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北冶镇革命老区三王庄村
一、基本情况
三王庄村位于新安县北冶镇北部,属浅山丘陵地区,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268户,120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390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退耕还林面积1600.2亩。现有党员21人(女1人),预备党员3人。
二、革命老区的由来
三王庄村是我党早期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早在1927年4月就有地下党活动,曾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1933年三王庄村建立地下党组织,高昂任支部书记,先后发展高景荣、高毅等加入党组织,是新安县三个党支部的其中之一。由于革命思想的熏陶,1944年前三王庄村就有高军、高明等17人参加了革命,1945年至1949年,又参加革命的党员、干部18人,建国前共35名。其中省军级2人,地市级2人。建国后1950年至1969年,参加革命34人。三王庄村为革命事业的开展和成功养育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老促会的指导以及县扶贫办、交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大力支持下,三王庄村取得较好的发展。一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投资35万元,打深井一眼,井深297.6米,完善了配套设施,铺设总、支管道8530米。全村人、畜都用上自来水;共投资180余万元,铺修村组道路8公里,使40%的农户改善了出行条件;投资35.6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解决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实现了同网同价。二是全村医疗卫生教育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投资4.6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一个,解决了全村及邻村群众看病难问题;1999年争取上级资金21万元,新建7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2007年至2008年,又投资2万元完善了学校课桌、凳80套,配齐了电脑、图书等教学设施,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全村无一例辍学现象。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2006年—2009年发展林药间作,栽植丹参、金银花300亩,发展优质核桃150亩8000棵,增加了群众收入;成立了村养殖业协会,确定了防疫员,保证了养殖户的饲养安全,目前,全村有养猪户110户,其中50—100头3户,15—55头55户,2—15头43户,其中能繁母猪172头,年存栏1500头以上。除养猪外还有养牛28户55头,养羊3户310只,养蜂5户250箱。同时全村有面粉加工、木材加工专业户3户。四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每年保持对荒山及退耕还林进行补植补栽,使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利用养殖粪便,发展户用沼气150余座,全部投入使用;健全卫生保洁机制,做到村道天天扫,垃圾日日清,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五是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07年投资20万元,建成500平方文化大院一所,配齐了办公设施,安装了远程教育电视,配备了电脑、棋牌、麻将室、老年活动室、门球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目前,三王庄村实现了“四有(有文化大院、便民超市、卫生室、休闲场所)、三通、两普及”目标。
三王庄
简介
三王庄村地处新安县北冶镇中心,距新安县城40公里,是偏远深山区,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开发中心国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32年就有在新安师范上学的高昂由中共地下党员郑曼石(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在县师任教)介绍参加了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到县师搜捕共产党人,高昂脱险于1933年由时任县师校长高延柳介绍到郭也生(当时郭也生、侯步云任新安县特支书记〈即县委〉,郭城关江庄人,侯南李村镇仙桃沟人)所在的新郑师范学习,1933年4月地下党组织回复了高的党籍。高回三王庄(1933年)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高景荣、高毅参加中国共产党,建立三王庄党支部,高昂任党支部书记,(此时新安特支下设三个党支部,一个团支部,及三王庄、仙桃沟、五头三个支部,县师范团支部,7月高昂被选为特支委员)点燃了革命烈火,传播革命理论,当时就有了高扬、高登恒等热血青年向往革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由于革命思想的熏陶三王庄在1944年前就有17人(其中女2人)参加革命,1945年至1949年参加革命18人,1950年至1969年参加革命35人,共70人(其中解放前35人,省部级4人,县团级以上9人)。