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洛阳市老促会召开老促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一书的编纂工作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普查工作。
会议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杨中路主持,各县(市、区)老促会会长、秘书长及《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主编人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杨中路传达了国家和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和中央“两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精神,提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召开这次会议的必要性、重要性,要求各级老促会要高度重视,积极工作,争取按时完成任务。新安县老促会详细介绍了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筹备及编纂过程,交流了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洛宁县老促会介绍了革命遗址调研、普查工作情况,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和保护利用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两县的发言使与会人员很受启发。
会上,市老促会长张松涛作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抓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就编纂工作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及编写的主要内容作了阐述,着重指出要处理好纵与横、点与面及老区发展与老区工作的关系,为各县(市、区)的编纂指导思想和编辑思路给予了清晰的指导和梳理;对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张会长强调,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这项工作,借鉴洛宁县老促会革命遗址调研、普查的经验,在进行普查时要抓重点、抓主题、抓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绩来。
会上,与会人员对安排部署的两项工作畅所欲言,进行了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都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组织落实好会议精神,立争按时间、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这两项任务!
会上还印发了《2019年<中国老区建设>发行征订意见》,要求各县(市、区)老促会要按市老促会下达的征订数量完成发行任务,并开展好学刊、用刊工作。同时要利用好这个进行老区宣传的平台,多提供有质量的稿件。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真抓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及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在洛阳市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松涛
根据市老促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的意见,今天召开洛阳市老促会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安排《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编纂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刚才,我们一起传达学习了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对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一书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新安县和洛宁县就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下面,我根据前段考察了解到的情况和会长办公会讨论的意见,就认真抓好这两项工作进行安排,提出一些建议。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纂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
中国老促会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老区革命史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的指示,决定组织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市、区、旗)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这一决定不但充分体现了老区是中国革命的丰碑,是新中国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石,更是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继承和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从红色记忆中汲取营养的时代必要性。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响应,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努力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纂好革命老区的“红色家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最近,市委督查室、市纪检委发出通知,决定将全市老区已命名的44个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纳入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由各地各部门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参观教育。说明对我们多年来宣传老区、兴办革命历史展示室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加强编纂工作的组织领导
《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以下简称《丛书》)是由中国老促会组织牵头实施的,其目的为党政机关、大专学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各界了解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史料,既是一部历史资料的工具书,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教科书,将进一步推动老区历史史料及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推进老区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宣传,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建议:1.各县(市、区)《丛书》编纂领导小组应由“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市、区)委副书记或分管老区工作的县(市、区)副县(市、区)长担任组长,县(市、区)老促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副组长,吸纳县(市、区)委、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宣传、财政、发改委、民政、农办、扶贫办、党史办、史志办等单位参加。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发动、建立写作班子、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共同编纂审阅大纲等。
2.写作班子成员由各县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并明确负责人。
3.写作班子先列出“编纂大纲”交领导小组审阅,修订后报市审定《丛书》编纂领导小组审定。
4.写作班子按照“编纂大纲”到各单位收集相关史料,并对照时间顺序进行资料分类,党史、史志专家阅审后确定详细章节。然后,写作班子按大纲设定章节,分工负责章节编纂,最后由主编负责统稿,经专家审定,按成书规定编印成书。
5.主编人选是一本书的总设计师,主编水平高低决定出书的真实性、可读性、知识性,因此主编人选要选择熟悉党史、史志,对县志熟悉、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担任。
(二)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
中国老促会对《丛书》的“指导思想”和“编纂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项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内容广泛、门类繁多、专业性强、连续时代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丛书》编纂要达到“真实、准确、系统、生动、有特色”的要求,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编纂的工作班子,并妥善解决好经费问题。
《丛书》编纂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为依据,坚持以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奋斗史为重点,坚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为亮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丛书》应集中体现本地域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老区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内容贴近老区实际,文字表述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使之既成为记载老区光荣历史,展现老区英模事迹,反映老区发展变化的史志纪年资料(工具)书,又成为宣传老区重要贡献,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弘扬老区革命精神的传统教育教科书。
