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TOP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激活扶贫内生动力——洛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时间:2016-04-25 09:31:54 作者:洛阳市老促会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对市老促会撰写的《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激活扶贫内生动力》调研报告的批示:
转秉锐、向平同志阅处。在脱贫攻坚中要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向松涛、中路同志问好!
 
                                   李  亚                              
                               2016年4月12日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激活扶贫内生动力
——洛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洛阳市老促会  洛宁县老促会
 
今年年初,洛宁分管老区工作的县委组织部长毛春歌同志到老促会座谈老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到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准扶贫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活扶贫的内生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毛春歌还说:“革命老区远离城镇,处在深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客观存在,一些老区贫困村的党组织存在着战斗力不强,信任度不高,凝聚力不够,带动力不足的问题,不解决‘四不’问题,外援再多,精准扶贫只是一句空话,即便在规定的时间里脱了贫,还会返贫,我们要的是真实脱贫不返贫,数字脱贫还会贫。”毛春歌同志还就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践做法进行了介绍。对此,市老促会的领导很受启发。主要领导带队,一行5人,与洛宁县委组织部、扶贫办、县老促会等有关领导,通过座谈交流、走村入户、约见典型等方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识到,只有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才能有效激发老区干部群众在扶贫攻坚中的内生活力。
洛宁县是革命老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辖10镇8乡,384个行政村,48万人,其中,有240个老区村,27.2万老区人口。由于贫困村多处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多,居住分散,无集体经济,缺支柱产业,靠天吃饭,被烙上“山穷、地穷、人更穷”的贫困印记,脱贫致富难度很大。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地加快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十二五”期间,累计有4.6万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老区农民年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5196元增长到2015年的8323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 建立领导干部联乡联村,不脱贫不离岗责任制
贫困村因远离城镇,加之“脸面工程”政绩观的影响,过去很少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照,是领导常年走不到的地方。为了解决正确的政绩观,县委、县政府决定执行严格的领导干部“联乡联村”,对贫困村执行“不脱贫不离岗”的严格管理制度,即扶贫项目年签合同、月查进度、季查效果、年终公示、群众评议、绩效挂钩。政策出台后,各级领导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加快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据粗略统计,近两年,各级领导包扶贫困村162个,共协调资金6700余万元,实施脱贫项目314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10余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40余件,调解民生纠纷872起。评选基层先进党员236人,先进支部78个,新发展党员480人。这些效果用群众的话表述:村支部和党员成了百姓的主心骨。
东宋乡方里村是一个乱村穷村,乡武装部包村后,帮助该村领导主动与洛阳东汉禽业有限公司联系,流转土地150亩,建立了养鸭开发园区,组织20户贫困农户入园养鸭,一茬平均每只鸭净挣1.5-1.8元。调研时,村里领导让我们看了郑立云、郑丽云姐妹俩的养鸭棚。姐妹俩说:“过去外出打工一年辛辛苦苦落不了两万元,现在一个棚一批养5000只,一年养9棚,出栏成鸭九万只,一年下来十多万,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针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村支书李留念说:“过去穷是干部不作为,党员干部无信念,无群众,无要求,落实上边的政策和措施只是开开会传达传达,只说不做。现在不行了,制度管人,群众管干部。”
  • 培育扶贫示范点,发挥先进示范带动效益
现在贫困村谈经济发展难,一些干部和群众都说难。“难就难在没人,能人出去打工了,留下的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我们村只有荒山没矿没水靠什么产业发展,只能靠天收,混个肚圆”。这确是大部分贫困村的真实的写照。
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党建示范点,打造产业示范带”的脱贫发展战略。第一项措施是筹资840余万元,为34个贫困村建设村两委办公楼,彻底解决了一些村里办公条件差甚至无地办公的窘象,党员活动有了自己的场所,群众办事不用再跑到干部家里说事,办公室前建了广场,群众文化生活迅速提高;第二项措施是在贫困村建立党建工作实绩档案考核制度,将村级党组织的基本情况、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执行、党建工作开展、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班子成员履职尽责、考核结果评定等6项内容建立实绩档案,通过列清单、定措施、查进度、考绩效“四步工作法”,全面、真实、客观、公正的记录村级党组织工作业绩;第三项措施是培育产业经济示范点,打造产业示范带,在党建工作的推动下,已建立产业示范点53个,形成了以苹果、金珠沙梨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带21.5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带10万亩;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专业带,共养牛12万头,养羊10万只;以沙兰杨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带,年加工木材4万立方;以药材生产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2万亩;以北京德青源公司金鸡扶贫、华英集团并购东汉禽业、天豫循环农业产业园的畜牧养殖,农业新、特、优、种植产业带,惠及4000余农户。