1948年2月下旬太岳五地委五专署从黄河北迁移石井乡太平庄陈家院后迁到三王庄。三、四月旬新安县委在三王庄召开县区县干部会议(即三王庄会议)开展“双查”……说明三王庄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王庄村的革命养育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中大部分虽壮烈牺牲或谢世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辉煌业绩的永存的,正如革命老前辈夏明翰烈士临刑前在狱中写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个后来人是谁呢?就是现在的我们,享受现在幸福生活,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旗,开创前所未有,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革命人物简介
高昂,男,(1910年—1970年),1932年在西南师范上学时,就由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县师教师的郑曼石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到县师搜捕共产党人,高脱险后由进步校长高延柳将其介绍到郭也生所在的新郑师范学习,地下党组织又给高昂回复了党籍,1933年高回三王庄从事革命活动发展高景荣、高毅入党,建立三王庄党支部。高任支部书记,同年7月被选为新安县抗日特别支部委员,是年冬由于白色恐怖,三王庄党员转入秘密活动,1944年参加黄河支队,1947年新安解放,高昂任二区民政助理,新安城关镇镇长,磁涧区区长,县水利局局长。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受冲击,1970年病故,1978年平反昭雪。
高景荣,男,(1909——1942)1933年由高昂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组建三王庄党支部任组织委员,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是年11月党组织被破坏,高景荣、高买重(南李村仙桃沟)被铺投入开封监狱,因国民党没有确凿证据监狱三年取保释放,后仍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曾送胞弟高楠赴山西抗日 决 死队,因积劳成疾,于1942年病逝。
高扬,男,(1915——1965)1937年1月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参加同盟会,在决死二中队工作,解放后在中央军委政治部工作,1965年病逝。
高普洛,男,(1915——1978)1937年赴山西参加抗日决死二纵队,1947年后任庆安县长,富裕县委书记,绥化地委书记,生前任黑龙江省常委纪检书记,1978年病逝。
高景福,男,(1916——1942)1937年参加山西抗日决死二纵队,后在贺龙部工作,晋西北战斗中壮烈牺牲。
高军,男,(1922——1948)1922年生,系新安县北冶镇三王庄村人。高军这个名字随着他的光荣业绩至今还流传在新安、宜阳两县人民中间。早在1939年春在新安县中学上学时师生们为反对国民党后备队抢占校舍,殴打学生裴作师事件,全校罢课,上街游行,并到县政府请愿高军和同学孙庆云。王枢谈、刘明勋及校长孟志昊向省政府和陕郑专署告状,要求承办肇事及凶手王友平(后备队队长)。此次,“学运”在中共新安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同年即赴山西抗日二纵队参加革命。后任八路侦查员。1944年任新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委员,县二区区长。为了使武装侦察部队顺利渡黄河,组织派高军先回新安,劝说开明地方势力头目高星吾放弃黄河渡口让我武装侦察部队(三十九团李春生部)南渡黄河,高军所在的五十九团在新安、宜阳、渑池、孟津一带抗击日寇,打土豪,为建设豫西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1948年高军任宜阳县石陵区区委书记兼区长,6月28日反革命庙道头子史殿西、刑炎尚、张尚志发动暴乱围困了石陵区区委所在地,我方只有几十人抗击数百名暴徒,高军冷静沉着地指挥战斗,打破了敌人数次进攻,激战到半夜,由于寡不敌众,高军等40人壮烈牺牲,年仅26岁。6月29日豫西一分区司令员郭庆祥,率五十团、五十一团、新安独立团、宜阳县大队、伊鲁嵩分区一个营共2000余人把反革命庙道会头目及暴徒围困在伊北甘棠寨上,当场毙伤300余人,俘70余人,在群众配合下,将反革命头目史殿西等人当场镇压,平息了这次反革命暴乱,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高格,男,(1919——1952)1937年由刘寒初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先后在西沃、安里、三王庄一带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新安县委派高到刘黄小学任教,建立三区区委,高任区委书记兼刘黄党支部书记辖刘黄、三王庄、刘沟地下党员,三区委辖邙岭以北支部,解放后任新安城关一小教导主任,1952年病逝。
李志清 ,