《丛书》的总体大纲应包括序言、县域概况、各个时期老区的革命斗争史、党组织建设、县域老区发展史、本县的资源优势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等部分。着重突出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老区人民在党领导下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历史贡献和地位作用;二是老区人民在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著名英模英烈事迹,以及展现出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三是挖掘整理当地著名革命历史遗址、文物、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区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脱贫攻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充分体现老区的自豪、自信、自强的老区精神
为了组织好《丛书》的编纂工作,市老促会于前些时到平顶山市考察学习了平顶山市的工作经验和作法,结合我市偃师市和新安县的编纂工作,特别强调在编纂工作中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史书与《丛书》内容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十三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讲:“深情讴歌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所以《丛书》是以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的史书,而党史、县志则是以翔实的历史事件为主的记实。《丛书》一定要通过对老区的光荣历史和建设成就的记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因此,《丛书》记述不仅是记述革命历史客观记忆,更有老区精神的自豪、自信、自强、传承的记忆。用《丛书》将老区精神焕发为时代进步的动力。因此,《丛书》应含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应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可读性,应该是一本红色教科书。
2.处理好党的若干历史决议中敏感问题与《丛书》要求撰写内容的关系。
革命老区发展史是一部红色基因教科书,是革命优良传统的教科书,是一部党史、军史的爱国主义的教科书,要充分体现传承民族精神正能量。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是历史的主流。用这种主流意识去阐述我党90年的斗争的历史,对那些走过的弯路、工作失误、有争议的敏感问题,就是次要的、非主流的。用习总书记两个30年互不指责的观点,做到不争议、不讨论、不评价、不批判。所以撰文的标准就是用习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衡量红色历史,做到只写主流,只写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正能量,不利于党的形象的支流不提或少提,使《丛书》真正起到教育后人爱党、爱国、爱民族、爱老区,让老区精神成为激发革命斗志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处理好纵与横、点与面的关系
《丛书》历史跨时很长,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在此间还有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确权登记、三产融合发展、扶贫开发、农村振兴等阶段。因此,史书部分要做到以纵为序,纵横结合,突出史料时间的连续性,横面上除了数字表述外,要有时代典范故事,充实时代精神。以点带面,以面为主,点面结合,做到有骨有肉,有源有脉,既有史料的延续性,又有史料的全面性,更有老区精神的传承性。
4.处理好老区发展与老区工作的关系
《丛书》编纂应以革命历史为主线,以史料为基础,以老区的发展为重点,尊重历史,按时间顺序分章节反映老区的重要史实、战役战斗、革命故事、英烈事迹、发展变化。但在编写过程中,也要适当反映老区工作者为老区发展所做的贡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是中央顾问委员会解体后,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对老区感恩的情怀,根据老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向中央提出组建老区建设促进会。经中央批准,由一些离退休的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组成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促会的成员都是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也是革命传统的继承者、传播者、实践者。实践证明,各级老促会是促进老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有生力量,在宣传老区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编辑出版了大量红色文化书籍,收集抢救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英烈事迹,集资举办了乡村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老区发展注入了动力。深入老区,到平时走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村户,同农家拉家常、叙农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通过调研考察,帮助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提供发展第一手资料,为兴农富民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引资引项,助力老区发展,廿十余年来付出心血、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区发展办了大量民生实事,赢得了社会各界和老区群众的信任和新生。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老区农民持续增收,制定了老区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培植了老区产业发展样板典型,引进协调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实行“一村一品”,老区的“土特产”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改善老区人民环境,针对老区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整合各类资金,推进农村老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上述这些实事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老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发展史,应该是不能遗忘。
按照中国老促会的通知,“分册以县为单位”的要求,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编纂《丛书》是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依照省老促会通知,近期要做好组织发动、资料搜集、大纲编排,待试点样书出来后,正式启动编纂。资料搜集可以参考市和各县以往的资料,并和革命遗址普查有机结合。
出书时间按国家和省老促会的通知自行确定。建议2019年前偃师、孟津、新安、宜阳、洛宁、嵩县、伊川作为第一批出书,为建国70周年献礼。汝阳、栾川、吉利作为第二批出书,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出书封面、封底、开本规格、字体都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二、以习近平老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抓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
关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洛宁县老促会在上次工作会议和今天的工作会议上分别介绍交流了有关情况,他们这项工作是走在全市的前面的。
洛宁县老促会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组织党史办、文物局、史志办等单位参与,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普查工作,并在普查的基础上恢复了革命烈士李翔梧的旧居、革命生平事迹展览室,新建了翔梧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以翔梧烈士为榜样,在洛宁县掀起了学习翔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为此市老促会领导组织全体人员两次到洛宁县参观学习,并同洛宁县老促会、党史办、文物局的领导一起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调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遗址是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个特定类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通过调研,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目前社会信仰多元化,金钱、权利至上的腐庸思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从坚定“四个自信”、资政育人的战略高度,从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独特作用,体会到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必要性、紧迫性。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了解到,通过对革命遗址进行普查,从遗址中挖掘、抢救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革命事迹、英烈人物、实体文物,这些事迹、文物对后人有着极大的教育与启发作用,同时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对党史资料的充实与丰富。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了解到目前对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在认识上、在遗址保护的规划上、在保护资金的投入上、在保护展示工程上、在开展红色旅游、拓展社会教育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认识到,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在法律、制度、管理、利用和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缺失的问题。
