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人物

TOP

魂牵梦萦是洛阳——中国农学会国际部原主任王槐曼回洛谈乡情
时间:2011-12-20 17:13:39 作者:《洛阳晚报》社记者 【
按:王槐曼先生,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大桑坡村人,现年80岁,农业部退休干部,是知名的俄语翻译家。1995被聘任为洛阳市老促会顾问。多年来,他时刻惦记家乡的建设,为洛阳牡丹产业的振兴、“红富士”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5年,他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翻译稿费10余万元,为大桑坡村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并设立了“王槐曼奖学金”。他还多次动员自己的亲属捐资为家乡做贡献,其弟弟、侄子、侄女先后捐资47万多元,为大桑坡村修路、打井,建老年活动中心等,还为伊川县酒后乡的罗庄村和鸣皋镇叶寨村新建和改建了教学楼。4月22日,大桑坡村举行了南大桥的揭碑仪式,该桥是由王老的孙子王富红捐出自己的军人津贴及多年积蓄的压岁钱6.6万元所修建的。仪式结束之后,洛阳晚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将王老对家乡多年的殷殷深情诉诸笔端,现将这篇文章转发给大家,共同分享王老这份浓浓的乡情。

魂牵梦萦是洛阳
——中国农学会国际部原主任王槐曼回洛谈乡情
《洛阳晚报》社记者  王子君

    他早年向往革命,编印报刊宣传进步思潮;他是知名翻译家,译著曾被选作国礼赠与外宾;他心系故土,先后出资40余万元
用于家乡建设,还倡议发展牡丹产业,把“红富士”苹果引入洛阳……他,就是曾经担任中国农学会国际部主任的王槐曼。
    近日,记者见到回洛省亲的王槐曼。虽已年过八旬,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及往事,他几乎事事记忆犹新;说起家乡,他话中饱含浓浓乡情。

译著曾被选为国礼

     1931年3月,王槐曼出生于伊川县鸣皋镇大桑坡村。抗战胜利后,王槐曼随家人迁往苏州,开始接触进步思潮。   
    1947年,王槐曼参加了苏州太湖游击支队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其间和他人一同创办苏州《学校新闻》周刊,并撰写多篇文章,揭露当局腐败。为此,王槐曼曾多次受到反动当局的恫吓,报馆也遭到砸毁。然而他不畏强暴,克服困难,坚持出版。
    解放后,王槐曼进入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研修俄语,于l952年与陈微明等人合译《希克梅特诗集》。其中经王槐曼编译的《我坐在大地上》一诗,成为抒情诗的经典。
    同年l0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决定将《希克梅特诗集》特别印制100本,作为国礼赠与外宾。
    195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王槐曼进入国家民航总局从事翻译工作,后调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从事俄语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他首译《伏契克文集》,其中收录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多次被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他稍后编译出版的《鲜血写成的一本书》,更是被当做研究生的俄语译文教材。
    此外,王槐曼还主编了《俄语同义词词典》、《俄汉科技大词典》等多部工具书。其中出版于1962年的《俄汉科技大词典》被誉为“—部能全面反映现代科技进步的综合性大型词典”。
    1978年,因工作需要,王槐曼调入中国农学会国际部,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从事农业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工作,曾先后选送近2000名研修生出国深造,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强力的助推作用。

发展牡丹产业的最早倡导者

    尽管l3岁就离开家乡,王槐曼的心却始终和家乡连在一起,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今年,洛阳牡丹花会升级为国家级的牡丹文化节。得知这一消息,作为我市发展牡丹产业最早倡导者之一的王槐曼兴奋不已。    。
    1983年前后,王槐曼来洛视察工作,发现我市牡丹种植不但规模有限,而且品种单一。回京后,王槐曼当即向农业部提议扶持洛阳发展牡丹产业。1985年,牡丹基地在邙山建成,后来成为国家级的牡丹基因库。
    “发展牡丹产业,还应大力培养这一领域的科研人才。”在担任中国农学会国际部主任期间,王槐曼总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派遣洛阳籍花卉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此外,王槐曼还策划成立了洛阳九都生物开发协会,通过该协会洛阳可直接向中国农学会推荐出国研修生。
    30年来,经王槐曼推荐出国的洛阳籍研修生有近40名。其中,曾被派往日本岛根大学研修的刘政安博士,如今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致力于牡丹资源保护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曾多次指导我市牡丹苗圃的建设工作。
他把“红富士”引入洛阳

    2010年10月22目,洛宁上戈“红富士”苹果在第八届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再获金奖,成为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人恐怕不知道,正是在王槐曼的倾力“引荐”下,“红富士”才得以被引入洛阳,扎根洛宁。
    1979年,时任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会长的八百板正访华。其间,王槐曼对八百板正随团带来的“红富士”苹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提出了引进“红富士”苹果种苗的意向。
    随后,王槐曼的爱人、时任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的杨枕霞,率领中国果树考察团赴日引进“红富士”苹果种苗。“红富士”在国内移植成功后,1992年,在王槐曼的帮助下,洛宁县被选为“红富士”苹果基地。此后,日本专家多次到洛宁传授苹果种植技术。
采访结束前,王槐曼情深意切地说:“洛阳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这里有我割舍不了的乡情。虽然年事已高,只要家乡建设需要,我一定为乡亲们尽心尽力。”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寻觅先烈的足迹 下一篇一诺千金 43年的无私奉献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