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人物

TOP

沤心沥血为老区 多策并举富村民——记嵩县黄庄乡红堂村党支部书记郭维国
时间:2013-05-10 15:09:49 作者:张长海 王永才 【
嵩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撑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受地域环境因素的制约,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山上不长树,地里不产粮,看着石头山,守着穷家园,这是嵩县外方山区的真实写照。革命老区村红堂村就是这个地域内的一个穷山村。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村里的青壮劳力,紧跟改革大潮,纷纷离开家园外出务工,经济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仍无力改善村子贫穷落后面貌。几代村支部书记也都尽力改善,但收效甚微。2005年郭维国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分析现状,找准症结,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狠抓涉及村民的就医、上学、饮水、道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红堂村第一个移民新村,硬化了村组道路,筑起了斜纹河大桥、两河口大桥、安坡漫水桥,完成了黄六扒饮水项目一期工程,整合了村卫生网点,改善了村小学教学条件,给村民的生活、生产、就医、办学带来了巨大便利。据不完全统计,以上这些建设项目,其中修筑堤坝5963米,爆破方量达10800立方米,垫土157528立方米,硬化村组道路12653米,筑桥271延米,造地40亩,总投资达到1090万元。看着红堂村的变化,上级领导满意了,村民们乐了,都夸老郭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村民的贴心人、带头人。
一、红堂人走上了创建新家园的路
红堂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有15个自然村,分布在深山老林之中,最远的自然村离村委会达十几公里,群众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老郭首先同班子成员研究认为,改善这些村民的居住环境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只有改善了生存条件,才能改善生活条件,为此,村里抓住政府实行扶贫搬迁的大好机遇,在斜纹河畔选址,放炮劈山,筑堤垫地,组织祖居深山老沟的乡亲们分批下山,建设移民新村。老郭费尽心思,争取政策,筹措资金,落实建筑用地,新的移民村规划等。然而,场面铺开了,没人愿意离开老家到这里建新家。山里人有句老话,叫做穷家难舍。祖祖辈辈在那里住惯了,虽然穷,生活不方便,可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坡一石都有着深深的眷恋,要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也有人认为,在河滩边上建房,遇到洪水,保险不保险?于是,对于搬迁下山,一时间没人响应。
老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消除疑虑,动员乡亲们下山,他起早贪黑,连着7天跑遍了全村15个村民组,登门入户,苦口婆心做工作,讲道理,好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起好带头作用,老郭首先把自家亲戚们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动员本家四个弟弟和妻弟一家率先动工,树立下山建家的榜样。6天下来,终于使坚冰融化,亲戚们先后行动,使搁置的新村工地热闹起来,群众也积极在报名、搬迁。
经过三年的动员、建设,红堂新村已先后入住出沟下山的村民90户,人口543人。新村房舍排列整齐,道路硬化,水电齐备,村民购物、就医、孩子上小学不用出村,与前些年相比,群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这些,村民们一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都说,还是我们的郭支书有远见,使我们改变了世代出门都爬山的现状。
二、修路筑桥蹚开了红堂人脚下的路
移民新村建成后,修建新村通向公路的大桥更加急迫地挂在了老郭的心上。虽然新村和公路只有一河之隔,但却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为了解决修桥的资金,老郭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向县里、市里、省里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申请项目,筹措资金。
2008年的一个冬天,打听到有关项目信息,老郭便于农历腊月二十四迫不及待地赶到郑州。凌晨4点来钟,他就到人家住宅楼门前等着求见,待要找的领导同志出门上班时,老郭已冻得手脚麻木,脸色发青。见此情景,那位领导既感动又心疼,关切地对老郭说,这么冷的天,你不要再跑了,村里建桥的事,就凭你这精神,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
从郑州回来,老郭腿关节病又犯了,好几天疼得出不去门。妻子心疼地埋怨说,人家过年团圆快乐,你过年打针吃药。可老郭却说,我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能为群众办点事,我都是快乐的。来年,项目落实了,桥建成了,乡亲们出门不用再趟河绕远了,可老郭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但最多的是成功的喜悦。
