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两次路过,撒下革命火种
1932年11月初,红三军(辖七、八、九三个师)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从湖北的隋县北越过桐柏山进入豫西。途经南召和嵩县的车村、孙店,于当月16日(农历10月18日)进入栾川的合峪。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当天,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参谋长戴季英和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等率领223团、224团、225团、手枪团和军部直属队共2900余人,从鄂豫交界的何家冲出发,途径枣阳的朱塘店、七里冲、平氏、泌阳、方城的独树镇、拐河,南召和嵩县的明白川,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于1934年12月3日(农历10月27日)进入栾川县境的桃园,经庙子,夜宿七里坪和栾川一带。
红军两次路过栾川,宣传党的宗旨和抗日救亡的主张。继红三军之后再一次给闭塞、落后的栾川山区带来了曙光,灌输了革命思想,为栾川后来的建立党组织和开展抗日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吹响了前奏曲!
积极投入抗战,作出重大贡献
1944年4月11日,日军军用飞机3架轰炸栾川,连投炸弹10枚,炸死农民5人,炸伤多人和房屋多间。
5月,汤恩伯所属之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一部,在和日寇“洛阳会战”中被击溃,败退栾川。日本侵略军之“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派其三十七师团的“卢氏挺进队”前来追歼。5月16日至29日接连向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三川和合峪等地进犯,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时在潭头镇的“河南大学”师生,更遭受空前浩劫。5月16日,日军突至,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置人民与国土于不顾,溃不成军,落荒逃命。“河大”师生惊惶失措,时逢大雨滂沱,山洪暴涨,陷入走投无路境地。未及走脱的师生,被日军俘获和残杀。女学生李先觉、李先识姊妹和先识之夫刘祖望,不甘受辱,共投一井自尽。助教商绍汤、吴鹏等死于敌人刺刀之下。学生孔繁韬和另一女同学同时被俘,日军将其用铁丝串在一起投进水井内。医学院长张静吾之妻吴之惠被日军残杀。侄儿张宏仲受重伤。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段再丕等30余名师生被日军俘去,逼作苦力,受尽凌辱。王直青院长跳崖自杀,经群众救护死而复生。植物分类家黄以仁教授饱经苦难恐吓,一病不起含恨而逝。理学院实验室被焚毁,图书设备付之一炬。广大师生四散逃亡,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留宿膳食,带路送行,慷慨相助。
据不完全统计,日寇侵犯栾川仅13天时间,即残杀我同胞100余人,妇女被强奸40余人,炸毁、焚烧房屋100余间,抢粮40000余斤。抗战八年,栾川人民交纳捐税数亿元。参加与日寇战斗13000余人,支前8700人。战场牺牲800余人,伤残2600余人,全家被杀绝者14户41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