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老促会安排部署,汝阳县老促会组织有关人员专题对产业联系点的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联系点基本情况
汝阳县老促会在十八盘乡建立产业联系点3个,分别是十八盘村、登山村、木庄村。这3个村共有人口897户,3186人,都属于贫困村,2016年年初经由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委审核,公开公示,上级考察,共确定精准扶贫户282户,985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其中112户405人已脱贫。截止2016年底,三个村共有贫困户164户,428人未脱贫。这三个村均有第一驻村支部书记。其中登山村包村单位为汝阳县运管局、审计局、汽车站,驻村第一书记为卢豪;木庄村包村单位为洛阳城投集团,驻村第一书记为王红强;十八盘村包村单位为汝阳县政府办,驻村第一书记为宁秀欣,这三名同志从2015年5月份开始,吃住在村,长期在村里驻村开展扶贫工作。
二、脱贫攻坚主要做法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同村三委成员因村制宜,积极理清工作思路,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贫瘠等特点及贫困户因病致贫、因住房致贫、因学致贫、因缺资金技术等致贫原因,他们多渠道多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二是发展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针对十八盘乡有种植香菇的优势和技术特点,驻村第一书记同村三委工作人员动员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互助资金、小额贷款等形式支持贫困户发展香菇生产,以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2016年十八盘村有6户12人通过种植香菇脱贫。三是外出打工脱贫。动员农村富裕劳力,向县城或大城市转移,靠打工增加收入,实现早日脱贫。2016年这三个村共有33户196人通过外出务工脱贫。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协调县劳动服务公司,为香菇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增加收入。五是社会兜底保障脱贫。针对因大病或先天残疾及智障人员,依靠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措施助推他们脱贫,2016年共有16户33人通过社会兜底脱贫。六是改善基础设施。依托市老促会特殊经费项目、整村推进项目,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在木庄村新修道路800米,护栏400米,登山村新修道路5000米,以项目带动就业推动农户脱贫。目前洛发旅游集团已完成登山村红色旅游基地的前期规划、评审工作,明年项目将正式实施。七是依靠雨露计划等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扶贫办实施了雨露扶贫计划,对升入职业院校的大专生,每人每年帮扶1500元;对贫困户子女在中小学校及高中就读的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16年共有43名贫困户子女在“两免一补”政策上受益;协调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助资金1.5万元,救助贫困户子女及留守儿童27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依托县总工会、县民政局、县工商联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升入大学的贫困户子女每人提供1500—3000元不等的学费支助,帮他们顺利入学,2016年这三个村共有5名大学生获1.3万余元资助。八是节能降耗助推脱贫。按照市老促会领导建议,将香菇种植废料回收,重复利用种植平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组织动员农户加入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实行原材料统一购买,成品统一销售,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人力、财力;整合资金建立大型冷库,减少农户各自建冷库的人力财力浪费;建立食用菌加工企业,尽力拉长产业链条,统一制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九是借梯上楼。帮扶单位、各包村单位除派驻第一书记外,还每月一次定期入村入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他们认真帮贫困户理思路,找方法,因户施策,让他们或外出打工或发展种养加工业,在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还积极捐款捐物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2016年依托到户增收资金20万元,带动40户农户发展养牛业。
三、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老促会产业经济联系点,经过市、县老促会、帮扶单位及干群的共同努力,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同时,积极推行产业脱贫、项目脱贫,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形成了多方合力的工作格局,扶贫攻坚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相对于贫困户全部脱贫来说,脱贫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这三个村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存在行路难、饮水难问题,生产生活资源相对匮乏,无发展后劲。
二是资金不足。扶贫资金投入少,与当地干群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存在差距;互助资金量少面小,发挥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差、能力弱。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少,专业合作社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科技意识差,生产经营能力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思路。
四是扶贫攻坚效果不平衡。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相互交织,因天灾人祸等,使有些农户刚脱贫就又返贫。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口培训。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同企业联合,与就业联合,增强技术培训实用性,使农民学了能用,学了有用。
二是强化扶贫效果。坚持“扶贫扶志”原则,区别对待,分类扶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早日靠技能脱贫,靠本身的才能脱贫。
三是引导爱心人士、企业加入扶贫队伍。组织引导爱心人士、企业为贫困户做报告,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毅力,振作精神,以致富人士为楷模,坚持自主脱贫,同时引导爱心企业为贫困户输血,激发他们的造血功能,早日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