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TOP

培育老区“造血”功能   增强老区人民的生存能力——孟津县革命老区贫困村群众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4-10-10 15:13:26 作者:孟津县老促会 【
 
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革命老区往往是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恶劣,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地方。最近对孟津县3个老区贫困村(横水镇红桥村、小浪底镇李家岭村、白鹤镇桐乐村)进行调查,发现了老区实现“小康”几个难解的制约因素。
一、孟津县老区概况 
    孟津县是革命老区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辖10个镇,229个村民委员会,2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6万,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全县西高东低,邙山呈东西走向,覆盖全境,中部高南北低的鱼脊状,邙山全长约55公里,宽17公里,南接洛阳盆地,北至黄河谷地,占据孟津74.8%的面积。地形丘陵起伏的丘岗形态,冲沟发育。沟谷一般深40—60米,多呈“U”字形。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70.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人均耕地面积1.23亩。由于地形复杂,光、热、水等资源差异明显,这样造成旱涝不均,老百姓也收获不匀。2013年,孟津城市人口全年可支配收入19500元,农民全年人均 收入7525元。孟津县经省民政部门审定的有老区镇10个,老区村131个, 
老区人口200647人,占全县人口的43.5%。
    据2013底统计,老区农民年平均收入3635元,仅仅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8.3%,距离全县农民平均收入还有3690元。其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15800人,约占老区人口的2%;2300元以下约6万人,约占老区人口的28%;2300—5000元的11万人,约占老区人口的55%。而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3万人,仅占老区人口的15%。 
横水镇红桥村辖8个村民组,350户,1400口人,耕地1300亩,人均耕地0.9亩,荒地800亩,人均年收入210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400元。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77户,他们多数是靠经商、运输或者在县内外打工。
白鹤镇桐乐村,辖20个村民组,1560人,耕地2600亩,荒地2000亩。人均耕地1.7亩,人均年收入190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600元。
小浪底镇李家岭村辖13个村民组,1650人,耕地2500亩,荒地2500亩,人均耕地1.5亩,人均年收入仅210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400元。全村集体企业1个。纯粹依靠农业收入生活的人,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次调查,发现这些老区贫困村存在着以下“四多”现象:
一是憨傻户多。红桥村有9户,涉及23人;桐乐村7户,涉及19人;李家岭村11户,涉及25人。3个村合计27户,涉及人口67人,其中4人(一女三男)如今还住在白马寺精神病院。这些精神病人严重时拿刀砍人,红桥一精神病人跳楼摔死;有的到处乱跑,桐乐村村民王秋生40来岁,整天不沾家,到处捡拾垃圾吃。李家岭村村民李伟子40余岁,我们调查时发现他不知跑到哪里被谁将其头部打伤两处,缝了10多针,其兄怕他跑掉紧紧拉住他不松。其母82岁,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其兄50岁,既要看管憨傻的弟弟,又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至今都没有娶妻,根本没有机会出来干活。这些家庭基本上是靠国家救济生活,人均年收入一般都在1200—2000元之间。
二是残疾人多。3个村残疾户45户,涉及120人。这些家庭除了有国家救助以外,还靠种地收入,他们人均年收入都在1400—2300元之间。桐乐村村民郭黑呑弟兄三人,本人智障,嫂子残疾没腿,哥哥没人照看住敬老院,弟弟憨傻,孩子没人照看。红桥村患有脑溢血、脑血栓而偏瘫者、骨头坏死者、截肢者等残疾人20余人。妇女王改,死了丈夫,自己患了偏瘫,25年卧床不起,肌肉萎缩,连累子女、亲戚几家人轮流去照顾她。李家岭村民岳骨朵64岁,先天性没有左手和右脚,去年又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全家3口人,女儿在高中读书,每学期要交1000多元的书作费、住宿费和学费。妻子在家一方面要照看他,一方面还要到地里参加劳动,生活十分困难。
三是患大病者多。特别是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病等。红桥村患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有7户;桐乐村8户,李家岭村7户、3个村,涉及68人,这些家庭因病返贫。目前这些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其中6户患者都是30多的年轻人。李家岭村2014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李亮亮,高考523分,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失去造血功能,需要骨髓移植,第一次治疗就需资金50多万元。母亲为这天文数字吓得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父亲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四是特困户多。红桥村32户,涉及人口65人;桐乐村22户,涉及57口人;李家岭村38个,涉及130人。三个村合计特困户92户,涉及人口152人。这些家庭人均年收入都在1500—2300元之间。