老郭是个追求完善的人。斜纹河大桥一开通,他没有放松下来好好歇口气,便又琢磨起修建两河口大桥的事。两河口是斜纹河与小白河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不仅红堂村的人要从这里经过,邻村、邻乡的人要去汝阳县办事,这里也是必经之路。所以,这座桥建成,会给更多的人带来便利和实惠。
2010年夏,揣着这件事,老郭又一次到郑州找领导要项目。那天临近中午,老郭被值班民警挡在了住宅区门口。没奈何,老郭只好坐在路边树荫下等机会,为了节约钱,他就着矿泉水吃起了干粮。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民警同志看老郭坐在那里不肯离去,就上前询问,为啥非见领导?老郭见人家和气,便说明来意,并掏出身份证、县人大代表证。民警深为老郭这个乡下人的实诚和执着所感动,就连忙与领导联系,请他到领导家里当面说事。此后,在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两河口大桥项目终于立项,并于2012年元月正式建成通车。
老郭和村干部们为村里事操心作难,吃苦受累,深深地感染了乡亲们,不少人为修路架桥主动捐款。多的有几千元、几百元,少的有5元、10元。其中一名去新疆打工,后来落户那里的村民袁纪光得知此事,慷慨解囊捐了5000元;在县政协工作的红堂籍干部雷万民同志,平时就乐于为村里的事跑前跑后,一次给建桥捐了3000元……积水成溪,乡亲们先后为村里建设捐款9.2万元,有效地支持了建桥工程。
三、红堂人正在打破局限于农耕的束缚,一步步走向致富
之路
红堂村居于黄庄乡东南边缘20公里的沟岭交错之中,虽然山不算高,却坡陡地瘠,山上无林,地下无矿,资源匮乏;沟不算深,却交通闭塞,崎岖难行,干旱缺水,条件恶劣。红堂人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农耕,常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种地,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辛苦。
郭支书对此也深有感触,认为要想使村民富起来,仅靠这几亩薄地是绝对不行,于是他积极动员村民,多策并举,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组织村民搞运输、规模养殖、种药材、进城干商业经营、外出打工等,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大家争着往勤劳致富的大道上奔。村民黄章伟搬迁前住黄窑村民组,迁入新村后,利用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优越条件,尝试小规模养猪,目前,常年存栏在30头至50头,年出栏不低于100头,除去各种杂项支出,年纯收入在6万多元;村民路红建,原住黄下沟村民组,一家人守着几亩薄地,粮食不够吃,常年靠救济,如今在新家办起了超市,越办越红火。近几年买了面包车,进货方便,早晚不误,年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村民郭海涛,原住虎尾岭,现在村卫生所从医,他妻子勤劳能干,种地、养猪,一年下来,加上他的收入,全家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是2005年800元的4.69倍,人均净增2950元。
四、有了可心的带头人,红堂人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
村里的面貌变了,群众的生活改善了,大家对村干部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群众反映说,老郭这几年总是为群众考虑,为群众着想,把我们的事放在首位,把村里的事放在首位,却从来不考虑自己,这样的干部,我们确实放心。
村委主任郭献说,群众对我们很信任,很支持,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更是班长郭支书领导得好,头带得好,班子才团结,才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老郭说,这几年,村两委班子干了些事,一个是各级领导、各方面支持;再一个,我们有一个好的党员队伍,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受点累,受点苦,做点难,心里得劲,觉得值。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把我们红堂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红堂人生活更幸福!
这里,映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展示了村干部一心为公的风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广大群众奔小康,就需要这样的村干部。老区,更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张长海  洛阳市老促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王永才  嵩县老促会办公室主任)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村民致富领头人——孟津县小浪底.. 下一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动..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