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全县人民认识老区,了解老区的精神,牢记先烈的沉重托付,县老促会、关工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不到三年时间,就在县上和10个镇先后建起了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对于全县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已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提升这些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其凝聚正能量。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县“老促会”和“关工委”成立不久,这里的老同志们便下乡调查整理全县老区的历史资料。他们一次次地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
他们仿佛看到:孟津县第一位县委书记任春华的头颅悬挂在开封的城门之上;抗日志士邢传统、徐繁铮被日寇狼狗撕咬得目不忍睹的惨状;爱国人士宋维亚身首两处的斑斑血痕;孟津籍人孙发乾云南剿匪不幸受伤,肠子从肚子里流出来,自己又塞进肚里,继续战斗的英雄气概。
他们好像听到:任春华烈士临刑时的高呼:“同志们,团结起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孟津籍红24军军长司军三奋然说道:“我为党为人民死也光荣!死我一个有啥关系,革命一定会成功!”
看着这些,听着这些,县“老促会”和“关工委”一班人,彻底被震撼了。他们不顾年高体弱,冒酷暑、顶严寒,深入到孟津西部抗战最激烈的横水镇古县村,寻觅当年前辈们的抗日精神;来到老洛阳县县委书记韩林从事地下工作的送庄镇朱寨村,了解韩林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走进城关镇狮子院村抗日英雄李帮俊家里,采访李帮俊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去到县抗日武装大队长张保章故居,了解他抗日的忠心赤胆;去到孟津第一位县委书记任春华当年所在的学校,聆听人们对烈士的追忆。他们还去到洛阳涧北区委所在地常袋镇半坡村,去到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麻屯镇薄姬岭村,去到抗日英雄村朝阳镇小梁村,去到孟津县的山山水水,去寻找先辈们闪光的足迹,整理他们感人的故事。
为了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县“老促会”和“关工委”的同志们决定要在县上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孟津革命斗争展览室)。这一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县政府还为此拨来了专项资金。
2012年12月,县“老促会”和“关工委”开始着手在县城举办“孟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同志们春节都没休息,就查找资料,核对图片,规划布局,完善展示内容,组织施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孟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胜利建成并对外开放。时任县委书记吉振华看了展览,十分高兴地说:“凡是有红色资源的地方,都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斗争展示室。”
一花迎来百花香。迄今为止,孟津县10个镇,多方筹资300万元,共建成10个革命斗争展示室,在黄河边上,还树起了抗日战争皮徐支队渡河处纪念碑和解放战争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处纪念碑。这些,都成了孟津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十六万人民共有的教育基地
孟津县1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后,全县的学生、教师、干部、工人、农民们纷至沓来,踊跃参观学习。这些教育基地,成了全县四十六万人民认识孟津革命老区、了解老区、学习老区革命精神的生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都有一大批学生、干部和工厂职工、农村农民到此参观,以当地的革命英雄事迹来教育当地的人民群众。
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宣传部还为此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机关全体同志,都要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做到“五查、五看、五争当”。在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宣传部的号召下,全县人民不仅踊跃参观学习,就连一些单位的入党、入团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会盟镇党委、政府进一步下发文件,要求机关全体干部、各个行政村两委干部、中小学生,都要有序地到镇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干部、师生的带动下,一些外来打工者和旅游的,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半年之内,这个镇的展馆就讲解200多场,受众人数达一万多人次。
白鹤镇西霞院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宣传孟津县第一位县委书记任春华的英雄事迹。他领导村民开展反霸斗争,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头颅被悬挂在开封的城门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伊始,就引来了村民们的参观热潮。凡来参观者,都在任春华遗像前三鞠躬,并且久久站立,不肯离去。他们说,任春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不能把西霞院村建设好吗!全村干群继承和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三少三多”,即:忤逆不孝的人少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无私奉献的人多了,文明办事的人多了,图书室里读书的人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全县约有5万多人次在孟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了教育。其中,不少人还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十分感动的留言,或回到家中记下了难忘的日记。
麻屯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出了麻屯籍抗日英雄王长安的故事。王长安的孙子、麻屯中学教师王育松,看过展览后激动不已,他在《留言簿》上写道:“我爷爷王长安的事迹展出,让我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国家遭受苦难之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在人民遭受屈辱时决然奋起与日本鬼子进行殊死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我立誓继承爷爷的遗志,教好我的学生,让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姚永双在日记中写道:“参观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虽然没有经历和目睹日军侵华暴行,但照样引起我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我们决不能让小日寇的暴行重演。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使我万分敬佩,激起了我的大学梦。我家虽在贫困的农村,但我要发奋图强,努力读书,早日成才,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贡献力量。”
孟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好评如潮
孟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声名远播,好评如潮。它不仅受到县内人民的热爱,还受到县外人士的推崇。
北京、天津、平顶山、焦作等省内外客人先后组团到孟津参观学习;洛阳各县(市)老促会也先后来人学习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经验。
洛阳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离、退休的地厅级干部30多人来到孟津参观学习。参观时,老同志们个个兴致勃勃,他们说:“孟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让我们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老同志回到洛阳后,夜不能寐,还写出了几篇观后感,发表在《洛阳老区建设》杂志上。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河南省财政厅、洛阳市卫生系统、农林水系统、园林局、供销社等10多个单位的同志们,都到孟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他们都称赞说:“孟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好课堂。”
洛阳市老促会会长张松涛、河南省老促会会长胡悌云、国家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李广琦等领导同志,到孟津参观后,意味深长地说:“孟津灿烂的红色文化了不起,孟津的发展成就了不起,孟津人弘扬老区人民革命精神的作法了不起!”
《河南日报》记者实地参观后,在2014年6月3日的《河南日报》上载文评论说:“孟津人用红色文化凝聚正能量的作法很值得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