革命老区发展变化,今昔对比的红色展览区。
(四)在涧口乡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打造一个反映豫西党建、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纪念馆。
根据上述计划,县老促会已于5月20日至24日同县党史办一起对全县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调研,并向县委、县政府呈报了《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实施保护的意见》,努力为洛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革命遗产,以此告慰为洛宁革命事业牺牲的先烈英灵,让老区精神在洛宁这片热土上代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