归综上述认识,我们认为革命遗址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等革命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遗址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遗产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央虽然没有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明确交给老促会,但作为老区工作者,应有政治责任主动参与革命遗址的保护改善、遗址教育功能强化等各项工作。
从2008年,我市各级老促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广泛动员群众,收集革命史料,筹措资金,建成了乡村级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4个,其中,被命名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3个,有的成了洛阳党史教育基地,一些县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的重大战役的发生地立了纪念碑,为革命烈士修建了陵园等等。这些工作与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都和老促会的宣传、弘扬、传承、实践老区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市老促会号召各级老促会,要动员起来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做实、做细,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奠定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普查任务
两办《意见》明确指出:“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两办《意见》已经说明遗址普查已由文物部门的部门行为变成了党的意志、人民意愿、国家的行为。《意见》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廿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而实施的工程。同时《意见》明确了实施的时间段,即2018-2022年,只有5年,2018年即将过去,抓不住机遇就会失去,时间不等人。同时我市是河南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是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是在解放战争中的革命重镇,洛阳是当时解放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把洛阳定为国家工业基地,建了7大工业产业体系等等。在近100年的历史长河里,洛阳遗存了很多革命遗址和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包涵了为民富、为国强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精神,这些革命遗址和文化都是用鲜血染红的。在这个新时代,这些遗址和文化应该赋予它更深远的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各县成立领导小组,由老区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担任组长,组织部长和老促会会长担任副组长,吸收县委办、宣传部、民政、文物、党史、史志、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两办《意见》要求组织实施。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导普查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扎实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强化革命遗址的功能,为“初心”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普查是根据习近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提出的,因此在普查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着力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着力深化革命遗址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着力提升革命遗址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
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引下,革命遗址普查一定做到三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遗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二是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革命文化利用好、弘扬好、传承好。三是坚持革命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革命文化保护和利用与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革命遗址普查要抓重点、抓主题、抓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央两办《意见》中指出重点项目包括六大工程,这六大工程就是革命遗址重点普查内容。即:一是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二是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工程;三是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四是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五是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六是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
六大工程见证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结合在洛宁的实践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主要包括:
1.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
2.重要人物故居、旧址、活动地或者墓地;
3.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
4.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者墓地;
5.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筑。
在普查过程中,除了遗址文物等实物的收集外,还要根据遗址内涵价值、准确定位提炼好纪念主题、收集遗址文物中历史故事、人物特性、活动事件,运用时代语言解读好革命历史、阐发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以丰富的内容和丰满的细节增强遗址文物的说服力、感染力,避免空洞、空泛的陈述和说教。
在普查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派反面史迹的普查,通过深刻揭示罪行,激起民族记忆,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发革命的历史功勋,激励不忘国耻捍卫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自由的民族精神。
在普查工作资料收集中,不但要有建筑照片、文字记载,还要坚持遗址中的文物收集,因为文物是故事的佐证。
革命遗址普查是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教育的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工作。革命遗址普查是政治任务,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老区精神,把普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绩来,争取在明年第一季度每县有一个粗线条的普查报告。
洛阳市老促会召开工作会议
洛阳市老促会
10月15日,洛阳市老促会召开老促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一书的编纂工作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普查工作。
会议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杨中路主持,各县(市、区)老促会会长、秘书长及《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主编人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杨中路传达了国家和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和中央“两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精神,提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召开这次会议的必要性、重要性,要求各级老促会要高度重视,积极工作,争取按时完成任务。新安县老促会详细介绍了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筹备及编纂过程,交流了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洛宁县老促会介绍了革命遗址调研、普查工作情况,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和保护利用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两县的发言使与会人员很受启发。
会上,市老促会长张松涛作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抓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就编纂工作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及编写的主要内容作了阐述,着重指出要处理好纵与横、点与面及老区发展与老区工作的关系,为各县(市、区)的编纂指导思想和编辑思路给予了清晰的指导和梳理;对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张会长强调,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这项工作,借鉴洛宁县老促会革命遗址调研、普查的经验,在进行普查时要抓重点、抓主题、抓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绩来。
会上,与会人员对安排部署的两项工作畅所欲言,进行了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都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组织落实好会议精神,立争按时间、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这两项任务!