上述三个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和支持:桐乐村约获国家资助700万元,李家岭村获400余万元,红桥村获130万元。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是用于群众搬迁,修路、饮水、教育等方面,没有形成“造血”功能。
三个村中唯有李家岭村有一个集体企业,是李家岭自筹资金以及省、市、县老促会和洛阳014中心支持了60万元成立的农产品(红薯)加工场,这个项目投入生产后,提高了该村的“造血”功能,使其年收入增加了25—30万元。
恶劣的生存条件、憨傻户、残疾人多、大病多、特困户多、意外的伤害,加上偶然的灾害,缺乏“造血”功能,这些都是影响老区实现“小康”不容忽视的几根“软肋”。
一些能人外出从事动物展览、建筑业、商业活动等,人均年收入多在数万元之多,从而拉大了这些村的贫富差距。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一般年收入都在七、八千元以上。红桥村有420人,桐乐村670人,李家岭村650人在县内外打工,这不能说不是老区村脱贫的一条重要出路。
    老区村外出人员增加,村里形成了 “空壳”现象:如今这些村剩下的人口不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红桥村仅剩下410多口人;桐乐村530余人;李家岭村520来人。留在村里的这些人多是“613899”部队(即儿童、妇女、老人)。
 二、孟津老区群众贫困的原因调查 
 革命老区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历史上当年我党我军,出于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往往选择那些生存条件困难的边远山区为根据地,所以,如今的革命老区多是条件差的边远山区。这些地方交通闭塞,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瘠薄,干旱、山洪、狂风暴雨、冰雹等严重自然灾害往往不时地袭来,生存条件恶劣。造成作物产量低,农业生产不景气,农民生活困难。
2.山区交通闭塞,物流不畅,发达地区的物资运不进去,山
区的物产运不出来,造成农民收入低下。孟津县老区村小浪底镇李家岭,从镇里到村里的一段道路长期是一条土路,直到2012年才修通了水泥路。
3.老区和发达地区难以互成婚姻,所以,老区近亲结婚现象较多,憨傻互婚现象多,造成憨傻户也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这些人或者失去生产生活能力,或者有些虽有生产能力,但是,不会打理生活,即使国家给予一定的救济,生活依然显得困难。所以,有人说这些人“解放前没有翻身,解放后也没有翻身,改革开放以后仍然没有翻身”。
4.由于山区医疗条件差,重大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没钱治疗,造成村里先天的、后天的残疾人多,给这些家庭造成了巨大灾难。残疾人多数失去生产生活能力,自己不能创造生产价值,有些残疾人还是家庭的主要成员,造成整个家庭经济困难。
5.大病是革命老区部分群众贫困的致命因素。特别是有些病致人残疾,这些人丧失劳动能力不说,还花去家里大量资金,连累多名家人轮流照看。
6.山区文化教育也相对落后,对于外面的世界情况不甚了解,思想随之落后,部分农民中存在有 “小富即安”的思想;安于现状,缺乏开放进取的意识;他们往往胆识缺失,患得患失,“抱着怕捂死,松开怕飞了”,常常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正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 “抱着金碗要饭吃”,看不到山区农村丰厚而有价值的资源(如土地、荒沟、荒坡、山林、清净的环境、蓝天、白云、清流、山风、红色资源等),像红桥村有山有水,临近公路,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却没有开发、利用。
6.前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改善老区群众的生存条件,目前仍有必要继续加大对于此项工作的投入。这些投入好像是给“严重的病人输血”,而老区村的“造血”功能依然很差,却没有得到改善,老区的发展就缺乏后劲儿。
以上三个村享受低保人数达326人(李家岭75人,桐乐136人,红桥115人)。低保A级每月国家救助115元,B级每月国家救助95元,C级每月国家救助85元。按照目前的价格因素,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老区问题。
 三、几点建议 
    1.进行城镇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老区村实施整体搬迁力度。改善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饮水、医疗、教育等。
2.加强老区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对老区群众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树立老区群众的开放意识,更新他们的创业观念,培育他们的创业胆识,让老区群众看到自己丰厚的资源优势,能够自觉、大胆地去开发、利用它,在思想上培育老区群众的“造血”功能。
 3.要树立老区扶贫的新观念。培育老区的“造血”功能是长久之策。各级政府、扶贫办、老促会等有关部门应千方百计帮助老区群众引进项目,引进资金,依据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的远景规划,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帮扶老区产业经济的发展,让老区具备“造血”功能,办出自己的产业特色。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扶贫,思想扶贫,教育扶贫等这些长线扶贫内容,从根本上解决老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
 4.期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憨傻、残疾、大病、特困户脱贫的根本办法,出台特殊照顾政策:诸如建立智障社会福利机构,把智障者养起来,让他们生活有所依,医疗有所靠,不然这些人永远都难以过上小康生活;对于他们的后代,国家可以免费对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及早缓解其家庭困难。
 5.鼓励老区年轻人外出打工,这样既有利于增加老区群众收入,也有利于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步伐。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 满怀服务热情为促进全县农民创收.. 下一篇关于对新安县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