地处深山区的罗岭乡讲理村、离县城和主干公路都很远,无出山的大路可行,只有一条80年代在老支书带领群众修建的不足2米的砂石路,山高路陡,雨季经常被水冲毁。经济十分落后,年轻人外出打工,荒山一直荒着。面对这一穷村,乡党委动员离职的公安干警金相超回村担任支部书记。金相超上任后,凭借自己的人缘,筹措资金3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长达2.3公里的出山路。修路时,必须要毁掉老支书温栓定的7棵核桃树,老支书说:“这是我的养老树,为了村的利益,不要赔偿了。”他带头伐掉了7棵几十年的核桃树。就在党员公心影响下,修路不赔偿群众无怨无悔。路修好了,老支书又当上了义务护路员。讲理村有种植核桃的历史,但大都是厚皮夹仁的老品种。为发展新品种核桃种植,金相超同志利用明末至今金姓族人每逢祭祖、过节聚会时,族长会将族人内部在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摆出来,促膝交谈,相互沟通,讲讲道理,化解矛盾的传统方式,每周在讲理堂议事,在讲理堂解决群众纠纷,用传统的“讲理”方式动员群众组织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科学化的种植。传统的“讲理”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村风民风,还促进了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讲理村依靠着荒山多的优势,已形成了1100亩的核桃产业,650亩牡丹产业,840亩的烟叶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2023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9831元,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贫困村成了文明村、富裕村。有了产业,打工的回村了,儿童有了父母的疼爱,老人有了孩子的孝敬。群众说:“这些年俺村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人上访,俺村真正是文明和谐村。”讲理村核桃产业发展带动了周围6个村的核桃发展,县乡决定为了核桃产业再投资70万元,拓宽讲理村的出路和核桃交易市场的建设。
  • 培训基层党员技能,提升党员扶贫带动能力
这次调研,县委组织部推荐我们到马店镇关庙村看一看金珠沙梨产业。到了该村山巅,到处可以看到成规模的沙梨种植,还遇到不少种植户拉着沤制的土杂肥正在给梨树施肥。所见的群众都说村的沙梨产业发展是村干部、党员带出来的。在座谈中,村支书安民香说:“我们村的李应贤,是退伍军人,回村后潜心研究沙梨的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历时1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选育出了不少沙梨新品种,效益很好,亩收入八、九千元,这些创新获得过国家和省级的科技奖,个人获得了农村科技人才奖。”为了推广这个沙梨产业,村支部请文化人根据这种沙梨的“珍、奇、异”的特点,起了“金珠沙梨”的名字,注册商标并采取四项措施,推广沙梨产业。一是每个党员必须在自己承包田里种植沙梨,跟李应贤学技术;二是第三年每个党员必须包5户梨农学会技术;三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沙梨的种植、土地流转和周围村的发展,包装、市场开发,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唯此一家的规模;四是以创始人李应贤为首建立金珠沙梨协会,并在协会建立党支部,党员分包新种植户,实施“双支部”党建管理制度,即在村里,党员归村支部管理,在协会,党员归协会党支部管理,“双支部”每周开一次支部碰头会,检查包户党员、技术服务、梨园管理措施落实等责任,常年为梨农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对此还以协会名义经常聘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现场授课。协会还筹资5万元组建了营销队伍,并由市商业局包村干部负责与洛阳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互联网+,拓宽金珠沙梨的销售渠道。目前,该村已栽种金珠沙梨面积2100亩,年产沙梨330万公斤,创产值1000余万元,并且带动周边贫困村32个,面积达1.2万亩。金珠沙梨已经成了洛宁的一张名片,台湾客商点名要洛宁的“沙梨干”经营,梨花盛开时节也成了新的观光风景线。
洛宁县委、县政府根据这一事实,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了学技术、长本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活动。每到农时的关键季节,河科大农学院的教授专家和各级农技人员到定点的党建示范村手把手地教党员学技术,然后再到各户传授技术。东宋乡方里村聘请市农业局园林站的技术员到村里传授苹果栽培技术,每到关键季节农技人员通知党员和种植苹果的妇女集中授课,经过一年的培训,过去要砍的果树又恢复了生机,被培训的妇女说:“过去苹果论堆卖,一亩地辛苦下来只有一千元收入,现在掌握了技术,俺的苹果论个卖。”
  • 充分利用地方革命斗争史和深厚的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党员和群众,提升党的宗旨意识与和谐向上的精神
洛宁县是豫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豫西建党较早的一个县。从旧民主革命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洛宁人民从未停止与帝、官、封的斗争,涌现出很多像许幼平、廉风梧、马腾蛟、温旭阳、李翔梧、曲乃生、贺崇升等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先烈们的革命思想、英勇的革命事迹,一直鼓舞影响着洛宁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经过县乡老促会的共同努力,广泛征集革命斗争史料,在河底村、中高村、赵村乡、长水村等村,办起了4个乡村老区革命历史展示室,在群众路线教育的活动中,先后组织了1.6万余名干部群众到老区革命历史展示室参观学习,观英烈事迹,学英烈精神,在各级干部队伍中开展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党的宗旨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西山底乡孙洞村两委班子通过参观学习,深受教育,面对困难,心向英烈,近两年在园区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推进土地流转;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争取政策性资金倾斜;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强化农民技术培训等措施完善实施,使园区13个示范项目效益突显,2015年产值达1.2亿元,效益1200万元,留住了村内313个外出劳力在村内及园区就业。
洛宁县古称“洛书之乡”,古书《易经・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意“洛水出洛书”。“洛出书处”位于现在的长水村。“洛书之乡”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和源泉。在河洛文化的影响下,先祖仓颉造字,河图洛书定阴阳等中华文化的沿革,造就了洛宁历史文化无以伦比的厚重,积淀着先祖深层次的精神寄托与追求,体现着前人的砥砺意志、净化心灵、智慧启迪、和善向上的情操。洛宁靠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办起了乡村民俗、河洛文化等历史文化博物馆3处,弥补了乡村基层文化的缺失。同时还利用这些文化的遗存和秀美山川资源,靠厚重文化、名人文化、山川文化,发展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这一产业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动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据统计,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餐饮、休闲采摘、山水休闲旅游等以泽被贫困农户151家。