女 (1904——1991)抗日英模堪称巾帼,1944年日寇侵入我新安时李志清将自己独生子送进八路军去抗日;救护抗日伤员刘寒初三个月,直到伤好后归队,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将李志清抓到刘黄审问,面对严刑不弯腰;1946年为李先念部队带路两次,1950年党中央派抗日根据地慰问团来到洛阳授予李志清“抗日根据地英模”称号,并颁发一枚有毛泽东主席头像的金光闪闪的纪念章,奖了一头大黄牛。
高延柳,男,(1892——1967)名登科,号延柳,少读“四书” “五经” ,省立洛阳第八中学毕业,从教多年发展山区教育,1927年被新安开明县长束清文聘请为教育局长,开展反封建活动,1901年起一直参与革命活动,培育师资力量,1946年春跟随韩钧、李之放开展革命斗争,曾任太岳四专区职业学校董事等职。1948年由韩钧、邵文杰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安民主政府干部培训班班主任,豫西干校校长,洛阳公学校长,河南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洛阳师范校长,洛阳师专校长,中国红十字会洛阳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工会洛阳市委员会主席,河南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患病期间不忘教育事业,1967年病逝,终年75岁。
高明,

男,(1926年至今)1944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7月入伍在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宣传队员,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干事,政治教导员,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副政治委员。
高昊

,男(1924年至今)1945年2月入抗大太岳分校学习,解放后任石家庄步兵学校教官,离休前系军委测绘局政治部主任。
高景川

,男,(1928——2003)1944年入豫西公学学习,离休前任中共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党组书记,2003年病逝。
高峰(女)

(1926年至今)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五十九团随营学校,解放后转业到长江航运局任书记,现离休在武汉。
高勃,男,(1918——1942)高在随营学校毕业即到陈士渠(中将)部队工作,1942年任团长,在对日聊城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陈士渠有证明)
高鹏(女)

(1927年至今)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五十九团随营学校,1954年转业到中央七机部工作,任后勤主任,现离休在北京。
高洪,男,(1922-1989)1944年参加抗日黄河支队,1945年8月随部队转移到太岳分区,1947年随解放大军挺进中原任排长,连长,团参谋长,1966年转业到贵州省兴义专区任交通局局长。1989年4月病逝。
高星吾,男,(1906-1960)解放前开明人士,任国民党甘泉区区长期间,1933年国民党搜捕三王庄地下党员,高增派高登义送信让其隐蔽,1944年在高延攀附的规劝下放弃黄河渡口让八路军侦察部队,五十九团顺利南渡黄河,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李之放任县长,高星吾任副县长。
高振中,男,(1922-1981)1944年参加八路军五十九团随营学校,解放后任云南大学系主任,1981年病逝。
高昕,

男,(1912-1999)1947年参加革命曾在济源邵源任教,1948年回新安在刘黄完小任校长,新安县师任教师,新安二中任教师,离休后定居洛阳,已病逝。
高隆,男,(1922-2011)河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1948年1月参加新安县民主政府干部培训班,任队长,继任豫西干部学校队长,先后调河南军区政治部工作,南阳军区政治部主任离休前系副师级,病逝。
李东申,男,1932年5月4日生,1948年3月1日参加工作,在新安县政府5区,通讯员工作员区武装部长,51年调海军航空兵学校至1960年任参谋中队长,武汉船舶学校组织部长,61年转业到洛阳407厂任副书记、书记、厂长,82年调725研究所任书记,92年离休后住洛阳。
梁清河,男,(1926至今)1948年1月参加新安县地方干部训练班。历任医院政委,保卫科长。
高克,男,(1923至今)1948年春参加教育工作,曾任小学教导主任,校长,初中校长,高中校长,县教研室主任,现离休在家。
高杰,男,(1924至今)1948年参加革命曾任二区委委员,小学校长,初中校长,高中校长,县教育局人事股长,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现离休住县。
高景珍,男,(1929-2005)1947年参加农会后参军,抗美援朝二等功臣。
高景春,男,(1930-2003)中共党员,1947年11月参加新安县地方干部训练部,工作队队员,后调宜阳寻村营业所工作,三门峡蔬菜公司,新安县商业局任股长等职,2003年病逝。
高洪,男,(1922——1989)1944年参加抗日黄河支队,1945年8月虽部队转移到太岳分区,1947年随解放大军挺进中原任排长,连长,团参谋长,1966年转业到贵州省兴义专区任交通局局长。1989年病逝。
高星吾,男,(1906——1950)解放前开明人士,任国民党甘泉区区长期间,1933年国民党搜捕三王庄地下党员,高曾派高登义送信让其隐蔽,1944年在高延柳的规劝下放弃黄河渡口让八路军侦察部队,五十九团顺利南渡黄河,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李之放任县长,高星吾任副县长。
高振中,男,(1922——1981)1944年参加八路军 随营学校,解放后任云南大学系主任,1981年病逝。
高景兰,男,1947年10月参加区干队同年12月入党。
高景太,男,1947年10月参加区干队后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定居洛阳,病逝。
1947年11月参加区干队的还有:高景文、主举、司占斌、高登恒、高嵩、高景忠、高世康。
高景俊,男,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1989年病逝。
高建中,男,1928年生,1948年春参加教育工作,现离休。
高璟,