会上还印发了《2019年<中国老区建设>发行征订意见》,要求各县(市、区)老促会要按市老促会下达的征订数量完成发行任务,并开展好学刊、用刊工作。同时要利用好这个进行老区宣传的平台,多提供有质量的稿件。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真抓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及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在洛阳市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松涛
根据市老促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的意见,今天召开洛阳市老促会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安排《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编纂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刚才,我们一起传达学习了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对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一书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新安县和洛宁县就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下面,我根据前段考察了解到的情况和会长办公会讨论的意见,就认真抓好这两项工作进行安排,提出一些建议。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纂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
中国老促会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老区革命史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的指示,决定组织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市、区、旗)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这一决定不但充分体现了老区是中国革命的丰碑,是新中国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石,更是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继承和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从红色记忆中汲取营养的时代必要性。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响应,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努力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纂好革命老区的“红色家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最近,市委督查室、市纪检委发出通知,决定将全市老区已命名的44个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纳入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由各地各部门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参观教育。说明对我们多年来宣传老区、兴办革命历史展示室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加强编纂工作的组织领导
《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以下简称《丛书》)是由中国老促会组织牵头实施的,其目的为党政机关、大专学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各界了解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史料,既是一部历史资料的工具书,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教科书,将进一步推动老区历史史料及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推进老区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宣传,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建议:1.各县(市、区)《丛书》编纂领导小组应由“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市、区)委副书记或分管老区工作的县(市、区)副县(市、区)长担任组长,县(市、区)老促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副组长,吸纳县(市、区)委、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宣传、财政、发改委、民政、农办、扶贫办、党史办、史志办等单位参加。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发动、建立写作班子、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共同编纂审阅大纲等。
2.写作班子成员由各县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并明确负责人。
3.写作班子先列出“编纂大纲”交领导小组审阅,修订后报市审定《丛书》编纂领导小组审定。
4.写作班子按照“编纂大纲”到各单位收集相关史料,并对照时间顺序进行资料分类,党史、史志专家阅审后确定详细章节。然后,写作班子按大纲设定章节,分工负责章节编纂,最后由主编负责统稿,经专家审定,按成书规定编印成书。
5.主编人选是一本书的总设计师,主编水平高低决定出书的真实性、可读性、知识性,因此主编人选要选择熟悉党史、史志,对县志熟悉、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担任。
(二)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
中国老促会对《丛书》的“指导思想”和“编纂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项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内容广泛、门类繁多、专业性强、连续时代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丛书》编纂要达到“真实、准确、系统、生动、有特色”的要求,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编纂的工作班子,并妥善解决好经费问题。
《丛书》编纂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为依据,坚持以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奋斗史为重点,坚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为亮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丛书》应集中体现本地域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老区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内容贴近老区实际,文字表述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使之既成为记载老区光荣历史,展现老区英模事迹,反映老区发展变化的史志纪年资料(工具)书,又成为宣传老区重要贡献,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弘扬老区革命精神的传统教育教科书。
《丛书》的总体大纲应包括序言、县域概况、各个时期老区的革命斗争史、党组织建设、县域老区发展史、本县的资源优势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等部分。着重突出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老区人民在党领导下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历史贡献和地位作用;二是老区人民在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著名英模英烈事迹,以及展现出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三是挖掘整理当地著名革命历史遗址、文物、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区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脱贫攻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充分体现老区的自豪、自信、自强的老区精神
