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老区概况 老区政策 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 老区呼声 工作交流 红色记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区人物

TOP

我所熟识的杜秉灿
时间:2011-12-22 08:55:03 作者:卫乃如口述 周世敬整理 【
我所熟识的杜秉灿
卫乃如口述  周世敬整理

我和杜秉灿同志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和解放战争年代里熟识的。
他是一位早期参加我党革命的老同志。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他15岁考入洛阳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洛师)。1933年9月,他和共产党员戴林生、魏庆义等九名学生(革命骨干)被国民党当局开除学藉逼出学校。在校期间,开始和学校青年团总支书记毛光华接触。不断听取毛光华传达中共洛阳县委委员吕公器的指示。知道共产党是为中国穷苦百姓谋福利的党。国文教师卢殿文又经常秘密的给学生们讲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北京来的教师刘导生、远哲生向同学们宣传《列宁主义初步》、苏联《新教育学大纲》。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积极地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张贴标语、参加演讲活动。后来毛光华因参加济源县共产党组织暴动,被国民党抓捕,学校营救无效被杀害。接替毛光华职务的是赵介民,赵利用同学会、老乡会的名义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民党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洛阳学生宣传抗日运动轰轰烈烈,杜秉灿和学校师生与河洛中学、复旦中学的进步学生到处演讲:反对国民党妥胁政策,号召人民大众抵制日货。而且杜秉灿还和学校一些积极分子扒上火车东到荥阳、西到渑池宣传发动群众。引起国民党统治者的极大恐慌。当局强迫学校停课放假。他回到孟津家乡继续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把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火种由城市引向农村,大大地激发了孟津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
因为日本步步紧逼,蒋介石从不抵抗步步后退。1932年元月国民党南京政府迁都洛阳,机构庞大,占领学校,学生不能到校听课,洛阳各校党团组织联合,集体到西工国民党党部请愿,高呼:坚决抗日,复课学习。杜秉灿很快于1932年加入青年团组织,1933年又经戴林生介绍加入共产党。学校正式成立了一届党支部,戴林生任党支部书记,杜秉灿任组织委员,魏庆义任宣传委员。此时国民党省教育厅采取全省统考手段,对不及格的学生严肃处理,甚至开除,打击进步学生。杜秉灿因是组织委员,负责组织洛阳林校、明德中学、河洛中学、省立八中等学校,共计师生2000多人,经吴家街包围了省派来洛督学周祜光的办公住处。提出:反对统考、反对处罚学生,要求周祜光答复。高呼:不达目的,决不回校。国民党当局派警察包围了学生,持续了一个下午。天黑时组织研究决定各自撤回学校。当天晚上国民党部通知学校,以策划游行的“罪名“,开除了共产党员杜秉灿、戴林生、魏庆义等九名学生的学籍,勒令退学。紧接着以从事革命活动逮捕了戴林生,戴不久被杀害。之后杜秉灿奉命到开封、南京、上海,1934年出国到日本留学,转入党的地下工作,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杜秉灿开创领导洛、孟抗日根据地和建党工作。他从日本回国后,1936年在北京和黄华(原外交部长)等参加北京学生抗日运动。1938年2月到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之后到中央军委组织部工作,胡耀邦任部长,杜秉灿任干事(团级)。不久他从延安回到河南省军区,接着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通知他为孟津党组织负责人,负责建党工作。到这年6月底,他先后积极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讲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当时的方针政策,培养骨干很快形成了积极层。按照党员条件从积极层中发展新党员58人,使孟津党员人数由原来的2人达到60人。分别在马屯、横水、长华三个区建立了三个中共党支部组织。党组织在孟津农村扎下了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党的活动,不断为党组织选拔培养人才,为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输送人才,在不长的时间内共计为延安输送100多人,韩大化(安微省文联主席)、韩向阳(福建省教育厅长)、赖化民(重庆市某工厂厂长)、韩路光(陕县县长、烈士)、马润生(云南省物资局长)等等。这些人化装掩护,从孟津出发,辗转来到延安,与组织接上关系,经教育后分配到华北工作,均成为我党我军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全国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单位主要领导。
1945年元月杜秉灿接受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在渑池县苏  命令:任命他为洛孟地区抗日支队负责人,化名刘宪贵,在洛阳以北孟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洛孟抗日根据地。他依靠孟津地下党组织,在日伪军占领区煤窑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吸收爱国青年韩景文、刘清廉、芦创等参加抗日游击队。采取边发展人员,边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活动,依靠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开展宣传统战工作,联络抗日民主人士,集中民间枪支、弹药,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孟津以煤窑山区为基地,很快组织起三个游击大队,联合元庄、上院、故县、横水等地群众于1945年3月2日发动了春季抗日武装斗争,切断了孟津横水至洛阳伪军据点的联络线。3月10日在元庄召开八路军洛孟独立团正式成立暨八路军洛、孟办事处诞生庆祝大会。河南省军区派周仲浮出席大会。并宣布任命杜秉灿任洛、孟独立团团长,兼任洛、孟办事处主任(孟津县委前身),韩景文任副主任。同时宣布芦某某、郭某某分别任独立团第一大队正副队长;高某某、王某某为第二大队正副队长;卫恒、阎某某为第三大队正副队长;常志荣、马子良为第四大队正副队长。以后又增补芦希鼎、芦玉林任第五大队正副队长。