男,(1922-1988)河南在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县初师,县二初中校长,县完中及县高中副校长、校长及县人大代表会常委会委员等职。高立志从教四十年如一日,可谓桃李满神州,1985年10月新安县委政府授予他“功勋教师”称号,195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7年4月病逝,终年67岁。
高超,男,1924年生,194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曾先后在刘黄、许村小学等校任教,现离休在家。
高景涛,男,1933年生,1951年入朝抗美援朝,1953年4月在朝鲜桥岩山对美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
三王庄村历届党支部人员演革表
时间 |
类别 |
职务 |
姓名 |
说明 |
1933.6-1933.11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 昂 |
据高昂介绍当时入党条件成熟的有高登恒、高扬但没来得及发展。据高明介绍1933年入党的还高景琛 |
组 委 |
高景荣 |
党 员 |
高 毅 |
1939-1945.8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 格 |
包括三王庄、刘黄、刘黄小学党员 |
1947.12 |
|
|
|
高景兰在二区区干队1947年12月入党 |
1948.1 |
|
|
|
高景裕在三王庄农会入党,当时农村党员身份不公开 |
1950-1953 |
党支部 |
书 记 |
张立德 |
当时刘黄乡人民政府辖包括三王庄、贾岭、下河沟、刘黄、建立法农会主席兼党支部书记,党员公开活动。 |
1953-1956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景兰 |
党员高景裕、梁清臣、高玉霞、高彩云、三王庄高 社建立 |
1956-1957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景珍 |
|
1957-1971 |
党支部 |
书 记 |
梁清臣 |
大队长高景兰,盖大队办公室5间,党员8人 |
副书记 |
高景寥
高景兰 |
1971-1981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景宴 |
党员19人,高如钦兼任大队长,建井沟水塘 |
副书记 |
高如钦
高景兰 |
1981-1987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如钦 |
1、党员21人;2、村主任梁清臣、高林修;3、盖教室二座 |
副书记 |
高景宴 |
支 委 |
司振民 |
1988-1994 |
党支部 |
书 记 |
梁清臣 |
1、党员21人;2、村主任高林修 |
委 员 |
高林修
司振民
高海军 |
1994-1997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林修 |
1、村主任刘振民;2、打深井一眼 |
委 员 |
高海军
高松林 |
1997-2000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林修 |
1、党员24人;2、村主任高海军;3、村小学迁新址建教学楼一座,建围墙、大门、厕所、平操作;4、全成全村农网改造 |
副书记 |
高松林 |
委 员 |
高海军 |
2000-2004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松林 |
1、村主任高文宗;2、党员26人;3、修村路一条2公里 |
委 员 |
司振民
高海军
高和子 |
2004-2009 |
党支部 |
书 记 |
高二生 |
1、高文宗兼村主任;2、党员27人;3、群众办实事:(1)全村用上自来水,解决286户人口吃水及家畜用水;(2)建筑村文化大院,占地面积600m2;(3)修村村通公路8km;(5)建村级卫生室一所;(6)发展100头以上养殖户10户;(7)种植二花360亩,核桃树150亩。 |
|
副书记 |
高文宗 |
|
委 员 |
高海军
高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