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TOP

红色“基因”传递正能量
 

 

红色“基因”传递正能量

----县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掠影

 

新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那段红星照耀中国的岁月里,英勇的新安人民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前仆后继,血沃中原。

具据史料记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我县先后有100多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新安也因此成为河南有较大影响的革命老区。

今天,这块红色的土地将新安孕育得峰峦起伏,溪流澄碧。新安人民正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昔日的革命老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日,在新安县正村镇古村村80平方米的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里,来自郑州铁路局洛阳监察分室的37位工作人员,参观了古村村展示室。一幅幅陈旧的图片记录着历史的永恒,一幕幕崭新的画面,展示着今朝的日新月异,让每一位参观者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了解先烈们的英雄故事。

激励意志的好去处

古村革命展示室于2011年6月建成,陈列着征集的实物、老照片、文献、信件等,图文并茂的展现了红色文化的积淀资源。古村村党支部书记姬长明说“建设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在保存好革命遗址的前提下,又扩建了一个展示室,为了宣传英雄事迹和传承革命精神,花点钱是值得的”。

目前,我县63个老区村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的有8个,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具有国史、县史的缩影,又具有本村革命历史的篇章。用更具特色的历史人物、战斗故事、场面叙述,体现历史的本原概况;同时把老区人民发扬老区精神,为改变老区面貌而做出贡献的新人新事反映出来。展现了当地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斗争史,为改变老区村面貌所做出贡献的人和事。

创业干事好教材

    在红色老区精神的鼓舞下,许多老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老区村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老区精神的教育和激励下,那些革命传统教育搞得好的或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办得好的老区村,哪里的班子就团结、就有活力,革命展示室成了创业干事的好教材。

正村镇古村村引资开办的编织带厂,为20多位农村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村双委还引资1000余万元,正在建设一座1500头养羊基地,并可供30余人的工作岗位。一位女同志说“在家门边就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真该感谢村委的同志们”。

城关镇赵沟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修道路解饮水顺民心,高科技求发展增效益。大力发展林果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有私家轿车38辆、大型运输车辆10台,在县城购套房69户,村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还有李村镇韦庄村种植烟叶、仙桃村种植朝天椒,铁门镇陈村村种植朝天椒,五头镇河北村种植石榴、葡萄,北冶镇的三王庄村发展药材等等都正在向着一村一品,连片生产经营的势头发展。

宏扬正能量的源泉

新安县8个展示室建成后,为更好地发挥展示室的教育功能,每个老区村经常组织村民、学生参观,还特地组织培养村学校教师、小学生讲解员,向同学和群众传播革命精神,当地的乡(镇、集聚区)组织党员干部到展示室参观学习。

今年以来,随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乡村革命展示室激发了活力,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前来参观。不仅是本县的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洛阳市许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也来参观学习。

    有的参观者在留言薄中写道“参观革命老区,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努力工作,把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目前,我县老促会正在着手土古洞村“毛泽东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不久的将来,我县将有九个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室,这些展示室将会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新安县老促会   田文战

                          2014年8月30日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 牢记先烈沉重托付让红色文化大放.. 下一篇弘扬老区革命传统 建设美丽新农..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