从建立洛、孟抗日根据地组织武装力量到独立团宣布正式建立,杜秉灿千方百计,机动灵活指挥,派人潜入孟津横水日伪军据点内部,进行策反瓦解工作,利诱日伪汉奸为我党组织提供情报。采取集中和分散兵力相结合的方式,依靠民兵骨干、共产党员,团结所有抗日力量,在孟津日伪军据点通向洛阳的交通要道上设卡,打击日伪军的联络,及时、准确地揭露粉碎敌人的阴谋活动。首先采取利用日伪军特务高培林、陈天合等人及时为我军提供情报。在谢沟、新店、长设设站卡,由爱国人士谢西士、张柏高负责,随时组织力量开展对路过的日伪军进行战斗。民兵配合独立团日夜袭击,多次粉碎日伪军对根据地百姓的扫荡。其次狠狠打击、镇压了混进根据地的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日伪军特务崔某某、张某某。他们杀人抢劫,造谣惑众,扰乱根据地革命工作开展,镇压之后人民拍手称快。同时教育了为日伪军卖命效劳的人,起到了瓦解敌人力量的巨大作用。其三,杜秉灿派抗日骨干杜雷打入横水日军据点,取得信任,担任第三分队队长。趁机对中队长芦某某进行工作,使其反攻起义,策反成熟后,接着做好一、二分队长的工作,全部同意后与杜秉灿沟通,杜决定于1945年4月16日夜到横水西门外迎接起义。日伪军见第三分队100多人起义投靠了共产党军队,据点日伪军十分惊慌,尽力加强了对内控制。但是杜秉灿趁热打铁,带领独立团又于4月27日夜对小浪底驻扎的日伪军武装第三中队进行包围,对中队长谢效先反复进行教育、使其认清了起义前途,终于起义投诚。到此共策反日伪军武装起义160余人,瓦解日伪武装120余人,歼敌100余人。先后共摧毁日伪军武装及其追随者共1000余人。从1945年3月至8月洛、孟独立团经过大小战斗百余次,消灭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志气。柳树滩村青年韩北辰一次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立了战功,牺牲后追任他为烈士。铁楼村农民刘书楷手执镰刀,独自到横水日伪军据点,将门卫活活砍死,自己牺牲后,被人们评为抗日英雄,树为烈士。特别是活捉了日本松本龟次郎、田中寿二人,更使据点内日军不敢外出,十分孤立,十分混乱,恐慌万状。抗日武装力量大大增强,从游击小队发展到拥有4个大队500多人和一个补充大队100多人共计600多人,加之农村的民兵人员计1500多人,可动员参战的达2000多人。抗日根据地的范围由原来的煤窑、横水几个村庄,一举扩大到南至麻屯、洛阳郊区,北到黄河岸边与老根据地济源沟通,西至新安老根据地东沃、西沃,东至长华以东,地域方圆达百余里。使一个人民生命财产终日不得安宁的、腥风血雨的敌占区,出现了抗日熊熊烈火不断燃烧及日军残败的局面。直到日军投降,1945年8月底,由河南省军区派方升普(原13旅政委)到横水和杜秉灿一同主持解决日军缴械问题,又于9月15日在横水东门外火神庙逮捕日特、汉奸、叛徒韩某某、赖某某、郭某某等等,粉碎了韩某某阴谋举行反革命暴动的企图,巩固了抗日胜利果实。
日军投降后,时局发展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上级党的指示,杜秉灿于1945年10月14日北渡黄河到太岳军区,分配他组织太岳军区情报站,到济源一带工作,掌握黄河南岸陇海铁路徐州到陕西省宝鸡路段国民党军队动态。他很快沟通孟津党地下组织,通过乔延斌、曾章甫、杨春茂、卢恩、许光华等人,分别打入开封、郑州、洛阳、西安等地进行侦察,传递情报。这条红线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前夕。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
杜秉灿同志在洛、孟抗日根据地由于工作深入,对敌斗争成绩卓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敬仰。那时候在根据地的每个农村、街道上人人都知道这个抗日司令,大家都爱他是“杜司令”。日军一听杜司令到了闻风丧胆,退到据点内不敢乱动。在杜秉灿的影响下,他们全家都走了革命道路,他的胞弟杜秉林抗日时期参军,解放后转业到四川省出版局任主要领导干部。他的长子杜军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师级干部、次子杜钦在洛阳铜加工厂任副总经济师、总经理助理,他的女儿杜芸为洛阳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在玻璃厂的两个女儿为处级干部,小女儿杜芮曾任汝阳县县长,现为河南省妇联会副主席。杜秉灿的老伴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革命工作,说起来杜家,大家都说是“革命家庭”。
这就是我所熟识的杜秉灿同志,他不仅是我们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位老同志、老党员,而且又是为创建洛孟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Tags: 责任编辑:老区建设促进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拚将热血卫中华 下一篇寻觅先烈的足迹

老促会简介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 <详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首 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老区概况 | 老区政策 | 调查研究 | 社会支持 | 老区呼声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 20010-2015 lyl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洛阳老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674号-1 编辑热线:0379-65287261 办公传真:0379-65287261