为了组织好《丛书》的编纂工作,市老促会于前些时到平顶山市考察学习了平顶山市的工作经验和作法,结合我市偃师市和新安县的编纂工作,特别强调在编纂工作中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史书与《丛书》内容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十三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讲:“深情讴歌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所以《丛书》是以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的史书,而党史、县志则是以翔实的历史事件为主的记实。《丛书》一定要通过对老区的光荣历史和建设成就的记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因此,《丛书》记述不仅是记述革命历史客观记忆,更有老区精神的自豪、自信、自强、传承的记忆。用《丛书》将老区精神焕发为时代进步的动力。因此,《丛书》应含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应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可读性,应该是一本红色教科书。
2.处理好党的若干历史决议中敏感问题与《丛书》要求撰写内容的关系。
革命老区发展史是一部红色基因教科书,是革命优良传统的教科书,是一部党史、军史的爱国主义的教科书,要充分体现传承民族精神正能量。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是历史的主流。用这种主流意识去阐述我党90年的斗争的历史,对那些走过的弯路、工作失误、有争议的敏感问题,就是次要的、非主流的。用习总书记两个30年互不指责的观点,做到不争议、不讨论、不评价、不批判。所以撰文的标准就是用习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衡量红色历史,做到只写主流,只写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正能量,不利于党的形象的支流不提或少提,使《丛书》真正起到教育后人爱党、爱国、爱民族、爱老区,让老区精神成为激发革命斗志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处理好纵与横、点与面的关系
《丛书》历史跨时很长,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在此间还有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确权登记、三产融合发展、扶贫开发、农村振兴等阶段。因此,史书部分要做到以纵为序,纵横结合,突出史料时间的连续性,横面上除了数字表述外,要有时代典范故事,充实时代精神。以点带面,以面为主,点面结合,做到有骨有肉,有源有脉,既有史料的延续性,又有史料的全面性,更有老区精神的传承性。
4.处理好老区发展与老区工作的关系
《丛书》编纂应以革命历史为主线,以史料为基础,以老区的发展为重点,尊重历史,按时间顺序分章节反映老区的重要史实、战役战斗、革命故事、英烈事迹、发展变化。但在编写过程中,也要适当反映老区工作者为老区发展所做的贡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是中央顾问委员会解体后,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对老区感恩的情怀,根据老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向中央提出组建老区建设促进会。经中央批准,由一些离退休的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组成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促会的成员都是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也是革命传统的继承者、传播者、实践者。实践证明,各级老促会是促进老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有生力量,在宣传老区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编辑出版了大量红色文化书籍,收集抢救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英烈事迹,集资举办了乡村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老区发展注入了动力。深入老区,到平时走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村户,同农家拉家常、叙农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通过调研考察,帮助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提供发展第一手资料,为兴农富民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引资引项,助力老区发展,廿十余年来付出心血、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区发展办了大量民生实事,赢得了社会各界和老区群众的信任和新生。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老区农民持续增收,制定了老区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培植了老区产业发展样板典型,引进协调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实行“一村一品”,老区的“土特产”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改善老区人民环境,针对老区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整合各类资金,推进农村老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上述这些实事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老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发展史,应该是不能遗忘。
按照中国老促会的通知,“分册以县为单位”的要求,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编纂《丛书》是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依照省老促会通知,近期要做好组织发动、资料搜集、大纲编排,待试点样书出来后,正式启动编纂。资料搜集可以参考市和各县以往的资料,并和革命遗址普查有机结合。
出书时间按国家和省老促会的通知自行确定。建议2019年前偃师、孟津、新安、宜阳、洛宁、嵩县、伊川作为第一批出书,为建国70周年献礼。汝阳、栾川、吉利作为第二批出书,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出书封面、封底、开本规格、字体都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二、以习近平老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抓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
关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洛宁县老促会在上次工作会议和今天的工作会议上分别介绍交流了有关情况,他们这项工作是走在全市的前面的。
洛宁县老促会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组织党史办、文物局、史志办等单位参与,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普查工作,并在普查的基础上恢复了革命烈士李翔梧的旧居、革命生平事迹展览室,新建了翔梧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以翔梧烈士为榜样,在洛宁县掀起了学习翔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为此市老促会领导组织全体人员两次到洛宁县参观学习,并同洛宁县老促会、党史办、文物局的领导一起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调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遗址是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个特定类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通过调研,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目前社会信仰多元化,金钱、权利至上的腐庸思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从坚定“四个自信”、资政育人的战略高度,从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独特作用,体会到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必要性、紧迫性。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了解到,通过对革命遗址进行普查,从遗址中挖掘、抢救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革命事迹、英烈人物、实体文物,这些事迹、文物对后人有着极大的教育与启发作用,同时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对党史资料的充实与丰富。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了解到目前对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在认识上、在遗址保护的规划上、在保护资金的投入上、在保护展示工程上、在开展红色旅游、拓展社会教育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还让我们认识到,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在法律、制度、管理、利用和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缺失的问题。
