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TOP

宜阳县培育肉牛产业集群的调查
时间:2014-12-05 16:56:26 作者:宜阳县老促会 【
 

宜阳县培育肉牛产业集群的调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畜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强力打造宜阳伊众肉牛产业化集群,有效地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制约,肉牛产业发展还存在着问题和困难。近期,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情况如下:

一、全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耕地97万亩,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14.3万吨,玉米16万吨,花生6万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40万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洛阳市农业大县,也是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现代肉牛优势区域县。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县肉牛存栏11.2万头,年出栏肉牛6.2万头,牛肉产量9510吨。

(一)肉牛产业实现了转轨变型。宜阳养牛业历史悠久,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养牛业一直作为役畜繁殖生产,注重的是役用性能的提高,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后,养牛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养牛业的役用性能逐渐丧失,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后,全县引进了法国优良品种夏洛莱牛,广泛推广了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了肉牛品种改良,养牛业开始由役用向役、肉兼用生产阶段转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养牛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养牛业成功实现了由役用型向肉用型的转轨变型。

(二)肉牛产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全县肉牛的主要品种是以南阳黄牛和秦川牛为基础,引进法国夏洛莱牛进行杂交形成的改良型肉牛品种,还有部分西门塔尔改良型品种。目前,全县上观、花果山、张坞、连庄等部分山区因机械化无法推行,养牛兼具役用、肉用功能,多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肉牛养殖户户均养殖肉牛3—5头;韩城、柳泉、三乡、高村、赵保、董王庄、樊村、白杨等乡镇以发展规模养殖场为抓手,引进先进养殖技术,肉牛产业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连年提高。目前,全县已发展存栏50头以上中小规模牛场54家,规模牛场肉牛总存栏达到2万头。

(三)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肉牛产业龙头企业。为培育和壮大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全县推出三项优惠政策:一是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对肉牛项目优先供地,由畜牧部门牵头,国土、规划等部门配合,帮助入驻项目完善手续,加速办理用地审批。二是对新上的龙头项目,明确一名乡镇副职分包负责,并安排专人全天驻守工地,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简化办事手续,开通绿色窗口,实行规划、土地、环评、住建、消防、防疫等相关手续“一站式”办结;召开畜牧、规划、发改委、住建、消防、金融、乡镇及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打捆使用农业项目资金,尽力为带动作用强、生态效益明显、生产规模大的肉牛企业和养殖户提供项目区“三通一平”,并积极向上级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对宜阳伊众、恒鑫牛业等一批龙头项目和养殖大户在融资贷款、资金补贴上给予优惠,帮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快速成长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2013年全县先后争取到中央、省畜牧项目资金590万元,全部用于伊众肉牛、恒鑫牛业、宜绿牛业、赵保锦盛、韩城成方、晚平、伊祥、昌兴等8个大型肉牛养殖场发展肉牛规模养殖。

(四)宜阳伊众肉牛产业化集群顺利推进。2011年,宜阳县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4亿元的伊众肉牛科技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位于韩城镇官东村,占地578.5亩,主要建设一个引进荷兰先进的自动饲喂系统纯种安格斯高档肉牛养殖场(栏位1万个,出栏可达3万头)、年屠宰10万头肉牛生产线、10万吨饲料加工厂、沼气发电厂等。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2.2亿元,建设肉牛繁育、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饲料生产加工厂房及技术研发大楼等。目前,30栋牛舍共1万个栏位主体、地面平整、厂区内外道路铺设、沼气池地下结构、年产10万吨饲料加工厂地基均已完工。计划到2015年底,形成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洛阳伊众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洛阳伊众肉牛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洛阳市宜绿牛业有限公司、宜阳县韩城伊祥养殖场等十个千头牛场为骨干,依托宜阳、渑池、洛宁、栾川等5县28个乡镇的肉牛养殖户和肉牛养殖场的宜阳伊众肉牛产业集群。建成后年屠宰肉牛10万头,产值达21亿元,带动农户10000户,可直接增加农民就业10000人,农民户均家庭收入可提高6000元,带动宜阳及周边地区1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2013年7月,省政府认定宜阳伊众肉牛产业集群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我省40个畜牧产业化集群之一,是我市唯一一家肉牛产业化集群。

二、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宜阳县肉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集约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目前基层多数养殖场资金缺乏,规模化建设、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农村肉牛散养户受传统观念影响,局限于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基础设施投入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运作,制约了肉牛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全县现有肉牛人工授精繁育点16个,授精繁育点全部为个体投资建设,人工授精繁育点设施薄弱、仪器设备陈旧。

三是母牛资源减少。近年来,受社会生产比较效益影响,过去的肉牛养殖户部分不愿再继续养牛,使肉牛生产的主力军—农村散养户大面积消失;另外由于母牛养殖周期长、见效慢等原因,导致农民饲养量下降,母牛资源持续减少。

四是肉牛科学养殖技术普及不够。基层畜牧站投入资金少,缺少专业及技术人员、设备不健全,影响新知识、新技术的宣传和普及,不能适应当前高效肉牛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县畜牧局现有职工71人,其中技术人员25人,各乡镇目前暂无派驻技术人员。

五是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宜阳伊众肉牛科技园正处于建设阶段,还未发挥肉牛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全县基层肉牛养殖户由于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还未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三、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全县肉牛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户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开辟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对养牛业的投入。协调解决养牛业小额信贷资金,实行联户担保,延长贷款期限。进一步完善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向和方式,重点投资科技服务和机制创新,重点支持良繁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养牛科技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改善养牛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建立肉牛繁育体系。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加快优势肉牛业发展的基础,把种业作为先导产业,提高供种质量和能力。加大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继续加大肉牛人工授精繁育点的建设力度,提高优良品种的集约化应用水平,从而实现全县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实施能繁母牛补贴制度。抓紧制定发展能繁母牛数量的措施,包括对全县全部基础母牛进行身份登记,出台限制宰杀能繁母牛和后备母牛,实行“宰一补一”等制度,严格控制能繁母牛出栏。县财政可拨出专款,对能繁母牛每头每年养殖费给予一定补贴,保证牛源数量稳定增长。

四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有计划地补充乡村两级畜牧服务队伍,可考虑将村级防疫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改善工作条件和待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畜牧局现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继续实行科技人员“一线创业工作法”和“科技入户工程”,对全县基层养牛户进行经常性的科学养牛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其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

五是扶持龙头屠宰加工企业。从实际出发,明确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重点,努力做大做强宜阳伊众肉牛、洛阳宜绿牛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企业建设集约化、标准化的示范养殖基地,对龙头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提供全程服务、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签订订单、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共同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实现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宜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杨浩峰、李江波、宜老会)           二〇一四年十月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栾川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下一篇 满怀服务热情为促进全县农民创收..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