  • 强化完善基层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越穷越乱,越乱越难管。这是乡镇领导对穷村乱村管理的无奈表白。组织部长毛春歌说:“穷和乱是一对难兄难弟,穷是乱的基础,乱是穷的根源”。据组织部的分析,乱、穷村有四种表现,一是思想乱。信仰缺失,心理结构多元、多变、多样、道德失范,党内派性严重、班子不团结,很难谈上为百姓服务。二是财务乱。收入不明,支出混乱,多少钱,用到哪,谁审批,无制度约束。三是社会乱。赌博风愈演愈烈,诚心缺失,刑事和偷盗案件越来越多。四是集体家底乱。集体资产几乎成了村干部的私家财产,集体资产低价承包,转包赢利;土地流转违规发包,低价承包。面对这样的局面,洛宁县委、县政府从强化完善基层管理制度入手,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推行了“四项基层制度”建设,坚持贯彻落实“四项基层制度”作为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走上了制度管干部、群众评干部,强化基层服务的正确路子。
  1. 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一是强化基层民主科学组织决策制度。2015年度先后对全县42个村支部进行了调整充实,聘请党校、河科大教授,利用农闲时间,对全县2500余名村“三委”成员进行了培训。二是筑牢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群众基础。认真落实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选举相关制度,探索建立了村民代表联系村民制度,全县共选出村民小组长3053人、村民代表17245人。三是规范基层民主决策行为。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明确了9个大项27个小项的农村工作内容和决策项目,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进行科学决策。截止目前,已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成村级事务决策956项,落实839项。
  2. 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制度。一是规范为民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规范社区硬件设施配备、规范社区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持续提升了社区工作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成功创建4个优秀服务社区。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规范和改进,确保各项便民服务高效运转。二是探索延伸服务触角。高标准建成了在礼社区和洛书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建成了53个村级服务中心,为群众开展新农合办理、低保五保申报、惠农资金发放等6大类32项代办业务。二是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制定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服务办法》、《责任追究制度》等7项服务制度,确保了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办理效率。同时,编印《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和机制服务指南》、各相关单位四项基础制度“明白卡”10万余份,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办成自身需要的相关手续和业务,享受到了和城镇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3. 完善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一是建立基层矛盾化解三级体系。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村级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矛盾化解体系建立以来,共接待群众400多人次,及时处理矛盾纠纷96起。二是抓好矛盾化解三级体系。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村级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矛盾化解体系建立以来,共接待群众400多人次,及时处理矛盾纠纷96起。二是抓好矛盾纠纷的水龙头预防。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成功预防了120多起矛盾纠纷或信访事件的发生。三是着力构建多方联运的矛盾调解格局。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及村内有威望公认的贤士能人作用,在乡村设立了“社会法庭”,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件;建立和完善了矛盾调解报告制度,由县级部门协调相关单位对调处不成的矛盾进行集体会商、处理。
  4. 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一是积极搞好政务公开“阳光工程”。严格按照公开制度,将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工作全部纳入公示范围。有效整合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纪检小组等村级监督形式。采取抽查、随机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全县基层党务、政务公开率达100%。二是大力惩处违法乱纪行为。由县纪委牵头,集中对危房改造、种粮补贴、城乡低保等惠农事项开展检查11次,立案67起,查处违规违纪基层干部118人,给予撤职、党内除名等处分9人,收缴违纪资金26万元。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制定了《洛宁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监督和责任追究办法》、《洛宁县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规定》等一批规章制度,用制度保证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基层党风政风不断改善。
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感受颇多。正像关庄村的群众说的那样,“有了好村官,就有了好百姓”。调研组的同志说:“长期以来一直讲中国的严重问题是教育农民,现在看来培养好、教育好、管理好、监督好基层干部,当好村官,才是各级党组织的当务之急。实践也证明,只有建设一个坚强有力、一心为公、一心为群众的基层组织,才能带领群众走向和谐、富裕的新生活。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对老区贫困村联系村(点)第.. 下一篇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是速效精准脱..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