归综上述认识,我们认为革命遗址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等革命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遗址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遗产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央虽然没有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明确交给老促会,但作为老区工作者,应有政治责任主动参与革命遗址的保护改善、遗址教育功能强化等各项工作。
从2008年,我市各级老促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广泛动员群众,收集革命史料,筹措资金,建成了乡村级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4个,其中,被命名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3个,有的成了洛阳党史教育基地,一些县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的重大战役的发生地立了纪念碑,为革命烈士修建了陵园等等。这些工作与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都和老促会的宣传、弘扬、传承、实践老区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市老促会号召各级老促会,要动员起来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普查工作做实、做细,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奠定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普查任务
两办《意见》明确指出:“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两办《意见》已经说明遗址普查已由文物部门的部门行为变成了党的意志、人民意愿、国家的行为。《意见》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廿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而实施的工程。同时《意见》明确了实施的时间段,即2018-2022年,只有5年,2018年即将过去,抓不住机遇就会失去,时间不等人。同时我市是河南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是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是在解放战争中的革命重镇,洛阳是当时解放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把洛阳定为国家工业基地,建了7大工业产业体系等等。在近100年的历史长河里,洛阳遗存了很多革命遗址和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包涵了为民富、为国强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精神,这些革命遗址和文化都是用鲜血染红的。在这个新时代,这些遗址和文化应该赋予它更深远的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各县成立领导小组,由老区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担任组长,组织部长和老促会会长担任副组长,吸收县委办、宣传部、民政、文物、党史、史志、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两办《意见》要求组织实施。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导普查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扎实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强化革命遗址的功能,为“初心”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普查是根据习近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提出的,因此在普查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着力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着力深化革命遗址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着力提升革命遗址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
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引下,革命遗址普查一定做到三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遗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二是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革命文化利用好、弘扬好、传承好。三是坚持革命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革命文化保护和利用与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革命遗址普查要抓重点、抓主题、抓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央两办《意见》中指出重点项目包括六大工程,这六大工程就是革命遗址重点普查内容。即:一是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二是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工程;三是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四是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五是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六是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
六大工程见证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结合在洛宁的实践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主要包括:
1.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
2.重要人物故居、旧址、活动地或者墓地;
3.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
4.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者墓地;
5.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筑。
在普查过程中,除了遗址文物等实物的收集外,还要根据遗址内涵价值、准确定位提炼好纪念主题、收集遗址文物中历史故事、人物特性、活动事件,运用时代语言解读好革命历史、阐发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以丰富的内容和丰满的细节增强遗址文物的说服力、感染力,避免空洞、空泛的陈述和说教。
在普查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派反面史迹的普查,通过深刻揭示罪行,激起民族记忆,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发革命的历史功勋,激励不忘国耻捍卫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自由的民族精神。
在普查工作资料收集中,不但要有建筑照片、文字记载,还要坚持遗址中的文物收集,因为文物是故事的佐证。
革命遗址普查是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教育的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工作。革命遗址普查是政治任务,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老区精神,把普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绩来,争取在明年第一季度每县有一个粗线条的普查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