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今天举办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讲解员观摩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这次观摩,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水平,提升展示室的宣传效果,使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回顾建党历程,重读党的章程和入党誓词,来纪念党的95周岁生日,广泛宣传老区精神,进而用老区精神引导老区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用老区精神对全党全民进行一次精神洗礼,用老区精神引领老区的小康征程,用老区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进一步认识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使老区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动力
老区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经过生与死的考验铸就出来的伟大精神,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具有丰富的内涵,那就是爱党信党、为革命胜利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的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与群众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重读党史和党的章程,我们感触很深。在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里,是老区精神坚定了党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力量;是老区精神,鼓舞了全民族斗志,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日寇的野蛮侵略,老区人民进行了一次次不屈不挠的斗争;是老区精神,坚定不移地依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革命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了党和军队的优良作风,创建了世上独一无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军队。这就是老区精神的价值观。靠老区精神,全国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夺取了革命胜利。所以老区精神是民族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的丰富和发展。
老区精神不但具有历史的价值,更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老区精神,对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作出了系列的重要指示。毛主席1957年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邓小平同志讲:“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撑。”江泽民同志讲:“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胡锦涛同志讲:“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争、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精神的传承、发扬和光大作过一系列的指示。今年4月24日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安徽六安市金寨县视察时,参观了革命博物馆,面对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深切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老区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感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还多次指出:“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传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承发扬光大老区精神的精辟论述,充分说明了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着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军事风险等重大的威胁,就必须用坚毅的不畏强敌的老区精神,凝聚民心士气战胜它们。面对在党内和社会存在信仰多元、诚信道德缺失、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社会现象,通过大力学习宣传、弘扬老区精神,荡涤污泥浊水,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完善思想品格,培育浩然正气。面对着一些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等、靠、要”的事业观,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只求混饭的消费观、崇拜鬼神的宗教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精神贫困,通过学习用老区精神的价值观引领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使老区精神成为老区扶贫攻坚的活力源泉。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相信有革命老区群众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在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帮助支持下,革命老区一定能够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
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让老区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
2008年以来,市、县、乡老促会的全体同志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指导下,根据我市丰富的老区革命斗争史,在老区乡村兴建了60余个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这是一次对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抢救,挖掘、收集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斗争史实和遗迹。经近年来对展示室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整理,通过检查验收,市委宣传部将44个展示室命名为“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老促会共同授牌。
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44个展示室共筹措资金540余万元,除县委、县政府在党费、文化经费中给予支持外,380余万元是社会和群众自筹解决的,一些烈士后代纷纷回归故里,追忆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捐资扩建展示室,有的索要资料作为教育子女的教材。伊川县平等乡马回村的64位老人,自发筹资2650元,为展示室塑立毛主席像,并义务担任讲解员。伊川县江左镇官庄村烈士李士拔的后代李清森捐资50万元,重建展示室和文化广场。偃师市府店镇西口孜村万基铝业公司投资30万元,重新布置了展示室。今年5月中旬,八路军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代一行50多人,到偃师、伊川重走父辈战斗过的地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讲述先烈与日寇英勇搏斗而壮烈牺牲的事迹,弘扬老区精神。这些事例就充分说明,用老区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给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树立正能量,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形式。
用乡村革命历史展示室宣传老区精神是洛阳老区宣传的一个创举,2013年8月5日新华社发表了消息,10月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一形式填补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农村的缺失。
展示室布展以来,成了新党员入党宣誓的会场,成了新团员宣誓的地点,成了党的宗旨教育的课堂。参观学习的人通过重温历史记忆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留言。孟津麻屯镇的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出了共产党员烈士张长安的抗日事迹,其孙子麻屯小学教师张育松看后激动不已,他说:“爷爷的抗日事迹的展出,让我看到老一辈在国家遭受苦难之时挺身而出的高大形象,自觉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爷爷至死无悔的信仰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敬佩、让我自信、让我奋斗、让我自豪,作为人民教师,一定继承祖辈爱国精神,用老一代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让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偃师的一位参观者写道:“现在的社会变了,但变的是方式方法,不变的是道路信仰。”一些乱村建了展示室,经过参观学习讨论,村风民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忤逆不孝的人少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无私奉献的人多了,图书室读书的人多了,为此《河南日报》2014年6月3日载文评论说孟津《用红色文化塑造了乡风民俗》。据不完全统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上至国家、省、市机关领导,下至乡村干部、学生、群众到展示室参观的人数达15万人次。
上述事实可以完全说明,利用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平台,对重温民族记忆、激荡国家情怀、凝聚推动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的老区精神,可为老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国家富强提供思想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不断的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今年下半年,各县(市、区)要利用党建日、建军日、国庆日等节点,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爱国主义基地这个平台,聚焦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平台的统筹工作,把宣传弘扬老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对此,按照中央关于“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一是进一步挖掘、整理革命老区精神财富,让老区精神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些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精神的研究,推荐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编辑出版当地老区精神的刊物书籍,编撰老区建设的史志、文献、人物传纪等,以多种形式,不断加强老区精神宣传主阵地建设。
二是加强老区精神的宣传策划力度,形成社会合力宣传老区精神的态势。紧跟党中央脱贫攻坚步伐,找准宣传定位点和发力点,联合组织部、宣传部、市直工委、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把每个阶段的宣传工作策划好、组织好,用老区精神为扶贫攻坚注入正能量,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的实践中。
三是利用党建日、建军日、国庆日等组织好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的公务员、学生、工人、青年、社区群众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什么是老区精神”、“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老区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力量”、“老区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大讨论,并组织讲演比赛,编辑参观感、悟论文集等,用多种形式来宣传和弘扬老区精神。
-
各级老促会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身体力行的践行老区精神
多年来,我市各级老促会的同志,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老区人民的浓厚感情,退而不休,余热生辉、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在促进老区建设事业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洛阳市老促会的创始人,老会长宗树铮同志,80多岁的高龄,还组织记者,历经数月,翻山越岭,调研“搬迁扶贫”,向中央反映,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创造了“洛阳模式”。一位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曾写诗表达对宗老的敬佩之情:“抗倭浴血沂蒙山,战将舍家下中原。建功立业河洛地,九朝古都谱新篇。老骥伏枥志千里,情系老区放执言。南北奔波为百姓,德堪为范民称赞”。各县乡老促会还有一大批表现突出的老同志,如洛宁老促会原会长丁魁、新安县老促会的原会长江进京、伊川县老促会会长李钢丁、孟津县老促会会长孙顺通、偃师市老促会副会长魏宏军、嵩县老促会妇工委主任任丽华等等,他们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心系老区群众,践行着老区精神。
国家老促会会长王健把老促会精神归纳为32个字,是“无私奉献、夙夜在公、开拓创新、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植根于民、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我们老促会系统一定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为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不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